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做個氣血充盈的自然美人
人活一口氣,女人養生先調氣
人體先天之精氣稟受於父母。它與生俱來,是構成胚胎發育的原始物質,因而無從改變。但是,後天之精氣則是出生以後來源於飲食,由脾胃運化而生成的水穀之氣,以及髒腑生理活動中化生的精氣通過代謝平衡後剩餘的部分。雖然說我們不能決定自己先天之氣的優劣,但是可以通過後天的調理來進化人體的氣機,使其更有利於人體的健康。
古代中醫學對“氣”早有詳細論述,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麵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麵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明代張景嶽在其所著的《類經》中說:“夫生化之道,以氣為本,天地萬物,莫不由之……人之有生,全賴此氣。”也就是說,人生在世全賴一口氣,氣不足,則命不長。也正是因為氣的不斷運動,推動了物質和能量在人體內的代謝,產生了維持髒腑功能的動力,從而維係了人體正常的生命進程。
中醫學所講的“氣”,根據其性質不同,分為正氣和邪氣。所謂正氣,是指真氣、元氣,是構成人體各種活性物質的統稱,包括陰氣和陽氣兩大類活性物質。其中,陰氣分布於五髒,構成髒陰,運行於經絡,包括精氣(精)、血氣(血)、津液之氣(津液),具有濡養、涼潤作用,主降、入、斂、合、納、靜、藏(潛)等作用,組成營氣;陽氣分布於髒腑,構成髒腑之陽氣,運行於經絡,包括動氣(動力之氣,具有推動作用,為人體的動力之源)、少火之氣(少火,具有溫煦作用,為人體的熱能之源),具有推動、溫煦作用,主升、出、散、開、宣、動、化等作用,組成衛氣。也就是說,營氣和衛氣組成了保衛身體的“浩然正氣”。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隻要身體裏麵飽含正氣,邪氣就進不了身體。
所謂邪氣,是指人體內外一切不正之氣,因來源不同又分為外邪和內邪:外邪,即外界不正之氣,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疫癘之氣;內邪是由正氣失和而產生,如內風、內寒、內濕、內燥、內火、滯氣、逆氣、瘀血、水飲、痰濁、七情太過、勞逸等。無論是外邪還是內邪,都會導致人體正氣的陰陽之氣的耗傷、失調、紊亂,發生各種疾病。
人體氣流有著大功能
中醫學認為,人體之氣,有著大功能,是人體生長發育、五髒六腑進行運轉、體內的物質進行運輸或排泄的基本推動力。在現實生活中,形容一個人生命垂危的詞語多用“奄奄一息”或“氣若遊絲”。這裏所說的“息”與“氣”就是中醫學所說的“氣”。
因此,可以這麼說,人全靠著一口氣活著,如果這口氣不足了,那麼就說明命也不會長久了。人體正是憑借這“氣”,推動了身體內物質代謝,產生了人體所需的能量,維持著人體生命的正常進程。不僅如此,“氣”還具有其他的作用,比如,防禦作用、固攝作用等。具體而言,人體氣流有著大作用,對我們的健康與容顏影響巨大。
第一,人體之氣是人體生命的發動機。人體的生長、發育,包括髒腑、經絡在內的組織器官所進行的各種生理活動,體內的血的生成與運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與排泄等都需要氣的激發與推動作用。如果氣的推動功能減弱了,那麼人體的生長、發育就會變得緩慢或出現早衰現象,髒腑與經絡的功能也會隨之降低,血與津液的生成也會受到影響,導致血行不利、水液停滯,繼而引發各類病理變化。
