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川狂客,風歌笑太白。
朝發翠鳥鳴,暮至猿聲絕。
重慶慶晚霞,三峽峽滿月。
潛為川西龍,天明不曉覺。
一首高亢的古歌,優美而婉轉,響徹在奇峰秀麗的山間。
山間煙波浩渺,雲海茫茫,這,就是傳說中的仙山瀛洲。
仙山上有不少形似中國古代宮殿的建築,不過用材卻比一般的宮殿要華麗無比。遠見仙山樓閣碧瓦飛甍,煞是好看。這些建築群中,要數最頂端的“通天閣”最為華麗壯觀,堪與玉皇大帝的金鑾寶殿相媲美,隻是它的麵積小了很多而已。
一條彎彎曲曲、若隱若現的山間小路直通“通天閣”,大有曲徑通幽之妙。一個身材高大魁梧、雙目炯炯有神、束著長發、背著一把寶劍的唐裝青年正拾階而上,向著“通天閣”進發。
這個在奇峰秀麗的山間引吭高歌的唐裝青年名叫李明。李明雖然很累,但是卻很少歇息,因為他一想到很快就可以見到已經得道成仙的“通天閣”閣主,所以感覺渾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
通天閣的閣主,其實就是得道成仙後的李白,因為他就是成仙後也不願意住在天上,所以他選擇了如同仙境卻有著人間情調的瀛洲。
一路隻見樹林陰翳,鳥兒啁啾,猴群在樹林間嬉戲打鬧,好一幅瀛洲人間仙境美好畫卷。
沒有任何現代化的工廠,這裏的空氣清新宜人;藍天白雲純淨無比,絕對沒有任何的霧霾擾人。而山的最高處,則有一團紫雲氤氳,透著一股祥瑞之氣。
用什麼來形容這大好美景呢?這時李明的偶像李白的一句詩跳入腦海:“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此時此刻,用這句詩來形容眼前的美景是再好不過的了。
李明一邊吟著李白的詩,一邊擰著一壺百年陳釀美酒,加快了行進步伐,直奔“通天閣”而去。
原以為得道後的李白一定是童發鶴顏,高居於正堂高坐之上。但是李明這個無名小卒萬萬沒有想到,他還沒有跨進那座金碧輝煌的大殿正門,閣主就越過兩個秀氣的守門的童子,從大殿旁邊的“謫仙居”迎了出來。閣主李白看起來比想象的還要年輕,就同二十多歲的凡人差不多大,而事實上,他已經是一千多歲的老者了。
更讓李明感到驚訝的,是得到成仙後的李白的長相居然和李明一樣,粗一看他們簡直就像一對孿生兄弟,不過仔細一看李白的雙眼更有神,麵容更清秀,眉宇間也多了幾分和紫雲相互應和的祥瑞之氣,這或許就是傳說中的仙風道骨吧?
李白有仙風道骨,而李明沒有,這就是他們這兩個長相一樣的凡人和仙人的最大區別。
正在李明驚疑之際,太白先生已經大笑一聲,一手拍打李明的肩部,一手擰過李明手中的酒壺,說:“敢問剛才在山間大呼小叫地唱‘我本川狂客、風歌笑太白’的,是不是就是你這個狂人?”
李明趕緊施禮:“在下李明,來自蜀道難於上青天的四川,不遠萬裏來到仙山瀛洲訪仙求道,剛才唱歌太過狂妄,得罪了!”
李白卻笑的更開心了:“太像我了!我就喜歡你這種清高得甚至有些狂妄的性格,隨我!沒關係的!‘我本川狂客,風歌笑太白’,很好,寫的相當不錯!我當年還‘風歌笑孔丘’呢,你笑我是表示你看得起我!李明老弟,還愣著幹什麼,趕快進屋,咱們哥倆邊喝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