李叔同精選集51(1 / 3)

附錄弘一法師生平大事記

1880年 清光緒六年(庚辰) 出生

10月23日(農曆九月二十日)辰時,生於天津河東區地藏前故居李宅,取名文濤,行列第三,為庶出。

1884年 清光緒十年(甲申) 5歲

父親李世珍病逝。

1886年 清光緒十二年(丙戌) 7歲

次兄文熙為其開蒙。(長兄早亡。)

1892年 清光緒十八年(壬辰) 13歲

專心學習各朝書法,以魏書為主,小小年紀以善書聞名鄉裏。

1897年 清光緒二十三年(丁酉) 18歲

娶天津茶商俞氏之女。同年,以童生資格應試天津縣學。

1898年 清光緒二十四年(戊戌) 19歲

戊戌政變失敗後,李叔同刻“南海康梁是吾師”長印表示支持變法。全家南下上海,住法租界,他加入上海“城南文社”,開始文學活動,以《擬宋玉小言賦》,名列文社月會第一。

1899年 清光緒二十五年(己亥) 20歲

全家移居許幻園家的“城南草堂”,同時在詩、詞、金石、書、畫、戲劇等方麵鑽研,在上海藝壇初露鋒芒。後有“二十文章驚海內”的自述。李叔同與袁希濂、許幻園、蔡小香、張小樓結金蘭之誼,號稱“天涯五友”。

1900年 清光緒二十六年(庚子) 21歲

與友人一起創辦“上海書畫公會”。同年,長子李準出生。

1901年 清光緒二十七年(辛醜) 22歲

入蔡元培主持之“南洋公學”經濟特科就讀,改名李廣平。與黃炎培、邵力子、謝無量成為同窗。

1904年 清光緒三十年(甲辰) 25歲

次子李端出生。與上海名妓李蘋香、朱惠百、楊翠喜為友,交流詩畫、藝事。在上海初次亮相,參加演出京劇《蠟廟》《白水灘》《黃天霸》等。

1905年 清光緒三十一年(乙巳) 26歲

年初與許幻園、黃炎培等創辦“滬學會”。出版《國學唱歌集》。同年,生母王太夫人病逝,他哀痛萬狀,改名李哀,字惜霜。此後決意去日本,臨別前寫下《金縷曲》。年底,創辦《音樂小雜誌》。

1906年 清光緒三十二年(丙午) 27歲

年初,《音樂小雜誌》出版,成為中國第一份音樂雜誌。以李哀之名參加日本名士組織的“隨鷗吟社”,此後與東京詩人聯吟賦詩多次。入東京美術學校油畫科,同時又於校外從上真行勇學音樂、戲劇。初名李哀,後改名為李岸。冬,與學友曾孝穀一起創辦“春柳社”,這是中國第一個話劇團體。

1907年 清光緒三十三年(丁未) 28歲

因國內徐淮水災,借東京樂座義演《茶花女》,扮演女主角瑪格麗特,這是中國話劇演出實踐的第一次嚐試。後於本鄉座演出《黑奴籲天錄》,扮演愛米麗夫人的同時,客串男跛醉客。同年,結識日籍夫人誠子。

1911年 清宣統三年(辛亥) 32歲

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學成歸國後,在天津直隸模範工業學堂等校,任西洋畫教席。日籍夫人徑去上海,賃屋居於上海法租界。同年冬,國內鹽業因清廷行政措施變革,作為鹽商的李家備受打擊,瀕臨破產。

1912年 民國元年(壬子) 33歲

冬假正月,由天津至上海,與日籍夫人晤麵,後來任教於上海城東女學。同年3月,參加柳亞子主持的南社。不久,在陳英士創辦的《太平洋報》擔任畫報副刊主編,兼管廣告,與蘇曼殊、柳亞子、陳兀我同事,並組織“文美會”,編《文美雜誌》。辛亥革命勝利後,李叔同填詞《滿江紅》。夏,《太平洋報》倒閉,受聘浙江兩級師範學校,與夏丏尊、單不廠等同事,主教音樂、西畫。此後,與夏丏尊成為莫逆之交,學生有豐子愷、劉質平、吳夢非、李鴻梁、黃寄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