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1(1 / 1)

小說輯

對於廣大

青少年學生而言,對魯迅先生最初的記憶大多是從閱讀學習他的小說開始的。在中國現代文學的曆史上,他創作的《狂人日記》《阿Q正傳》《孔乙己》《祝福》等小說有著深遠的意義,時至今日仍舊擁有著大批讀者;其小說中創作的許多人物諸如阿Q、孔乙己、祥林嫂、閏土等如今都成為極具象征意義的形象而深入人心。

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一麵旗幟,作為“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魯迅先生的小說作品,總是把眼光聚焦到社會最底層這個更廣大的題材領域,集中地揭露了封建主義的罪惡,反映了處於經濟剝削和精神奴役雙重壓力下的農民生活的麵貌,描寫了在激烈的社會矛盾中掙紮著的知識分子的命運。這正是小說所借助具體形象揭示了深刻的社會問題:改變愚弱國民的精神,攻打“過敏性的病根”,以引起療救者的注意。

總覽魯迅的小說作品,一是對封建製度的徹底揭露和對封建禮教的無情批判,對中國封建倫理文化的吃人性、虛偽性、毒害性和頑固性作充分揭露和有力控訴;二是對於辛亥革命經驗教訓的總結,以及對國民性問題的關注;三是對於變革時期幾代知識分子道路和命運的探討;四是對於勞動人民身上純樸善良的優秀品質也做出了由衷的讚美。

“唯有靈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魯迅先生在創作這些著名小說作品的過程中,在表達對當時社會底層民眾“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複雜情緒的同時,也發出了對“人性的解放”、“改變國民精神”的強烈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