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1

1.盆腔炎

盆腔炎是指女性內生殖器及其周圍的結締組織和盆腔腹膜的炎症。炎症可局限於一個部位,也可同時累及幾個部位,統稱盆腔炎。病變隨部位及嚴重程度不同分為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織炎、輸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和盆腔結締組織炎等。引起盆腔炎的病原體有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杆菌、厭氧菌等。盆腔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1)急性盆腔炎:細菌可通過分娩、流產等造成的裂傷及胎盤剝離麵、經期子宮內膜剝脫麵及生殖器官手術的創麵侵入生殖器官而致炎症;月經期局部機體抵抗力下降,如不注意外陰部衛生或在經期性交,細菌可通過陰道侵入子宮、輸卵管、卵巢引起炎症;少數可由闌尾炎、膀胱炎等直接蔓延而致;或由於身體其它部位的感染灶經血液循環傳播到生殖器官而致本病。

盆腔急性炎症時,病人可有寒戰、發熱、腹痛、乏力、食欲不振、白帶增多等症狀,有時有尿頻、尿急、尿痛表現。檢查時,下腹部可有壓痛、反跳痛和肌緊張,宮頸充血、水腫等。急性盆腔炎患者應臥床休息,取半臥位有利於滲出液局限於盆腔;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陰道檢查,以免感染擴散;選用有效的抗生素以控製感染;對形成膿腫者,應手術切開引流。

(2)慢性盆腔炎:一般是由急性盆腔炎治療不徹底所致。結締組織炎性增生所致粘連和內生殖器炎性痞塊以及卵巢功能障礙是其特征。可分為慢性輸卵管炎與輸卵管積水、輸卵管卵巢炎與輸卵管卵巢囊腫,以及慢性盆腔結締組織炎等。其症狀有下腹隱痛、墜脹、月經不調、白帶增多等,上述症狀常在勞累、性交後及月經期前後加劇。慢性盆腔炎頑固難治,一般采用抗生素、理療及中醫中藥等綜合治療,必要時可施行手術治療。

預防應注意月經期、孕期及產褥期衛生。月經期、產後及流產後一個月內禁止性交。

2.痛經

月經期由於盆腔充血及輕度子宮收縮,一般可有輕微的小腹疼痛,略加休息後大多可以緩解。但如果在月經前後或經期中出現下腹部嚴重疼痛,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者,則稱為痛經。痛經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

(1)原發性痛經:生殖道無器質性病變,多見於未婚、未育婦女。一般從初次行經就伴有腹痛,生育或刮子宮之後,子宮口變鬆了,痛經可以自然消失。另外還可因精神因素、內分泌不平衡、子宮肌層收縮異常等發病。原發性痛經多發生於有排卵性月經的婦女。

(2)繼發性痛經:是指行經數年後出現的經期腹痛,多因婦科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子宮肌瘤、盆腔充血症等引起,需要就醫檢查治療。

原發性痛經,一般到25歲左右症狀就會逐漸減輕,多數人在結婚生育後疼痛自然消失。其治療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麵:

(1)一般治療:患者應消除對月經的焦慮、恐懼等精神負擔;注意營養及經期衛生,加強體育鍛煉。月經期前後要保持心情舒暢,消除不良心理,睡眠充足,避免勞累,不吃生冷和酸辣食物等,可以減輕症狀;局部熱敷和溫水淋浴也可使症狀暫時緩解。

(2)藥物治療:痛經發作時可以肌注解痙藥物阿托品、654—2等,亦可口服抗前列腺素藥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還可以配合中醫中藥治療。

(3)預防:經前幾天口服或局部應用抗前列腺藥物如消炎痛等;對少數頑固性痛經者可以采用口服雌激素、孕激素的方法,以抑製排卵,減少前列腺素的釋放,緩解症狀,但不能長期應用。應用藥物預防和治療痛經時,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對於繼發性痛經要盡早就醫,查明原因,治療引起痛經的疾病。

