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幼兒期保健與預防
1身體觀察要點
頭
有無疼痛、外傷、濕疹、疥瘡等,囟門的情形(嬰兒)。
1厚、黃的頭垢,覆蓋於嬰兒的頭皮上,可能是乳痂。
2白色片狀物,在頭皮部分,可能是頭皮屑。
3禿斑,發癢的紅色圓形斑塊或灰色鱗屑樣環,可能是癬。
4頭癢,在發根處粘著白色極小的珠狀卵,可能是頭虱。
5嚴重頭痛,伸頸時也會痛,可能是腦腺炎。
6前額的一側頭痛可能是偏頭痛。
臉
表情、臉色、唇色、眼睛的明亮,有無浮腫。
1臉頰一側或雙側腫脹可能是腮腺炎。
2頸腺(淋巴)腫大伴喉痛、發熱,可能是扁桃體炎或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或猩紅熱。
眼睛
眼瞼及白眼球的狀態(有無貧血、充血、黃疸),有無眼垢、眼淚及眼皮浮腫。
1眼睛痛且帶水,可能是異物入眼。
2眼睛疼痛、發紅、流淚,晨起上、下眼瞼粘在一起,可能是結膜炎。
3眼睛流淚、發癢、邊緣發紅,伴有噴嚏,可能是過敏性鼻炎。
4眼睛無目的地移動,可能是斜視。
5從眼睛內側眼角分泌出膿,可能是粘眼。
6眼瞼(通常在下眼瞼)發紅、腫大,可能是麥粒腫。
7眼瞼發紅,有鱗屑粘住睫毛,可能是眼瞼炎。
耳朵
有無味道、流膿、潰爛,耳朵附近有無浮腫疼痛(常以手搔耳)、是否聽得見(聽了也沒回答等)、有無耳垢。
1耳朵內部或邊緣疼痛,可能是中耳炎或牙痛,也可查耳痛。
2耳朵流膿,可能是中耳炎。耳道內疼痛,拉耳垂時更痛,可能是外耳炎。
3聽力減弱且耳朵內有阻塞感,可能是耳朵有耳垢或中耳和耳咽管感染或耳內有異物。
鼻子
鼻涕的情形(顏色、味道、是否混有血或膿)。
1打噴嚏、流鼻水、眼睛發癢,可能是過敏性鼻炎。
2流鼻水伴喉痛、發熱,可能是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
3流鼻血可能是鼻衄或異物進入鼻內。
4白色或黃色小斑點在新生嬰兒鼻子上及四周,可能是粟丘疹。
5鼻音重且用口呼吸,可能是腺狀腫。
6眼睛下方疼痛,可能是鼻竇炎。
嘴巴
有無味道、口水或疼痛、傷口,是否以口呼吸,舌頭的情形(顏色、是否有白苔)。
1口腔內細小的、白色凹下的潰瘍,可能是口瘡。
2口腔內大塊、紅色而中間帶黃的潰瘍,通常在臉頰內側,可能是外傷性口腔潰瘍。
3口腔內乳脂狀或白色泡沫塊,擦時會流血,可能是鵝口瘡。
4圍繞鼻孔、嘴唇四周出現小而又癢又痛的膿皰,可能是唇皰疹。
5小膿皰,會滲膿而後結痂,可能是膿皰病。
6嘴唇小裂痕,可能是皸裂。
7牙齦局部紅腫並流口水,可能是長牙齒。
8較大的孩子的牙、牙齦陣痛,可能是牙痛。
皮膚
顏色(有無潮紅、貧血、黃疸)、有無幹燥的情形、是否起疹(顏色、大小、形狀、擴大情形)、有無膿腫、蟲咬傷、尿布疹、濕疹、撞傷、外傷、燙傷等現象。
1扁平的紅色或粉紅色疹,由軀幹開始,蔓延至全身,可能是小兒玫瑰疹。
2發癢的小水皰,分批出現,先見於軀幹,繼而蔓延至全身,可能是水痘。
3臉、手和腕關節、踝關節、膝關節內側皮膚出現幹性鱗屑、發癢的紅疹,可能是濕疹。
4皮膚蒼白,尤其見於指尖,舌和眼睛旁邊,可能是貧血。
5在紅色的皮膚上,成批出現白色發癢的腫塊,可能是蕁麻疹。
6紅色小斑疹,從耳後開始蔓延至全身,伴頸腺(淋巴)腫脹,可能是德國麻疹。
7小紅斑由胸部和頸部開始,然後向全身蔓延伴喉痛,可能是猩紅熱。
8一小片皮膚發癢,出現紅斑或灰斑,向外呈環狀擴展,而中間的皮膚看來則正常,可能是錢癬。
