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女性飲食營養與護發
對頭發有保護作用的食物
防脫發的食物
(1)健發的食物:以含維生素A和鐵質的食物為主,還有維生素B1、B6,維生素B、F,以及碘、銅等礦物質都是必需的,含有這類成分的食物有奶製品,黃綠色的蔬菜(特別是紅蘿卜、菠菜)、肝髒、蛋黃、海帶等。
(2)為使軟發轉硬而有彈力的食物:可以多攝取含有鈣質的食物,如小魚、紫菜、菠菜、卷心菜等。
(3)防止頭發發黃或發灰的食物:發質不良而發黃或發灰的原因,是因為頭發黑色素不足而造成的,可以從食物中攝取此種色素,而使頭發色澤變好。例如多吃一些含碘的食物,如海帶等,這些可使發質增加色澤。
(4)防止頭皮的食物:頭皮屑有幹性與油性之分。幹性頭發,是皮脂分泌不足的結果,以營養不足的人和中年女性為多,宜吃含有維生素A、B之類及脂肪性食物,如動物肝髒、豆芽、海藻類、豬肉、水果等;油性頭皮,主要是因缺乏維生素B群(特別是B1,B2,B3,B6)而引起的居多,宜多吃豆類、芋類、綠色蔬菜、麵食等。
(5)防止脫發的食物:以含有硫磺的亞米諾酸最為有效。這種亞米諾酸,以動物性蛋白質,特別是牛奶、蛋黃、肉類所含量最多。多吃這類食物對防止頭發脫落很有益處。
對頭發有保護作用的藥物
防脫發的藥物
(1)首烏黃豆燴豬肝:豬肝250克,黃豆50克,何首烏15克,黃柏、薑、白糖、精鹽、味精適量。首烏加水煮沸20分鍾,潷出汁水,用菜油少量燒熱,下黃豆煸炒至出香味,倒入首烏汁,煮沸後下豬肝,並用文火燜煮至豆酥,調味,起鍋即可食用。功能烏發、潤膚。
(2)養發蜜膏:何首烏、桑椹各200克,枸杞子、當歸、菟絲子、補骨脂、牛膝、黑芝麻、玄參各50克。上藥加水適量浸泡透發,再放入鍋內加熱煎煮,每半小時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合並煎液,置鍋中,以小火加熱煎熬濃縮,至粘稠如膏時加蜂蜜1倍,調勻,加熱煎沸,停火,待冷裝瓶備用。每日2次,每次1湯匙,以熱水衝化飲用。本品對脫發、須發早白及頭發稀少者有效。
(3)金髓煎:枸杞250克,白酒500克。將枸杞洗淨,放入白酒中浸泡。15天後取出,放入盆內研碎。將酒和枸杞漿汁倒入白布中,絞取汁液。將汁液放入鋁鍋中煎熬,然後用武火燒開,後移至文火上煎熬,濃縮至膏狀時停火,稍停,盛入瓷器內,封貯備用。食用時,早晚各服1湯匙,用溫酒衝服。本藥膳具有填精補腎,延年益壽之功效。適宜於腎虛發白者服用。
(4)淮藥酥:黑芝麻10克,淮山藥250克,白糖100克。將淮山藥去皮,切成菱角狀小塊,放入六成熟的菜油鍋內炸至外硬中軟,浮麵時,撈出。將鍋置武火上燒熱,用油滑鍋,放入白糖,加少許水溶化,煉至糖汁成米黃色,隨即推入淮山藥塊,並不停地翻炒,使外麵包上一層糖漿,直到全部包牢,然後撒上炒香的黑芝麻即成。本藥膳具有補腎潤燥之功效。須發早白者服用有效。
(5)烏發糖:黑芝麻250克,核桃仁250克,紅糖500克。將紅糖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用武火燒開,移文火上煎熬至稠厚時,加炒香的黑芝麻、核桃仁,攪拌均勻停火。將烏發糖倒在塗有熟菜油的搪瓷盤內,攤平,晾涼,用刀切成小塊,裝糖盒內備用。食用時,早晚各服3塊。本膳具有健腦補腎、烏發生發之功效。適宜於少白頭或用腦過度,頭發白者服用。
(6)桑椹膏:適量桑椹。用紗布將桑椹擠汁、過濾,裝於陶瓷器皿內,文火熬成膏,加適量蜂蜜調勻,貯於瓶內備用。每次服10毫升,每日1次,開水調服。具有養血脈、烏發之功。
內服中藥可治脂溢性脫發
治療脂溢性脫發的藥方
(1)靈丹片:由武漢市第一醫院皮膚脫發專科研製,是以靈芝、丹參為主藥的提取物製成的片劑。靈芝被人們譽為“起死回生、長生不老”的仙草。雖有誇張,但久服輕身、益壽延年,功效是有目共睹的。丹參能活血化瘀、善治血分、祛瘀生新,對血管有舒張作用,並能安神寧心。另外一些輔助藥物含有較多的微量元素,故對各型脫發都有阻止脫發和毛發再生的良好作用,尤其對早禿效果更顯著。服藥1個月即能控製脫發。每次4片,每日3次。