第二,氣是人體空調機。我們都知道,人是恒溫動物,無論在什麼環境下,烈日炎炎也好,天寒地凍也罷,人的體溫幾乎都維持在365攝氏度左右。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是人體之氣的功勞。有人曾十分形象地說,“氣”就好像人體的空調機,可以對體溫進行調節,使之保持恒定。然而,現在不少人卻更願意借助體外的空調機,天氣熱了,就調低溫、開冷風,天氣冷了,就調高溫、開熱風。殊不知,過度地使用體外的空調,體內的“空調”功能就會受到不良影響而降低。因此,有些人才會變得越來越容易發熱,同時也越來越怕冷。
第三,氣體還是人體的穩壓機。人體內的髒腑器官每時每刻都在承受著來自地球的引力,而氣在人體內運動時會產生一定的力量,可以將這種地心引力抵消掉,使之保持平衡。此外,人體之氣產生的力量可以對血液進行調節,防止血液從動靜脈中溢出來;可以對人體的唾液、汗液、尿液的分布與排泄進行調節、控製,因此,一旦人體出現氣虛症狀,器官就很容易下垂。若是脾胃之氣虛弱,則胃就可能出現下垂現象;若是肝氣虛弱,則肝就可能出現下垂現象;若是腎氣虛弱,則腎就可能出現下垂現象;若中氣不足,脾虛腎虧,則子宮就可能出現下垂現象。
第四,氣具有固攝作用。氣對人體的固攝作用主要是針對液態物質與髒器而言的,氣可以固攝液態物質,固護髒器,比如,氣可以對唾液、汗液、胃液、腸液、尿液、月經、精液等進行固攝,調節並控製其分泌排泄量,防止其無緣無故地流失。如果氣的固攝作用減弱了,那麼就極有可能出現自汗、流涎、尿失禁、滑精、早泄、崩漏以及胃下垂、子宮下垂等症狀。氣的固攝作用和推動作用相輔相成、相互協調,對人體液態物質的運行、分泌與排泄起著調節與控製的作用。
第五,氣還具有氣化功能。所謂“氣化”,指的就是通過氣的運動而產生的各種變化,一般是指氣可以促進人體內的精、氣、血及津液的新陳代謝與相互轉化。比如,攝入的食物轉化為水穀精微,然後再化生成氣、血以及津液等;通過代謝作用,津液轉化成了汗液與尿液等,這些均為氣化作用的具體表現。如果氣化作用出現異常,那麼就會對人體內氣、血及津液的代謝造成不良影響,導致各類代謝出現異常,從而誘發各種病變。
總而言之,對女性來說,倘若常常感到精神疲憊、四肢無力、出虛汗等症狀,那麼就很有可能是氣的運行出現了異常。這時候,你可要認真而謹慎地對待哦!
“氣”一旦失調對女人健康的影響
氣滯:指髒腑、經絡之氣阻滯不暢。可因飲食邪氣,或七情鬱結,或體弱氣虛不運所致。氣滯於脾則胃納減少,脹滿疼痛;氣滯於肝則肝氣橫逆,肋痛易怒;氣滯於肺則肺氣不清,痰多喘咳;氣滯於經絡則該經循行路線的相關部位就會出現疼痛或運動障礙,或相應的症狀。氣滯過甚可致血瘀。氣滯的部位不同,出現的脹痛部位也就不同。比如,月經引起的小腹脹痛,是典型的氣滯引起的婦科病症。
氣鬱:因情誌不舒,氣機鬱結所致。當氣不能外達而結聚於內時,便形成“氣鬱”。中醫認為,氣鬱多由憂鬱煩悶、心情不舒暢所致。長期氣鬱會導致血循環不暢,嚴重影響健康。如果氣鬱結在內,不能正常運動,我們人體髒腑的運行、物質的運輸和排泄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障礙。如女性冬天經常會感到手腳冰冷,其實就是氣運行不暢所導致的。
氣逆:氣逆證為氣機升降失調,是指氣應該下降卻反而上逆所產生的病變。臨床以肺氣上逆、胃氣上逆為多見。對於氣逆的認識有兩方麵:一是認為逆為不順之義,不順曰逆。氣機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入而能出,出而複入是為順。反之,有降無升,或有升無降,或出入失調,皆為不順,都屬氣逆。對此可以稱為廣義的氣逆。二是指氣的升降失常,當降不降,或升發太過的病理變化。如果上升作用過強就會導致頭部過度充血,出現頭昏腦漲、麵紅目赤、倒經(月經從鼻孔流出)、頭痛易怒、月經過多、兩肋脹痛,甚至昏迷、半身癱瘓、口眼歪斜等症;下降作用過弱則會因飲食傳遞失常而出現泛酸、惡心、嘔吐等症。