9棕紅色點狀皮疹先在耳後出現而蔓延至身體其他部位,通常先會流涕、眼睛紅腫,可能是麻疹。
四肢
關節的腫脹、疼痛、指甲的異常、走路的樣子。
1手指間皮膚出現細、短的條紋,紋的末端有黑色斑點,很癢,可能是疥瘡。
2指甲邊發紅或化膿,可能是甲溝炎。
3皮膚蒼白或發青,麻木繼而紅腫,發癢,可能是凍瘡。
4趾間皮膚發白,起皰,發癢,抓破後露出發紅的肉,可能是香港腳。
腿痛
1通常位於膝與踝之間,且多發生在晚上,可能是發育痛。
2腿的某一部位奇痛或壓痛以致孩子不能站或走,可能是骨折或骨髓炎。
3在腳底有扁平、白色或褐色腫塊,走路時疼痛,可能是足疣。
4趾甲一側疼痛及發紅可能是趾甲長入肌肉內。
5手臂某一部位劇烈疼痛和壓痛,以致孩子不敢用力,可能是骨折或骨髓炎。
6跛行伴關節疼痛及腫脹可能是關節炎前兆。
7患流感1~3天後出現劇烈的小腿肌肉疼痛,半伴有厭食和頭痛等症狀,可眠初醒時雙側小腿部突然疼痛,局部不紅、不腫,足呈蹠屈狀,但恢複較快,可能是急性良性肌炎。
胸腔與腹部
1呼吸急促、困難,1歲以下的嬰兒感冒後出現此現象,可能是毛細支氣管炎。
2扁平、紅色或粉紅色疹子開始於軀幹,繼而蔓延至頸部和四肢,通常發生在高燒之後,可能是玫瑰疹。
3奇癢的小水皰,先成串的在軀幹出現,繼而蔓延至身體其他部位,可能是水痘。
4咳嗽發作時因吸入空氣而產生哮喘音可能是百日咳。
5幹咳伴發燒、呼吸困難,約1歲左右發生,可能是支氣管炎。
6肚臍處有不痛的突出物,用力或咳嗽時會變大,可能是臍疝。
7新生嬰兒臍帶殘留部分有滲出液,之後結疤,可能是臍帶感染。
惡心、嘔吐
1在旅行時發生,可能是暈車或暈船病。
2腳縮起像胃痛的樣子,3個月以內的嬰兒有此症狀,加上哭泣,可能是腹絞痛。
3噴射性嘔吐,新生嬰兒在喂奶後強烈嘔吐,可能是幽門狹窄。
4嚴重痙攣性腹部絞痛,1歲以下的嬰兒,伴嘔吐,大便呈紅色膠凍狀,帶血及黏液,可能是腸套疊。
5較大的孩子初時由肚臍周圍開始疼痛,然後疼痛轉移到右下腹的腹股溝處,可能是闌尾(盲腸)炎。
6腹股溝(鼠蹊)部分長出不痛的突出物,用力咳嗽時會變大,可能是腹股溝疝氣。
外生殖器和腸道
1硬如石子樣的大便伴下腹疼痛可能是便秘。
2大便稀,排便次數多可能是腹瀉。
3大便紅色膠凍狀,帶血而黏,發生於1歲以下的嬰兒,且伴有嚴重腹痛,可能是腸套疊。
4進食後不久,嘔吐、大便稀,次數多,可能是食物中毒。
5大便惡臭,色淡可能是腸疾。
6外陰感到不適可能有異物在陰道或有寄生蟲。
7尿頻,排尿時疼痛伴發熱,可能是尿道感染。
8經常且無意識的排便,弄汙內褲,無其他症狀且孩子本來有很好的大便習慣,可能是大便失禁。
9陰莖頭紅腫可能是龜頭炎。5歲以上的孩子包皮緊可能是包皮過長。
10濁而暗色或褐紅色的尿液,可能是肝炎或腎髒炎。
11尿布覆蓋的部位出現紅疹,可能是尿布疹。
12肛門周圍出現線狀的小蟲伴奇癢,可能是有寄生蟲。2檢查視力情況
寶寶3歲左右時,應進行一次視力檢查。我國大約有3%的兒童發生弱視。孩子自己和家長不會發覺,在3歲時如果能夠發現,4歲之前治療效果最好。5~6歲仍能治療,12歲以上就不可能治療了。孩子失去立體感和距離感,以後學習和從事許多職業都難以勝任。如司機、飛行員等。學習精密機械、醫學等也都困難。
視力檢查可發現兩眼視力是否相等。如果因斜視,或兩眼屈光度數差別太大,兩隻眼的成像不可融合,大腦隻好選用一眼成像,久之廢用的一側視力減弱而成弱視。或因先天性一側白內障。上瞼下垂擋住瞳孔,或由於治療不當,擋住一眼所致。檢查時發現異常,可及時治療。