3.閉經

閉經是月經異常的一種表現,是指應該來月經時而不來。分為原發性閉經和繼發性閉經兩種。

(1)原發性閉經:凡是年滿18周歲而從未來過月經者稱為原發性閉經。這種閉經多見於生殖器官發育不良和畸形,如先天性無子宮或子宮發育不良、先天性卵巢缺如或發育不良等。另外,陰道閉鎖或處女膜無孔也可引起閉經,但這是一種隱性閉經,乃因為月經來潮時經血流出的通道被阻塞,致使經血積聚在子宮腔或陰道內流不出來而造成的一種閉經假象。這種病人常常表現為下腹部周期性疼痛,這種假性閉經可以通過手術方法治療。

(2)繼發性閉經:凡是過去月經正常,但停經達3個月以上者稱為繼發性閉經。引起繼發性閉經的原因有:子宮或卵巢切除術後、子宮內膜結核、急慢性傳染病、營養不良、嚴重貧血、糖尿病、慢性腎炎、肝硬化、甲狀腺機能亢進或減退等疾病,另外,授乳時間過長及長時間服用避孕藥物等,也有引發本病的可能。治療首先要查清原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4.月經過多

月經過多或出血過多通常是由於正常腫脹脫落引起月經的子宮黏膜大量出現,造成血流過多。內分泌失調、骨盆感染或者纖維瘤造成子宮擴張都可能引起月經過多;其他狀況如流產,也有類似症狀。

月經正常的女性失血量介於1~2.5盎司。超過3盎司則視為異常。體檢和其他測試可以發現引起流量增多或行經時間延長的原因。其他測試方法包括超聲波、懷孕測試及血細胞計數。

假如醫生確診為月經流量過多但並非急診病情,那麼有幾種療法可供選擇。某些激素療法可減少子宮黏膜的生長,防止過量脫落和流血。

如果不打算再育,還可選擇一種更有攻擊性的療法,即用熱力破壞子宮內膜。例如子宮內膜切除就是用激光燒掉子宮動膜。另外還有一種新興的技術(ThernaChoiceballoon)具體方法是:通過子宮頸插入儀器,往子宮裏灌很熱的水,熱水會燙掉子宮內膜,而子宮卻完好無損。這種手術需通過局部麻醉進行,是子宮切除術之外的又一種安全選擇。

5.月經不調

月經周期不準,超前,落後,無定期,經量過多、過少,色澤紫黑或淡紅,經血濃稠或稀薄等,統稱之為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可發生於自月經初潮到絕經間的整個生育階段,因其病變的側重麵不同,可分為不同類型:

(1)月經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月兩潮者,稱為月經先期。

(2)月經周期退後7天以上,甚至每隔40~50天一潮者,稱為月經後期。

(3)月經不按周期來潮,或先或後,稱為經行先後無定期,又稱月經愆期。

(4)月經周期正常,而經量明顯超過正常月經者,稱為月經過多。

(5)月經周期基本正常,而經量明顯減少,或行經時間縮短,甚或點滴即淨,稱為月經過少。

治療本著分型對症治療的原則進行。

(1)血熱型:月經提前、錯後,或經期延長,或經血量過多、過少,經血色紅或有紫塊或深紅,質黏而稠,心胸煩悶麵紅口幹,咽幹口燥,顏麵潮紅,尿黃便結,舌紅苔黃。治宜清熱涼血。

可服固經丸,每次9克,每日1~2次,溫開水送下,適於經量過多者;清經散膠囊,每次4~6粒,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2)肝鬱化熱型:經期或前或後,經量或多或少,經行不暢,胸脅乳房及小腹脹痛,胸悶不舒,煩躁易怒或善歎息,噯氣食少,經血色紅或紫,舌邊尖紅,口苦咽幹,苔薄黃。治宜疏肝解鬱清熱。

