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呂布權謀(2 / 3)

此時衣袖上的酒水似乎也都甩落了下去,不過侵盡白色絲綢之內淡褐色的酒漬卻留在了上麵。呂布依言將左手放了回來,不再說話,似乎就在等著陳宮接下來的說辭。

陳宮這時便伸出手,指著那片酒漬笑道:“剛剛將軍問我,如何借勢,那麼在下隻好如此打個比喻了。此刻梅子酒就相當於早已逝去的高祖劉邦,而將軍袖子上的酒漬就像是高祖皇帝生平做過之事。如今酒水隨無,但酒漬尚存,將軍且聞一聞衣袖,是否還有一陣青梅獨有的酸甜之氣呢?”

呂布依言垂頭抬起左手,當真聞了聞,的確是一股青梅特有的酸甜之氣,於是點了點頭。

陳宮笑吟吟的又道:“說高祖皇帝流芳百世,就好比這梅子酒的酒香。如今高祖雖然不在了,但他的事跡依舊還在,因而民間也才會更加敬仰他。”陳宮饒有興趣的看著有些迷惑的呂布,繼而微笑著又道:“我在給將軍說個婦孺皆知的故事。高祖皇帝劉邦在公元前202年成立漢朝之後,便開始翦除對自己威脅的藩王。於七年之後,也就是公元前196年,劉邦平定了時任淮南王的英布叛亂,於是途徑故鄉小沛的時候,便邀集此地的父老鄉親飲酒。酒酣之時還曾擊築伴奏,即興而唱:‘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嗯,似乎是一首詩!不過公台兄說這個故事,卻是何意?”呂布奇道。

“這是首《大風歌》,看來將軍進城之後並沒有到過‘歌風台’一覽啊!”陳宮笑了笑,又道:“按照漢初的規矩,凡帝王舉行正式的活動或儀式時,都要築台。因而沛縣父老在小沛東門處築台紀念,便是就叫做‘歌風台’,並在台上樹了一塊碑,高約一丈一尺,寬約四尺四寸。其上用大篆便是刻下了這首《大風歌》,距今足足有三百九十年的光景了。這首詩看似氣魄雄渾,壯麗河山,但其實我覺得啊,高祖皇帝其實想要表達的卻是內心對大漢那時候尚不安定的擔憂和惆悵!”陳宮言罷,便微笑望著一時間楞楞出身的呂布。

呂布有所感應,臉上依舊困惑,於是隻得疑惑的道:“公台兄,這首《大風歌》我的確是不曾聽過,改天得空我自會去那勞什子的‘大風台’瞅瞅,見識一番。我隻是小時候在茶舍裏聽過說書先生講過西楚霸王項羽所做的《垓下歌》,好像是......”呂布頓了頓,似乎是想起來了,於是方才意氣風發的吟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剛吟了一半,陳宮便適時的咳了兩聲,打斷道:“將軍,咱們今兒個不談詩歌,不是說為今之計麼?”

呂布忙拍了拍頭,點頭稱是。

陳宮這才正色的繼續說道:“我的意思是呢,將軍不妨改日尋個時間,比如勞作之間休息的空檔,給百姓們分發點酒水或者茶水,然後適時的擊築學著高皇帝劉邦也這麼唱一段,還唱這《大風歌》。此時正是天下大亂,而群雄競逐,也正和了此詩的開篇第一句,‘大風起飛雲飛揚。’再者結尾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也正合了此時將軍對此時現狀的濃鬱的擔憂,以及想要幫助漢室江山再次一統的壯誌與雄心!”

陳宮留意了呂布此時的表情,有驚訝,有欣喜,更多的則是對今後的暢想,於是又道:“若將軍如此做,雖說我陳公台不能完全篤定將軍可以在此地深得民心,並牢牢站穩腳跟,但我料想此後將軍的威名至少會與那劉大耳相持平。那麼不久的將來,也許這能發動小沛的群眾,不但使得招兵買馬更為順利,而且就如同當年高祖皇帝劉邦一般,以小沛為根基,橫掃天下,指日可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