3視力異常檢查
下列情況應到醫院進行視力檢查:
1眼睛的位置異常:單眼或雙眼斜視,一隻眼睛大,一隻眼睛小。
2視物姿勢異常:寶寶看東西時眼睛距離物體很近,經常皺眉、眯眼,歪頭偏臉。
3立體視覺欠缺:如穿珠困難。
4無急性眼病,但經常用手揉眼,自訴頭痛、頭暈、眼痛。
5對周圍環境的探索突然變得漫不經心。
6家族中有弱視、斜視、高度近視眼等視力異常者。
4保護孩子聽力
導致聽力出現障礙的原因最常見的有:掏耳朵時不慎,刺傷了鼓膜,引起耳聾;因患了某些病長期使用慶大黴素、奎寧、鏈黴素等對耳朵有損害的藥物,使聽力受損;患中耳炎,引起聽力障礙等。
從小保護孩子的聽力是對他今後的人生負責。如果孩子聽力受損,就幾乎無法學習語言,因此,當他們聾了以後常常會變成啞巴。這是我們所不希望的,那麼應怎樣保護孩子的聽力呢!
首先應注意平時不要用火柴、發絲等給孩子掏耳屎。一般來說,耳屎能自行掉出,不需去掏。如果耳朵內耳屎太多而不掉出,可上醫院讓醫生取出。要嚴禁孩子自己掏耳朵,因為小孩手的肌肉控製力差,一不小心就會把耳朵掏壞。另外,如發現孩子有往耳朵裏隨便塞紙團等毛病,應當加以教育。
其次,盡量避免給孩子使用慶大黴素、奎寧、鏈黴素等藥物,以免損傷聽力。要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麻疹、乙腦等傳染性疾病。因為這些病可引起中耳炎。此外,給孩子洗頭洗臉時不要讓汙水流入耳朵裏,以免發生外耳道炎,影響聽力。
再次,不要讓孩子靠近噪音太大的地方,以免損傷孩子的聽力。如果發現孩子的耳朵疼痛,就一定要去醫院檢查,及早正確的治療,避免孩子聽力減退。
6保護孩子的眼睛
眼睛是人的一個非常重要而又非常容易受到損傷的器官。據調查,近年來幼兒近視眼的患病率在逐年升高,此外被炮竹炸傷,被鉤針等刺傷的情況也不少。
為避免得近視,應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讀寫姿勢,眼睛不能離書本太近,以一尺為宜。看書時,光線要充足,太暗容易使孩子眼睛疲勞而造成近視。看書時應當端端正正地坐著看,不能一邊走路一邊看書,也不能在搖晃的車上看書。
看電視時不能坐得離電視機太近,看的時間不能太長,否則都容易造成近視。一般來說,離電視距離以電視機屏幕的對角線長乘4為宜。4歲孩子每次看電視時間不要超過20分鍾。
家裏的鉤針等尖狀物品不要放在床上、抽屜裏等孩子拿得到的地方,以免孩子在玩弄時傷了眼睛。大人織毛衣、縫衣服時,不要讓孩子靠近。孩子在與其他小朋友玩耍時,禁止他們用棍子打架、嬉戲。孩子剪紙用的剪刀應是圓頭的,而不是尖頭的,以免不慎刺傷眼睛。
孩子的眼睛有異物進入時,切勿用力揉眼睛,以免劃傷角膜,先可以讓孩子將眼睛閉住,讓眼淚將塵沙等衝到眼角處,再用幹淨手帕或濕毛巾輕輕擦掉。如果是玻璃渣、鐵屑等物品,應立即請醫生處理。
教育孩子不要用手去揉眼睛。孩子應該有自己的毛巾,而不能跟大人共用一條毛巾。應給孩子準備幹淨手帕。給孩子提供足夠的營養品,多食富含維生素A的食品如胡蘿卜、豬肝等。
當孩子的眼睛疼痛不適時,應及時就醫治療。此外定期給孩子檢查視力可起到很好的檢測,發現問題,應及時治療。
6做好眼科複查工作
兒童從出生起到8歲是視覺發育敏感時期,3~4歲時檢查視力隻能用形象視力表,5歲以上可以用國際標準視力表檢查。即是用大小不等和方向不同的E字,從上到下共有12行可用0102……101215等作記錄,可以得到較準確的左右眼的視力檢查。