可服調經止帶丸,每次9~12克,每日1~2次;逍遙丸,每次1丸,每日2次,用淡薑湯或溫開水送服;丹梔逍遙丸,服法同逍遙丸。

(3)氣虛型:經行先期,或經期延長,量多色淡質清稀,神疲肢軟乏力,心悸氣短,食少便溏,小腹空墜,舌淡苔薄。治宜補氣攝血。

可服補中益氣丸,每次6克,每日2次,忌食生冷;歸脾丸,早晚各1丸,溫開水送下。

(4)血虛型:經期錯後,量少色淡,質清稀,頭暈眼花,心悸怔腫,少寐多夢,麵色萎黃無華,舌淡少苦。治宜補血益氣。

可服婦科調經片,每次4片,每日3次;婦寧丸,每次1丸,每日2次;八珍益母丸,每次1丸,每日2次;當歸補血膏,每次15毫升,每日2次。八寶坤順丸、十珍香附丸、寧坤至寶丹、加味益母草膏、婦科十味片、安坤讚育丸、參茸白鳳丸等均可用。

(5)血寒型:經期延後,色暗量少,小腹冷痛,得熱則減,或畏寒肢冷,麵色蒼白,舌苔薄白。治宜溫經祛寒。

可服女青春,每次5~6片,每日3次,飯前服;十二溫經丸,每次6~9克,每日2次;女金丹,每次1丸,每日2次;女寶,每次4粒,每日3次;艾附暖宮丸,每次1丸,每日2次;調經丸,每次1丸,每日2次;溫經丸,每次1丸,每日2次。

(6)氣滯型:月經延後,量少色暗有塊,小腹脹甚而痛,胸脅乳房脹痛,舌質暗。治宜理氣活血。

可服香附丸,每次1丸,每日2次,溫黃酒或溫開水送下;婦科養神丸、婦康寧片、婦寧片、婦寶衝劑等均可用。

(7)血瘀型:月經錯後,或經來量少,色紫黑有塊,小腹脹痛拒按,或刺痛,血塊排出後其痛減輕,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治宜活血化瘀。

可服大黃蟲丸,每次1丸,每日2次;田七痛經散、婦科回生丹、婦科金丹、坤靈丸、雞血藤膏、桂枝茯苓丸、益母丸、益母草膏、調經姊妹丸、慈航丸等均可用。

6.外陰白斑

外陰白斑是一種上陰部皮膚和粘膜的不同程度的變白、粗糙或萎縮的病症,病名全稱為“慢性外陰營養不良”。其病因可能與真皮和表皮中分別存在的能夠促進、抑製表皮細胞代謝、生長的兩種激素失去平衡有關係。臨床上根據其病理變化分為增生型外陰營養不良、硬化苔癬型外陰營養不良及混合型外陰營養不良3種。

外陰營養不良的常見症狀為外陰奇癢難忍,不分季節和晝夜,抓破後局部疼痛,晚期陰道口可攣縮狹窄,周圍組織萎縮並失去彈性,造成性交困難。

本病經藥物治療常可取得滿意效果。增生型患者可采用1%~2%氫化可的鬆軟膏,硬化苔癬型可采用2%丙酸睾丸酮軟膏外塗即可,混合型可采用二者交替應用。激光治療雖有療效,但複發率較高。對精神緊張和瘙癢較重者,可給予口服鎮靜、安眠及抗過敏藥物。如長期藥物治療無效,或有重度非典型增生、局部出現潰瘍、結節者可行外陰切除術。

外陰白斑患者平時應注意保持外陰清潔幹燥,忌用肥皂或刺激性藥物擦洗外陰,盡量避免用手或器械搔抓,勿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衣著寬大、勤洗換,同時要注意穿用質地柔軟的棉製品。

