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家庭急救2(1 / 3)

第四章家庭急救2

29.中毒急救

(1)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俗稱煤氣中毒,主要是含碳物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對人體的毒害。一氧化碳被人體吸收後與人體血紅蛋白結合成碳氧血紅蛋白,使其失去攜氧能力,並抑製組織呼吸過程。中樞神經係統對缺氧最敏感,並首先出現症狀。

急性中毒時患者頭痛、頭暈、惡心、嘔吐,重者抽搐、譫語,或迅速出現昏迷及大小便失禁。此時應做到:

立即打開門窗通風,或使病人立即脫離中毒現場,注意保暖;

靜滴維生素C、細胞色素C及輔酶A;

對症治療:吸氧,有腦水腫者給脫水劑,有感染者用抗菌素治療;

重症者立即送醫院。

(2)刺激性氣體中毒

刺激性氣體包括氯氣、硫化氫、氨、三氧化硫等。此類氣體主要對眼、呼吸道有直接刺激。

由於吸入刺激性氣體後引起眼、呼吸道粘膜的刺激,患者出現氣急、胸悶、喉痙攣,嚴重者出現肺水腫及中樞神經係統症狀,如神誌恍惚、譫語、昏迷等。

應立即脫離現場。吸氧,酌情靜注氨茶堿及皮質激素。酸中毒者給5%碳酸氫鈉,眼、鼻、喉有刺激症狀者以生理鹽水或清水衝洗。重者立即送醫院搶救,必要時把氣管切開。

(3)強酸中毒

強酸主要包括硫酸、鹽酸及硝酸。強酸有腐蝕性,可使蛋白質及角質凝固、溶解,造成灼燒、組織壞死。常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膚進入人體。

口服強酸後可引起口、咽、消化道嚴重灼傷、劇痛及惡心、嘔吐。並可出現消化道潰瘍穿孔、縱膈和腹腔炎症,重者休克死亡。如吸入強酸氣體,可出現嗆咳、氣急、肺水腫,局部接觸則引起灼傷、壞死。

口服強酸後禁忌洗胃,以防引起穿孔,可服牛奶200毫升,或服生蛋清,亦可用氫氧化鋁凝膠50~100毫升,半小時後給植物油100~200毫升作為潤滑劑。不可用碳酸氫鈉,以防穿孔。有喉頭水腫或呼吸道有嚴重阻塞時應立即行氣管切開,並酌情使用皮質激素。皮膚被強酸燒傷後,立即用大量清水或3%碳酸氫鈉(小蘇打)溶液清洗,眼部受染者立即用3%碳酸氫鈉液衝洗,並局部應用抗生素。

(4)強堿中毒

強堿是一種腐蝕劑,與組織接觸後可造成組織嚴重損傷及壞死。

口服強堿後可引起上消化道嚴重灼燒及劇痛,患者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甚至潰瘍穿孔。呼吸道吸入則出現喉頭水腫,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皮膚接觸後出現灼痛,重者壞死。眼部接觸出現流淚、疼痛、視物不清,重者失明。

口服中毒者,禁忌洗胃,以防穿孔。可給5%醋酸或食用醋口服。或先以清水稀釋,而後給蛋清或牛奶200毫升。半小時後再給服植物油100~200毫升。此外應予對症治療,如補液、止痛、抗休克。

(5)汽油中毒

多由於誤吸、誤服中毒。汽油對中樞神經係統有一定的麻醉作用,對局部有刺激作用。

中毒者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倦怠、嗜睡,神誌恍惚,甚至抽搐。嚴重者呼吸麻痹,循環衰竭。

應立即將中毒者脫離中毒現場,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防治腦水腫,並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口服中毒者立即以清水洗胃,並防止吸入性肺炎發生。

(6)阿片類藥物中毒

阿片類藥物包括嗎啡、海洛因、可卡因、罌粟堿、複方樟腦酊等。

輕度中毒表現為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興奮或抑鬱、幻想。重度中毒者昏迷,瞳孔針尖大,呼吸高度抑製。亦可驚厥,牙關緊閉,角弓反張。最後瞳孔散大,死於呼吸麻痹。

口服中毒者立即洗胃。皮下注射中毒者,迅速以止血帶紮緊注射部位的上方,局部冷敷,以延緩吸收。止血帶應間斷放鬆。吸氧,盡早使用納絡酮,可用阿托品以刺激呼吸中樞。(7)巴比妥類藥物中毒