5歲孩子還可進行色覺檢查,讓孩子挑出相同顏色線團或用色盲檢查表讀出表中要求的符號,按表內的說明判斷為何種色盲和色弱。
立體視檢查是看看孩子是否有立體感覺,通常5歲孩子是逐漸能產生立體感。如果有弱視的可再作此項檢查,以確定能辨認的程度確定立體的級別。此外還有視網膜電流圖、眼電圖和視誘發電位,是測定不同部位的眼電位反應用以診斷視網膜變性、黃斑病變。視神經炎和弱視,還有電腦視野檢查能精確查出視野暗點範圍和光的閥值。可診斷眼底病、球後神經炎、青光眼和影響視路的腦瘤診斷。
當視力檢查有問題時可再作屈光檢查,兒童在檢查前要用散瞳劑麻痹睫狀肌後再作檢查。因為兒童有較強的調節功能未散瞳效果不準確會影響配鏡的準確性。可用直接戴鏡片或者用電腦驗光儀以確定度數才配鏡。
7必須拔除的牙齒
1早生牙。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長出的牙齒,會影響哺乳和造成舌部潰瘍。
2懷疑有可能是引起體內病變的病灶牙,並經常腫痛出膿的牙齒。
3牙齒遭受外傷後,出現鬆動而又無法固定,也易引起炎症,這種牙齒應盡早拔除。
4乳牙的殘根根尖翹起,穿破牙齦粘膜,此時需將這顆乳牙拔掉。
5乳牙滯留或接近交換期的鬆動乳牙,吸收不全的存留殘片均應拔除。
6多生牙(如圖),以及不適宜外科矯整手術的埋伏牙或阻生牙,引起囊腫的患牙也要及時拔掉。
7在矯形牙列之前需要拔除的恒牙。
8拔除有害的牙
應該拔除的牙
因咬合誘導需要拔除的乳牙:到了換牙的年齡,乳牙遲遲不脫落,妨礙恒牙的正常萌出或恒牙已萌出而乳牙仍未脫落,形成了“雙排牙”現象,此時應拔除滯留的乳牙。對未到換牙的年齡,但由於齲壞、炎症等原因,乳牙根尖已露出並經常刺激周圍牙齦、唇、頰部軟組織甚至造成潰瘍的也應拔除。
對乳牙齲壞已經無法充填修複的,牙冠殘缺不全或完全破壞,僅剩牙根反複發炎化膿、引起腫脹、疼痛的應在炎症控製下拔除。
對多生牙、額外牙以及反複引起全身或頜麵部疾病的,且治療效果不佳的也應給予拔除。
有的孩子一張嘴幾乎看不到什麼好牙,大都破壞到隻剩下牙根了,其實,如果乳牙的牙根不鬆動、不刺激牙齦和黏膜、也不經常發炎的話,最好能保留到牙齒替換時。特別是乳尖牙(虎牙)、第二乳磨牙對牙弓周長和後繼恒牙的萌出和排列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當牙的殘根經常發炎、腫脹,甚至引起間隙感染的牙,在拔除後需要保留間隙時,一定要做個間隙保持器,防止鄰牙移位造成恒牙排列不整齊。
拔牙後的護理
拔牙後,創口一般在10日左右基本愈合,恢複正常,在這段其間要妥善保護傷口。就有可能造成拔牙後出血過多,甚至引起傷口感染、發炎、腫脹、張嘴受限、疼痛以及傷口愈合時間延長,嚴重時可引起幹槽症的並發。
拔牙後應咬住拔牙創麵上的紗布棉球,半小時後吐出。咬住紗布棉球,一方麵可以止血,同時也可以使創麵的血塊凝結起來,有利於傷口的愈合。一般半小時左右出血停止。過早的吐出棉球容易造成出血,但紗布棉球也不應咬得太緊太久,否則反能增加感染機會。紗布棉球吐出後常帶少量血絲,這是正常的。不要老用舌頭去舔傷口或吮吸傷口,更不要用手指、牙簽等東西去碰傷口。也不要老是吐口水,因反複吐口水容易引起出血,嘴裏口水較多時可咽下去。
拔牙後要吃東西需等到2小時之後,因為麻醉藥能維持1~2小時,過早進食會誤咬傷口唇、黏膜。為了防止衝刷掉傷口內凝結的血塊,引發再出血,拔牙當天可以不刷牙、漱口。
如果拔牙後仍有較多的出血,甚至能吐出血塊的應到醫院檢查,看拔牙處是否有繼續滲血,及時做好止血處理。拔牙24~48小時後,如果張口輕度受限可適當做熱敷或理療。