7.白帶異常

白帶就是從陰道內流出的白色粘液。白帶的多少和性狀與月經周期有密切關係。平常的白帶一般為白色稀糊狀,稍有腥氣味,半透明量少。當接近排卵期時,由於體內雌激素的增多,使宮頸腺體分泌增加,白帶增多,似雞蛋清樣,具有粘性,可拉成絲狀而不斷,排卵後孕激素分泌增多,抑製宮頸腺體分泌,白帶減少,呈粘稠混濁狀,下一個月經周期,白帶又呈現上述變化。白帶中含有乳酸具有殺菌作用。

白帶異常是生殖器官病變的一種信號。如患滴蟲性陰道炎、黴菌性陰道炎、子宮頸的炎症、息肉或癌變、子宮內膜炎、淋病等疾病時,白帶常可以出現量過多,呈膿樣、泡沫樣、豆腐渣樣、血性水樣或有臭味等表現。因此如發現白帶異常,應及時到醫院檢查病因,對症治療。

8.子宮脫垂

正常子宮位於小骨盆的中央,它靠一些韌帶和盆底的肌肉組織維持正常的位置,如果其沿陰道下降,就稱為子宮脫垂。

造成子宮脫垂的原因有:產傷未得到修補,產後過早參加勞動;過多生育造成韌帶、肌肉鬆弛或撕裂;年老婦女盆底組織鬆弛,張力下降,如患慢性咳嗽或便秘,使腹腔壓力增高或長期從事下蹲式勞動等。

子宮脫垂的臨床症狀為下腹部、陰道、外陰有墜脹感,同時伴有腰背酸痛,於站立和勞動時加劇,患者可自覺有腫塊自陰道內向陰部脫出。病情輕者常在腹壓增高時子宮才脫出,平臥時可自行回複,重者不能自行回複,行走亦感到困難,需要用手幫助才能送回到陰道內。因子宮脫出後經常摩擦,可引起子宮頸肥大、糜爛、潰瘍或炎症,如伴有膀胱或直腸脫垂時,常出現尿頻、排尿困難、張力性尿失禁或大便困難等,

輕度的子宮脫垂,均可以使用子宮托、中醫藥、體育鍛練等綜合治療,而嚴重的子宮脫垂則需要手術治療。

9.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為常見的良性腫瘤,多發於35~50歲的婦女,尤以不孕婦女常發本病。

子宮肌瘤可以生長在子宮的任何部位,可以是一個,也可以出現多個。根據其生長部位分為粘膜下肌瘤、壁間型肌瘤、漿膜下肌瘤三個類型。它可以單一類型存在,也可以2種或3種類型同時存在。一般於絕經以後,子宮肌瘤常逐漸萎縮,如絕經後肌瘤增大,須考慮癌變的可能。

子宮肌瘤因生長部位、大小及生長速度不同,其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主要表現為:月經過多,經期持續時間延長,周期縮短,但仍保留月經的規律性;白帶增多,有時可出現血性或膿性白帶;腫塊,對於肌瘤較大或多發性肌瘤,有時於空腹、膀胱充盈時可以摸到下腹部包塊;子宮肌瘤一般不疼痛,如肌瘤壓迫盆腔血管、神經或肌瘤扭轉、肌瘤內栓塞壞死時可以出現疼痛;子宮肌瘤增大,壓迫膀胱、直腸,引起尿頻和便秘;貧血,主要為長期月經過多所致。

醫治原則應根據子宮肌瘤的大小、數目及病人的情況不同,可選用以下治法:采用雄性激素、孕激素治療;對於肌瘤小、月經量少或接近絕經期者,可暫不用治療,每3~6個月複查一次,如肌瘤迅速增大或變性時,再做進一步處理;主要治療方法仍為手術治療;對年齡大、藥物治療無效且有手術禁忌症者,應采用放射治療。

10.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症也叫纖維腺瘤,多見於30~40歲的婦女,表現乳房脹痛和有腫塊,其症狀與月經周期有一定關係,多數病人的乳腺病,能在數月或1~2年後自行緩解。