(2)脂溢性脫發片:主要成分為仙鶴草、益母草、敗醬草、葛根、半夏、首烏等提取物,每片03克,每日3次,每次6片。
(3)生發湯:川木瓜、當歸、羌活各10克,生地、熟地、菟絲子、茯苓各12克,首烏、白芍、甘草各15克,旱蓮草3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4)生發1號:茯苓、桂枝、生白術、首烏、白鮮皮、苦參、路路通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5)生發2號:治療幹性脂溢性脫發。秦當歸、生地黃、枸杞子、桑椹子、白茯苓12克,柏子仁、首烏各10克,路路通、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
(6)去脂衝劑:以宣木瓜、桑白皮、黃芩、黃柏、山梔、玉竹、山檀等製成。每包6克。每次1包,每日3次。
(7)脾胃濕熱湯:常用於油性脂溢性脫發。由炒白術、茯苓、山楂、白鮮皮、生地、首烏、女貞子、旱蓮草各12克,生苡仁30克,澤瀉、木瓜、連翹各9克組成。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8)腎虛血燥湯:用於幹性脂溢性脫發。由生地黃、熟地黃各15克,何首烏、桑椹子、枸杞子、丹參、天門冬、麥門冬、菟絲子各12克,當歸、白芍、羌活、柏子仁各9克組成。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9)扶桑丸:具有烏鬢發、駐容顏的功能。用於風盛濕阻所致者。每日2~3次,每次6克。
(10)二至丸:具有補肝腎、使須發青烏的功能,用於肝腎不足者。每日2次,每次6克。
(11)首烏片:具有補肝腎、烏須發的功能,用於肝腎不足所致者。每日3次,每次5片。
(12)養血生發膠囊:具有養血補腎、祛風生發的功能,用於精血不足、風盛所致者。每日3次,每次4粒。
(13)龍膽瀉肝丸:具有瀉肝膽實火、清三焦濕熱的功能,用於肝膽實熱所致者。每日2~3次,每次6克。
(14)祛風換肌丸:具有祛風燥濕的功能,用於風濕過盛者。每日3次,每次6克。
(15)六味地黃丸:具有滋補肝腎功能,用於肝腎不足者。每日3次,每次6克。
(16)歸參丸:具有養血益腎、祛風止癢、促進毛發生長的功能。每次1丸,每日2次。
(17)健脾丸:具有健脾去濕的功能,用於脾弱濕盛者。每日3次,每次6克。
治療脂溢性脫發的中醫秘方
中醫秘方
(1)山楂6克,水煎當茶飲。
(2)白茯苓研細末,每次10克,每日2次,連服2個月。
(3)生代赭石(研末)120克,每次3克,每日服2次。
(4)當歸、黑芝麻各20克,生地、側柏葉各15克,首烏25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5)柴胡、梔子、薄荷、紅花、歸尾、赤芍各等量,煉蜜丸。每服6克,每日2次。
(6)何首烏40克,補骨脂5克,菟絲子、牛膝、枸杞子各10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7)旱蓮草、女貞子、首烏、生地、山楂、熟地、大棗各20克,當歸、川芎、澤瀉各10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8)生地、當歸、白蒺藜各12克,荊芥、蟬衣、羌活、苦參各6克,巨勝子、女貞子、旱蓮草各10克。水煎,每日1次,分2次服。