9學齡前心理衛生
學齡前期指3~7歲這一時期。學齡前兒童的神經係統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這給心理發展提供了生理的前提。一般來說,3歲以前兒童的大腦內抑製過程發展很慢。約從4歲起,內抑製的發展就很快,為兒童更好地分析綜合外界事物和更好地控製和調節自己的行為提供了生理條件。但這時,抑製過程還比較弱,而興奮仍占優勢。所以,這時期的兒童容易興奮、激動和喧鬧,因而要他們坐得過久不行。“愛動”似乎是這一時期的普遍現象。要求他們從事過分細致的作業,常不能勝任。因此,家長在安排他們的學習活動時要考慮到他們的年齡特點。遊戲是這一時期兒童的重要活動形式,孩子在遊戲中不僅豐富了知識,而且還了解了各種人物之間的關係,並初步受到道德品質方麵的教育。兒童的遊戲需要得到成人的指導,才能發揮遊戲的積極作用。兒童在遊戲中,能反映出他自身的生活情景、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並通過遊戲來發泄他被壓抑的情緒。
夜驚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兒童在睡夢中突然哭喊驚叫,兩眼直視或緊閉,表情緊張。兒童夜驚的內容往往是反映恐懼性的情感體驗。這時期兒童的情感還很不穩定,可以破涕為笑;也出現衝動性,在不如意時可發脾氣。還有一個特點是易感性,他看到媽媽傷心流淚,他也會哭起來。正由於這時兒童的情感不穩和敏感,家庭中各種恐懼情景、父母的粗暴行為和錯誤教育方法,均能引起兒童的強烈情感反應。
到了學前期,幼兒園的教師不斷向兒童提出要求,並受到集體生活的影響,加上父母不斷地引導,孩子開始使自己的行為服從於成人和集體的要求。這樣,兒童的個性就逐漸培養起來了。在孩子5歲以前,父母和家庭的影響是主要的。如教育正確和引導得當,兒童從愛父母、愛小朋友和愛幼兒園老師而逐漸培養起愛祖國、愛學習和愛勞動的初步的個性傾向。學前期培養起的個性傾向雖尚屬雛型,但對今後的心理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二、預防接種注射
1肌肉注射後腫脹不消的處理
孩子病情嚴重時,在反複肌肉注射後易於出現硬結的腫物,因為肌肉注射在臀部外上1/4處,不能注射在肌肉豐富的部位,否則會損傷坐骨神經造成下肢運動障礙。而嬰幼兒臀部外上1/4麵積不大,反複注射如不能及時吸收就會形成硬結。硬結的形成與藥物是否易於吸收有關。如青黴素用苯甲醇作溶劑時疼痛輕,但易成硬結。注射用水溶解硬結少,但疼痛劇烈。改用利多卡因就能既不硬結也少疼痛。長效青黴素油劑吸收慢,可每月肌注一次,另外這種藥易於引起無菌性膿腫,可見硬結而且有波動感。
如果注射後皮膚消毒不嚴格,容易引起硬結化膿,一般發生在肌注後2~3天,孩子會哭鬧不安說疼痛,拒按,皮膚表麵紅,時間長了會出現波動感,孩子發燒,此時,應馬上到醫院切開排膿引流。
在懷疑感染早期可口服消炎藥物,局部用消炎膏外敷或熱敷,可避免切開排膿之苦。
硬結壓痛輕時可局部熱敷,或者理療,有時會長達1~2個月。應避免反複肌肉注射。
2注射青黴素時不要同時服紅黴素
青黴素是治療呼吸道感染最有效的抗菌素,但在孩子患化膿性扁桃腺炎退燒要3~4天才能使膿栓消退。有些家長盼著孩子早日退燒,自己加服紅黴素或交沙黴素。雖然這兩種藥分別應用都有效,但同時應用反而降低療效。