乳腺增生症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

由於各種乳腺病的發生都與人體內分泌失調有密切關係,受人的情緒影響很大,所以,要預防乳腺病,就要做到心胸開闊、精神愉快,注意修身養性,遇事冷靜處理,不怒不躁。

特別是年齡已愈30歲的女性平時要注意經常檢查自己的乳房,如果發現有包塊或壓痛點,應馬上去醫院檢查、確診。如果在非哺乳期發現乳頭向外流水、流血,或有分泌物,呈牙膏樣白色、淡黃色或淡綠色,此時,即使在乳房上摸不到腫塊,也要及時就醫診治,發現越早,確診越早,治愈的機會就愈大。

11.前庭大腺炎

前庭大腺開口於小陰唇內側靠近處女膜處,因性交、分娩、月經或其他情況汙染外陰,病原體侵入腺體而引起炎症。急性炎症發作時,腺管口因腫脹或滲出物較黏稠而阻塞,膿液積存於腺體內形成前庭大腺膿腫。急性炎症消退後,腺管阻塞或狹窄,腺體分泌的黏液排出不暢,可形成前庭大腺囊腫,容易繼發感染而致膿腫反複發作。也有一些患者無急性炎症過程,一開始即表現為前庭大腺囊腫。

本病常發生於單側。急性炎症時可出現一側外陰腫脹疼痛,影響行走。檢查局部皮膚紅腫、發熱、壓痛,膿腫形成時可觸及波動感。伴發熱、惡寒、口幹等全身症狀。膿腫可自行破潰流膿。

前庭大腺囊腫可無自覺症狀,增長較緩慢,往往無意中觸及或檢查時發現。如囊腫大,可有外陰墜脹感或性交不適。急性炎症或膿腫形成時,可有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

本病的治療分西醫藥治療和中醫藥治療。

(1)西醫藥治療。

①抗生素治療:急性炎症初期未形成膿腫時,首選廣譜抗生素抗炎治療,如氨苄青黴素、先鋒黴素等。

②手術治療:膿腫形成後可切開引流並作造口術,前庭大腺囊右亦行造口術,以保留腺體功能。

(2)中醫藥治療。

①熱毒壅滯:陰戶一側紅腫熱痛,惡寒發熱,口渴飲冷,尿黃便幹,舌質紅、苔薄黃,脈數。治宜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方藥:金銀花、蒲公英、野菊花、地丁、天葵子各15克,赤芍、丹皮各12克,製乳香、製沒藥各10克,生甘草6克。中成藥:清熱解毒丸。

②熱壅成膿:陰戶一側腫脹跳痛,有波動感,或破潰流膿,臭穢而稠,發熱,口幹便艱,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治宜清熱祛淤、消腫排膿。

方藥:金銀花、連翹、赤芍、丹皮各15克,當歸、皂刺、製乳香、製沒藥、貝母、白芷各10克,生甘草6克。中成藥:連翹敗毒丸。

③寒凝經脈:陰戶一側腫脹結塊,不紅不熱,狀如蠶繭,經久不消,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緩。治宜溫經散寒、化痰散結。

方藥:鹿角膠、熟地、白芥子、肉桂、半夏各10克,麻黃、炮薑、甘草各6克。中成藥:小金丹。

④外陰熏洗:金銀花、連翹、赤芍、丹皮、野菊花、皂刺各15克,製乳香、製沒藥各10克,紗布包煎20分鍾,先熏後坐浴,每日2次。適用於急性前庭大腺炎初期未成膿時。

⑤外敷法:金黃膏或玉露膏外敷於紅腫部位,破潰後禁用。

12.功能性子宮出血

功能性子宮出血,是指月經不正常,由神經內分泌係統功能障礙而引起的異常子宮出血。如按卵巢功能情況可分為有排卵型和無排卵型兩類。

(1)排卵型功能性子宮出血:多見於生育期婦女,患者大多為產後或流產後卵巢功能暫時失調,卵泡成熟或早或晚,黃體發育與萎縮異常。可以出現月經中期出血,一般3~4天,量少;月經稀發;月經過頻;黃體發育不全而出現月經前數天已開始有少許陰道紅色分泌物,然後才正式行經;黃體萎縮不全而致經期延長8~10天以上,經血量增多或正常。