巴比妥類藥物常用作催眠、抗癲癇等。誤服過量可致急性中毒。

中毒輕者表現為沉睡,重者昏迷、呼吸抑製,血壓降低,瞳孔縮小,光反應消失,最後可導致死亡。

口服中毒後立即以清水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洗胃,而後導瀉。吸氧,給予靜脈輸液加保肝藥,必要時使用利尿劑及皮質激素。深昏迷時可選用納絡酮,或美解眠。有呼吸抑製時可選呼吸興奮劑。注意預防感染。重者可行透析治療。

(8)安定中毒

安定類藥物主要用於鎮靜、催眠及抗癲癇。誤用大量時導致中毒。

中毒後出現嗜睡、共濟失調、昏迷、呼吸抑製、血壓下降等。早期中毒亦有先出現中樞神經興奮,表現躁動不安。

口服中毒後立即予以洗胃、吸氧、輸液。昏迷時給納絡酮或咖啡因,呼吸抑製時給洛貝林,血壓下降時給升壓藥。

(9)藥物過敏

藥物過敏性休克是藥物過敏的一種嚴重反應,以注射青黴素等抗生素時發病者最多,快者發生在注射針頭尚未撥出或在作皮試時,大多數發生在給藥5分鍾至半小時內。先是麵紅、胸悶、氣緊、頭暈、心悸、四肢發麻,繼之麵色蒼白或發紺、出冷汗、四肢厥冷、脈搏細弱、血壓下降、神誌不清乃至昏迷,有的可同時伴有蕁麻疹、血管性水腫等皮膚過敏反應。

休克一旦發生,應立即搶救:立即將0.1%腎上腺素0.5~1毫升肌注或加入50%葡萄糖液40毫升內靜注,以升高血壓,當收縮壓低於80毫米汞柱時應加升壓藥;立即靜滴氫化考的鬆200~400毫克;心跳驟停時,左心室內注射0.1%腎上腺素0.5毫升,並做人工呼吸;喉頭水腫時應吸氧、氣管切開;支氣管痙攣嚴重者可靜注0.25克氨茶堿。

藥物過敏性皮炎也是藥物過敏的一種常見反應,一般突然發生於治療過程中,出現全身性對稱分布的皮疹伴瘙癢。其特點為:隻發生於少數有特異過敏體質的服藥者,對大多數人不發生反應;皮疹與藥物性質及藥量無關,多為正常量或小劑量引發;有潛伏期,多發生在首次用藥後的7~10天,或再次用藥後的數小時或2日內;皮疹形態各異,同種藥物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可發生相同或不同型藥疹;藥疹治愈後,再用與原來過敏藥物結構相似的藥物,出現交叉過敏,甚至在藥疹高潮時,對不同結構的藥物出現多價過敏;抗過敏藥物治療有效。

藥疹的皮膚表現可歸納為如下5型:

固定型藥疹:多為發生在皮膚粘膜交界處的圓形或橢圓形水腫性紅斑,界限清楚,其上有水皰或大皰,伴有瘙癢。停藥1~2周後紅斑消退,留有黑色素沉著斑,如再服該藥,除在原部分複發皮疹外,其它處亦有新疹出現。病程往往較長。

蕁麻疹及血管性水腫型:起病急,常先覺皮膚瘙癢,繼而出現形態不一、大小不等的鮮紅色風團或蒼白色風團,表麵毛孔顯著如桔皮樣,損害約經10分鍾至數小時後消退,不留痕跡,但此起彼伏,一日內發作數次,嚴重者伴有過敏性休克及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受累的症狀,有現為惡心、嘔吐、複痛、腹瀉、喉頭發癢、呼吸困難、窒自己甚至血壓下降。一般經數日或1~2周而愈。

猩紅熱樣或麻疹樣發疹型:是藥疹中最常見的一種,彌漫性鮮紅色斑或半米粒大至豆大紅色斑丘疹,密集對稱分布,形態如猩紅熱樣或麻疹樣,有時上述兩種皮疹可在同一患者身上同時出現。一般在停藥兩周後完全消退。

紫癜型藥疹:為針頭大至豆大或更大的出血性紫斑,皮疹平或稍隆起,輕者出現在雙小腿,重者累及四肢軀幹。這種發疹沒有血小板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