青黴素是在細菌繁殖時幹擾細胞壁合成,使細胞壁破裂而死亡從而產生作用,因此青黴素用於細菌繁殖旺盛時期效果最好。而紅黴素或者交沙黴素對細菌有抑製作用,可使細菌處於靜止而不繁殖時期,這樣青黴素就不能發揮殺菌作用從而降低其效果。
所以家長要明白藥物作用原理,不宜在醫生規定的青黴素治療時期內自己另加口服的紅黴素類藥物。
三、疾病與異常的預防
1紅眼病
紅眼病又叫急性結膜炎。由細菌或病毒引起,傳染性很強,接觸了被紅眼病眼淚汙染過的用具和物品等物都可能被傳染。紅眼病一般在夏秋季流行。在幼兒聚集的托兒所或幼兒園內,紅眼病都很可能蔓延開,傳染到全班、全園的小朋友甚至大人。所以,平時,寶寶的手帕、毛巾、臉盆等物應以個人為單位分開使用,在家庭裏也同樣如此。並且注意不要隨便用手揉眼睛。
若患上了紅眼病的寶寶就不要上托兒所或幼兒園,也不要上理發店、浴池等地以免蔓延傳染給別人,應及時去醫院診治。常用的方法:每半小時滴眼藥水一次,常用025%氯黴素、01%的利福平。睡前可用05%紅黴素眼膏。還有毛巾、手帕、臉盆等物應煮沸消毒。
紅眼病嚴重時會結膜充血(即白眼珠發紅)甚至出血,耳前淋巴結腫大、壓痛,並可能影響到角膜,黑眼珠發痛,視力模糊。要堅持治療10~15天才可痊愈。紅眼病發病是雙眼先後發病的,若一個眼皮出現紅疙瘩,此為針眼,瞼緣紅腫硬癤3~4天後冒尖排出膿液。大人一定不要用手擠壓,以防將膿液中的細菌擠入血管,進入顱內引起腦膜炎、海綿竇血栓、敗血症等危及生命。可到醫院請醫生切開排膿。此外也不可用紗布蓋住一眼,以防萬一因此引起弱視,使一側眼的視力喪失,視覺失去立體感,成為終生的遺憾。
2近視眼
避免近距離的活動
預防近視眼應盡量減少近距離的活動。實際上這種活動每天都大量的存在,如讀書、寫字、看報紙、看電視等等,都是在室內近距離使用眼睛,在這種情況下就要使每次的時間不要太長,一般45分鍾左右就要站起來活動一下,並向窗外遠處眺望一會。完成作業後,要盡量到室外活動,對預防近視有較好效果。
學習時姿勢要端正
學生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家中學習都要注意姿勢端正。這有利於視力和其他器官的正常發育。上課時身體保持端正的姿勢,使眼睛的高度和書本保持35~40厘米的距離,在家中不要躺著看書、趴著寫字。
經常遠眺對眼睛有利
看書寫字之後,盡可能地站在高處眺望遠處的景物,直到看清楚為止,這樣做可以預防近視的發生。這是因為看書寫字是眼睛近距離的活動,而遠眺則正好相反,這樣不斷改變眼睛聚光位置,對恢複疲勞的眼肌,調整視神經係統都有較好的效果。
家中照明的最適宜度數
家庭中的照明問題,是個很普通又易忽略的問題。一般認為光線越亮越好,其實過亮的強光對眼睛會產生強烈刺激,使眼睛產生疲勞。那麼什麼光線最適合眼睛的需要呢?日常生活中不會造成眼睛負擔的最低照明度為25勒克司。在看書、寫字、做作業時,除了打開房間內的電燈外,同時還要打開台燈,台燈的度數不要超過25瓦。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不要躺在床上看書,閱讀紙張的色澤以乳白色為好,字體大小和字行數不易過小、過密。
體育運動可以預防近視
有人認為體質虛弱的孩子容易患近視,而體質強壯的孩子則易患遠視。事實上不完全是這樣,但總體上可以說喜歡室外活動的孩子,的確不容易患近視。而那些身體瘦弱無力的孩子們,由於不善於運動,隻想在家裏啃書本、看電視,很容易使視覺受到局限,從而增加了患近視的可能性。