(2)無排卵型功能性子宮出血:多見於青春期及更年期婦女。因青春期中樞神經成熟缺陷,卵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更年期卵巢功能衰竭所致。青春期表現為月經周期不規則,或延長或縮短,也可正常。可一月兩次,也可數月一次,行經時間長短不一,出血量時多時少。更年期則經期常見延後,多為大量出血,周期不規則。

對本病的治療,應避免精神情感的創傷,強調整體治療,促進性腺軸相互依賴、相互製約的動態調節,加強營養。對有貧血者應糾正貧血,注意陰部衛生,防止感染。

對於不同年齡的患者,應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青春期以止血、調整月經周期和促進排卵為原則;對育齡期患者,以調整月經周期為原則;更年期患者以止血調經為原則。

(1)一般止血藥物,適用於各型患者,如應用維生素K、止血敏、6—氨基己酸、止血芳酸、催產素、參三七、雲南白藥等。

(2)青春期功血;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黃體酮行人工周期療法,也可采用雌激素、孕激素、糖皮質激素治療。

(3)育齡期功血:主要應用孕激素治療,有時也可聯用雄性激素。

(4)更年期功血:主要應用雌性激素治療,有時可與孕激素聯用。

(5)對於症狀嚴重、反複發作、久治不愈的非青春期功血患者,而又無生育要求者,可采用手術切除子宮。

13.子宮異常性出血

女性每一次月經的到來,都會引起出血。月經引起出血,是卵巢激素對子宮內膜周期性作用的結果。卵巢激素又受下丘腦——垂體的支配,並互相製約。因此任何影響這一係統功能的因素都可以影響子宮內膜而致異常出血。

患有此病症的女性常出現月經周期紊亂、經期延長、經量增多現象。因此往往月經期不準,十天半月來一次,有時經期長達月餘,有的患者還會大量流血。流血過多或時間過長,就會造成輕重不等的貧血。患者常臉色蒼白,頭昏眼花、周身無力、心跳氣短、記憶力減退。有的患者發病時來勢凶猛、流血如衝,可導致休克。

患有此症的女性,應解除顧慮,樹立信心。由於卵巢在大腦的調節下工作。精神狀態不好是會影響治療的。對青春期女性可用較大劑量的雌激素止血,血止後逐漸減少劑量。以後再用激素造成人工月經周期,使卵巢功能逐漸恢複正常周期性功能。更年期,可用雄激素或孕激素,同時用些止血劑,必要時需刮宮止血。對頑固出血、久治不愈而影響身體健康的女性,若年齡已在40歲以上,可考慮作子宮切除術。中醫根據臨床分型,分別采用補氣攝清熱止血及活血止血的方法,有較好的效果。另外,在出血期間,應避免精神緊張、過度勞累或劇烈活動,保證休息和睡眠,增加營養,這樣可提高療效,促進身體早日康複。

14.子宮內膜異位症

正常的子宮內膜,一般都生長在子宮腔內,如果子宮骨膜組織種植在子宮腔麵以外的地方,則為外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如異位於卵巢、子宮、韌帶等。異位於子宮體肌層組織內時,則叫做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或稱為腺肌瘤。其中以外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多見。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主要表現是痛經、月經失調、不孕。