氣陷:氣陷也是氣機升降失常的病理變化,隻是它是在氣虛特別是中氣虧虛的基礎上,出現的氣的升舉無力,不能上升的病變。和氣逆正好相反,上升不足或下降太過。表現為頭暈目眩、倦怠乏力、精神不振、麵色萎黃、腹部墜脹、髒器下垂、脫肛等症。氣陷不升,如果從氣機升降的角度認識,也可屬廣義氣逆的範圍。
血是氣之根,血足的女人才會跟著“旺旺”
中醫典籍《素問·調經論》中有句著名的論斷:“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氣血聚則人生,氣血和則人存,氣血盈則人強,氣血虧則人衰,氣血竭則人亡。血即血液,人體對血液的依賴是不可替代的,血液一旦出現病變,往往都是致命的。血對人體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滋養,它在經脈中循行,內至髒腑,外達皮肉筋骨,如環無端,運行不息。故有“目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等說法。因此,中醫特以氣血及其運行係統為生理係統的核心基礎,從而構建出具有獨特理論形態的人體生理係統。
血的化生渠道主要來源於飲食,食物是人體獲取能量,得以持續運轉的基本要素。人在飲食之後,食物經過腸胃的消化吸收,其精華部分通過脾的運化上輸於肺,經心肺的氣化作用,化赤而變成血,三餐及時也是氣血充足的保障;其次是腎髒的藏精作用,“血之源頭在於腎”,因為腎藏精,主骨生髓,精髓為化血之源。如果血的生成不足或持久地耗損,或血的營養和滋潤作用減退,就會產生頭昏眼花、毛發幹枯、肌膚幹燥、肢體麻木等病症。
氣血在人體內是互相滋生、互為依存的,血無氣的統領和推動,就無法到達身體需要的地方;氣無血作為基礎,氣就變成了身體裏的邪火,不能傳遞到全身各個髒器。所以,中醫才有“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的說法,此外,血液與神誌活動有著密切的關係。人的精力充沛、神誌清晰、感覺靈敏、活動自如,均有賴於血氣的充盛、血脈的調和與流利。無論何種原因所形成的血虛或運行失常,均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神誌方麵的異常,如心血虛、肝血虛,常有驚悸、失眠、多夢等神誌不安的表現。失血甚者,還可出現煩躁、恍惚、昏迷等神誌失常的表現。
血對女人來說就更加重要了。女性以血為本,隨著每月經血的流出,不可避免地丟失一部分能量、礦物質以及經氣,很容易處於缺血的狀態,這也是女性月經前後或多或少感覺到渾身沒勁、體乏無力等的根本原因;女性十月懷胎時,不但自身需要充足的血液來滋養,胎兒更需要依靠母親的血來供養,所以孕婦一般易出現貧血、厭食、頭暈目眩、麵色蒼白等症狀;女性生產時失血過多或引產、流產時導致流血過多,則更容易因貧血引發多種病症。嚴重貧血者,還會過早出現皺紋、白發、脫牙等;產後哺乳期,母親更需要補血化生乳汁;女性到了更年期,又會因為肝腎不足、心腎不交導致血氣運行不暢,出現潮熱出汗、胸悶眩暈以及腰酸骨痛等一係列問題。所以,女性從根本上調經理血,才是擁有一生幸福的養生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