有些患了近視的孩子,覺得戴著眼鏡做運動性強的活動不方便,事實雖是如此,但也要注意室外鍛煉,這樣不但可以增強體質,而且還可以防止近視的近一步發展。
維生素能夠保護眼睛
人體的每一器官都離不開營養,眼睛也是如此,維生素是眼睛營養的重要來源之一。例如眼睛缺乏維生素A就容易患夜盲症;缺乏維生素B2會造成視力惡化。
預防近視眼與飲食有關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近視除有遺傳的因素、用眼衛生的因素外,還與體內微量元素缺乏有關。如體內缺鉻和鈣可誘發近視的發生,尤其是高度近視與這些元素缺乏有密切的關係。體內缺乏這些元素主要是因為飲食中有偏食現象,因此,孩子吃飯時一定不要挑食,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醫學研究認為,孩子吃過多的糖和高碳水化合物,就會影響到元素鉻的儲存利用,使眼組織的彈性下降,眼軸變長,影響到視力。有的人認為,吃了大量的糖,會使血糖升高,由於血糖濃度增加,就會影響到房水與晶狀體內滲透壓的改變,房水就會進入晶狀體內,引起晶狀體變凸,形成近視。還有人認為吃了過多的糖,會影響血液的pH值的穩定,從而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
總之,要養成合理飲食的好習慣,每樣食物都要吃一點,使營養均衡,多吃些粗糧、糙米,少吃些糖,限製豬油和動物脂肪的攝入,這些都有利於鉻與鈣的補充,是預防近視的又一途徑。
看電視時應注意什麼
觀看電視時要保持一定距離,以電視屏幕對角線的4~6倍為適。觀看時應坐在屏幕的正前方,斜看角度不應大於45度。
看電視時,室內光線不要太暗,時間不要太長,過一段時間就要到別處轉一轉,喝點水、上廁所或站在窗前向外眺望一會後再看,也可以利用放廣告節目時,閉目養神,使眼睛得到一定時間的休息。
3齲齒
小孩子齲齒的現象在當今出現得越來越多。有的父母認為,反正孩子的乳牙是要換的,得了齲齒也沒關係。其實不然,齲齒嚴重時會破壞恒齒的牙胚,影響恒牙以後的發育。
齲齒發生的機理很簡單,口腔內的食物殘渣如果沒有及時清除,就使得細菌繁殖,腐蝕破壞牙釉質,於是造成了齲齒。如果不及時治療,可繼續發展為牙髓炎,使得牙齒腫脹,甚至會引起臉部的腫脹。
孩子如果不小心得了齲齒,應及時到醫院修補齲洞,以保護恒牙牙胚,使其順利萌出。最好不要把壞牙拔掉。因為孩子的牙根還沒有發育成熟,拔牙會損傷牙根的正常發育。此外,拔牙會使鄰近的牙齒傾斜,影響孩子的咀嚼。沒有得齲齒的孩子也應做好預防。預防齲齒的方法如下:
讓孩子堅持天天刷牙
孩子3歲時就可學習自己獨立刷牙了,到了4歲,家長可培養孩子天天刷牙的習慣。一般孩子意誌力較弱,堅持性差,這就需要家長不斷提醒督促孩子,逐步養成習慣。為了增強牙齒的抗齲性,還可使用含氟牙膏。與此同時,父母應教孩子正確的刷牙方法。刷牙時應上下左右裏外的牙齒全都刷到。采取上下豎刷的方法而不是左右橫刷,除去牙縫中的殘渣。
讓孩子少吃糖
尤其是晚上睡覺前不要讓孩子吃糖。可以給孩子講糖不能吃得太多的原因,一般4歲孩子都能接受道理的,還可給孩子講述有關保護牙齒的故事。如果晚上孩子堅持要吃糖,可想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給孩子講故事,玩心愛的玩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