(1)痛經:在月經最初幾年內不痛,以後在月經期疼痛,逐年加劇。疼痛位於下腹和腰骶部,向陰道、會陰、肛門或大腿放射。

(2)月經失調:主要表現為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多。

(3)不孕:是因內膜異位病變引起輸卵管周圍組織粘連,輸卵管蠕動受到限製。加之子宮後位固定、卵巢功能失調所引起。

卵巢內有子宮內膜,可形成巧克力囊腫,破裂後內容物流到腹腔,引起盆腔內子宮內膜異位症,也能引起盆腔髒器相互粘連。

子宮內膜若異位在直腸壁,可引起便秘及排便痛;若異位在膀胱壁,月經期尿內混有血,約10%的患者有發燒。

對於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且不想妊娠者,可做子宮切除術。如患者年輕,病灶又十分清楚,可將該病灶剔除,然後用孕激素治療。卵巢巧克力囊腫手術時,要盡量不使它破裂,並保留卵巢的健康部分。

本病還可采取放射療法。但是如沒有合並症,就不用放射療法。

激素療法對本病的療效很好,即用大量孕激素後,異位的子宮內膜退化。對手術後殘留的內膜,可用這種方法。也有大量雌激素抑製卵的方法。用雄激素也有效,可緩解痛經,但要注意避免產生男性化症狀。

預防子宮內膜異位症最主要的是在月經期間停止一切激烈的體育運動。不要用塞子堵住月經流出,有子宮後屈者,尤要注意。

15.輸卵管炎

由化膿性細菌(鏈球菌、葡萄球菌、淋球菌)、大腸杆菌、結核杆菌等引起的輸卵管炎症。

輸卵管炎多因月經期、產褥期不注意衛生所致。但不能忽視人工流產而造成的輸卵管炎:術後2~3天發生腹痛與發燒。放入宮內避孕器,也有可能導致輸卵管炎。淋球菌引起的炎症,是與帶有淋球菌的男性性交後感染的。可分為急性和慢性。

(1)急性輸卵管炎:由化膿性細菌引起。炎症輕時有低燒,重時體溫可達39℃~40℃。下腹部疼痛,病變較嚴重的一側,疼痛一般很劇烈;輕者一般隻有腰痛。若出現腹部脹滿、腹壁緊張、嘔吐等症狀時,其病變已波及腹膜。病情相當嚴重。

(2)慢性輸卵管炎,一種是由急性輸卵管炎轉變而來,另一種是在患肺結核後,結核杆菌經血液播散到輸卵管,以慢性的形式發展。結核性輸卵管炎一般沒有自覺症狀,有時也可有腹部鈍痛或刺痛,閉經或稀發月經,或月經過多。非結核性輸卵管炎有下腹部與腰部鈍痛及重壓感,痛經或性交痛。

不孕與輸卵管炎有關,即使輸卵管炎已經痊愈,也可造成不孕。因為輸卵管內膜發生炎症後,不容易完全恢複正常,幫助輸送卵子的纖毛上皮細胞常因炎症而萎縮或消失。輸卵管壁有粘連或瘢痕後,也影響卵子的輸送。輸卵炎症進一步發展後,管腔可以完全堵塞,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能懷孕,也大多造成子宮外孕。

治療輸卵管炎主要采用藥物療法。物療法主要是用磺胺類藥物與抗生素。結核性者要用抗結核藥物。這時,除內服與注射外,也可由陰道向子宮內注入。急性期可做下腹部熱敷,避免洗澡和性交。

16.卵巢炎

單純的卵巢炎很少見,大都是輸卵管炎發展後波及卵巢所致,故一般將卵巢炎與輸卵管炎叫附件炎。

卵巢炎的原因、症狀大體與輸卵管炎相同。有時卵巢表麵受炎症侵犯而不能排卵,或發生內分泌紊亂,因而無月經或有陰道出血等。炎症發展到卵巢深部,使組織受到破壞時,卵巢功能就可完全停止。

如果是兩側卵巢同時發生炎症則治療比較麻煩。比較輕的炎症,用磺胺類藥和抗生素可以治愈。重症者經常複發,但一般不做手術切除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