(9)熟地、當歸、何首烏、巴戟天、肉蓯蓉、女貞子、桑椹子各12克,羌活、荊芥各10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10)馬齒莧、生地、菌陳、夜交藤、桑椹子各30克,當歸12克,菟絲子、羌活、荊芥各10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11)王不留行、蒼耳子各30克。水煎外洗,每日1劑。
(12)新鮮蘆薈榨取汁,外擦頭部,每日2~3次。
(13)透骨草、皂角各30克。水煎外洗,3日1次。
(14)側柏葉30克,鬧羊花20克,骨碎補15克,以75%酒精浸泡2周。外塗患處,每日2次。
內服藥可治頭發黃赤
治頭發發發黃內服藥
(1)肝腎膏:治肝腎不足,陽虛血少,發黃不榮,或頭發脫落。由熟地、女貞子、旱蓮草、玉竹、桑葉各500克,桑椹子1000克組成。濃煎3次去渣,取3次藥液混合濃縮,加白糖350克,收膏。每服30克,開水衝服,早、晚各1次。
(2)地骨皮丸:益氣血,黑潤頭發,治黃發、白發。由地骨皮、幹地黃各150克,牛膝、覆盆子、黃芪、五味子各90克,桃仁、菟絲子、蒺藜子各120克組成。碾細為末,先將桃仁攪入,煉製成蜜丸。每服40丸,粥飲或開水送下,每日2次。
(3)神仙六子丸:治血氣衰敗,髭鬢蒼黃或斑白。由菟絲子、金櫻子、枸杞子、覆盆子、五味子、炒蛇床子、何首烏、木瓜各30克,地骨皮、熟地黃、牛膝各90克,茴香60克組成。研為細末,以酒煮麵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每日2次。
(4)益腎滋補漿:烏黑須發,調和經血,治黃發。由人參12克,何首烏120克,金櫻子、白茯苓各60克,川芎45克,苯甲酸鈉10克組成。製成棕色液體。每服20毫升,每日2次。
(5)秦椒丸:治髭發黃赤。由秦椒、生地黃、旋覆花、白芷各30克組成。研細為未,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每日2次。
(6)芝桃散:滋補肝腎,烏須髭發。治頭發焦黃,稀疏不潤。由炒芝麻、炒核桃仁、何首烏、砂糖各100克組成。研為細末,每服9克,每日2次。
(7)清肺生發湯:治肺熱所致頭發漸漸枯黃脫落,尤以額際為甚。由桑白皮、地骨皮、黃芩、麻仁,柏子仁、何首烏、蒼耳子、知母、生地、丹皮各9克,茅根30根,生甘草15克組成。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8)地骨皮、幹地黃各150克,牛膝、覆盆子、黃芪、五味子各90克,桃仁、菟絲子、蒺藜子各120克,碾細為末,攪入桃仁,煉蜜製丸。丸大如珍珠,每服40丸,每日2次。
(9)秦椒、生地黃、旋覆花、白芷各30克。研細成末,煉蜜為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服30丸,每日2次。
(10)炒芝麻、炒核桃仁、何首烏、砂糖各100克,研為細末,每服9克,每日2次。
內服中藥方劑可治斑禿
在斑禿的治療措施中應用內服中藥方劑治療,是一種古老的不可忽視的重要手段之一。中草藥源遠流長,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方劑,這裏介紹3個代表方劑:
生發飲
有滋補肝腎、養血生精的作用。由首烏、桑椹子、菟絲子、紅丹參、生黃芪各15克,補骨脂、生地黃、黨參各12克,川芎3克,黑芝麻24克,當歸9克組成。水煎服,每日l劑,2次分服。辨證加減:偏於血虛者,加白芍、白術、茯苓,炙甘草、黃精;失眠者,加炙棗仁、柏子仁、遠誌:發枯膚燥、脫屑瘙癢、血虛風燥者,加胡麻仁、花粉、麥冬、茉活、杭菊;陰液虧損者,加玄參、生地、沙參、玉竹;肝氣鬱結、胸悶、胸脅脹滿者,加柴胡、積殼、香附、白芍;濕熱內蘊者,加銀花、野菊花、蒲公英、地丁。
六味生發飲
有養血滋陰、補益肝腎的作用。由生地、側柏葉、熟地各15克,罌芝麻、當歸各20克,首烏25克組成。水煎服,每日l劑,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