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新生兒保健與預防1
一、係統保健措施
1保健內容
全國各地區婦幼保健及防疫部門,對新生兒期的保健內容,要求不盡一致,但大體上包括以下幾項。
1)體格檢查:由醫務人員在新生兒出生時做全麵係統的體格檢查及有關出生缺陷的篩查;在出院前還要做全麵的體格檢查,並向小兒家長說明有關注意的問題,如產後42天母嬰須複查等。對有特殊疾患的小兒應轉專科醫院診治。
2)喂養及護理指導:根據每個新生兒的不同情況,有的放矢地具體指導喂養方式,大力宣傳母乳喂養及護理重點。
3)預防接種:為預防有關傳染病,在出生24小時後要及時接種卡介苗及乙肝疫苗,並認真登記,將卡介苗接種證及乙肝疫苗接種證交給小兒家長,並保存好備以後門診時查閱。
4)新生兒家訪:由基層婦幼保健工作者按規定的時間到家裏去訪視產婦及新生兒,一般正常新生兒需家訪3次。“初訪”在出院3天內;“複訪”也叫半月訪,在生後10~14天;“滿月訪”在小兒生後27~29天。每次訪視內容各有側重,滿月訪要全麵檢查身體,結案後轉入散居兒童係統管理。對高危兒要根據具體情況增加訪視次數,對體弱兒要重點保健,建立體弱兒專案管理。
2健康檢查
由醫務人員在新生兒出生時做全麵係統的體格檢查及有關出生缺陷的篩查;在出院前還要做全麵的體格檢查,並向家長說明有關注意的問題,如產後42天母嬰須複查等。對有特殊疾患的小兒應轉專科醫院診治。
新生兒的滿月健康檢查,應同時做母親產後一個月健康檢查,在出生時的醫院做。
3嬰兒體溫測量
當家長感到孩子不活潑、不愛玩或吃飯不香時,別忘了給他測測體溫,看他是否發燒了。
有的家長隻用手摸摸孩子的前額,這是很不準確的。有時候孩子體溫正常,摸著他的頭也許感覺熱。有時孩子低燒,摸著感覺是正常的。還有的時候是家長的手太涼或太熱,所以不能正確估計出孩子是否發燒。最準確的方法是測量體溫。
給孩子測量的體溫計不能放在口裏,因為他也許會把體溫計弄破,割破口、舌或咽下水銀,這是很危險的。給嬰兒測體溫隻能在腋下或肛門處測量。在量體溫之前,先將體溫計中的水銀柱甩到35℃以下,然後把體溫計夾在小兒腋下,體溫表要緊貼小兒皮膚,不要隔著衣服。由家長扶著小兒的手臂約3~5分鍾,取出觀察體溫計上的度數。
小兒的正常體溫是36℃~37℃(腋下),如果超過了這個溫度,就有可能是發燒或得了其他疾病,應及時治療。
4就醫方法
就醫的醫院應選擇鄰近的經常能就診的小兒科醫院。醫院了解孩子生病的過程、體質、健康狀況等,不僅治療時有用,而且在緊急時刻也可以進行恰當的治療。
請醫生診治時應注意:一定要帶上更換的尿布;新生兒應穿容易脫光的衣服;將沾有嘔吐物、異物的大便和尿的尿布帶去,讓醫生看看;為能在問診時準確地回答,請將在此以前的過程記錄下來。
二、預防接種注射
預防注射是避免小兒患傳染病的最好方法。新生兒可以打哪種預防針是由母體給他對哪些疾病的抗體和他對哪些疾病易感染而決定的。對北京市嬰兒來說,新生兒應注射卡介苗和乙型肝炎疫苗,以避免結核病和乙型肝炎對他的威脅。如果在產院未能接種這兩種疫苗,可於出生後三個月內到各區、縣防疫站(結核病防治所)補種卡介苗,出生後一個月內請所住地區的保健科補種乙肝疫苗。
1卡介苗
卡介苗是一種經過人工培養的無毒牛型結核杆菌懸液製成的減毒活疫苗,它不引起發病,而有免疫原作用,接種後可以代替結核杆菌的初次感染而獲得特異性的免疫,產生特殊的抗體,因此可以用來預防結核病。我國從30年代即開始生產卡介苗,但應用局限,解放後才逐步在全國廣泛應用。供皮內注射的卡介苗分液體和凍幹兩種劑型。液體卡介苗效期短,不穩定,現很少應用,目前國內主要應用的是凍幹卡介苗。
卡介苗自問世以來,已應用60餘年,國內外大量的觀察資料證實其免疫效果是肯定的,可以預防結核病。由於胎兒時期不能通過胎盤獲得免疫,新生兒出生後即是易感者,所以現行免疫程序規定,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即應初種。城市兒童應於7周歲加強免疫1次,農村兒童於7、12周歲各加強免疫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