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鄉試不第(1 / 2)

今天的太陽非常的猛烈,熾烈如火一般。雖然這太陽如此的猛烈卻攔不住集市上的人們的熱情,因為今天也剛剛好是鄉試結果發布的日子,所以這猛烈的太陽仍然攔不住人民的熱情。這裏是天闕國最南的地方。

也是整個九州最南邊的地方,天闕國立於九州之地,分有東之國都——京城。居中原之一州。西有西京與漠北二州。北有婆羅部州與青樹、阿可汗三州。而南有粵州、鮮州、瀛洲三州。

而這裏正好是天闕國最南的粵州。此地是天闕國最為苦寒蠻荒之地。比之其他南部的鮮州與瀛洲更加落後。

這裏民風彪悍,時不時都會有爭戰,無論是粵州部下的各八個大城或與其他州交接處,居然會在這個四海升平的年代裏連年發生衝突。可見粵州民風之悍!

天闕國立國於世已有千年之久,千年前乃是以武道定國之本的。天闕國以武道之力東征西討,立於九州。所以武道在此非常昌盛。不過這也僅限於征戰之時,現在四海升平,人人安居,人不思戰,武道不繁。平常百姓之家已不像以前那般以武力而聞達於世。正所謂:盛世文,亂世武。現今社會一片和諧,自然以科道為聞達之道。

科道之考在現今來說已成了老百姓的出頭之道。雖然政府大力在粵州之地宣揚中原儒門之道,但粵州歸順百年來卻少有從科考聞達於世之人。

科考之道,每十年一次,而今夕,正好是粵州的第九次科考之試。剛好也是粵州歸順的第一百五十年。

今天正是這第九次的科考的鄉試的發布日。科考分為“村試、鄉試、府試、州試、殿試。” 而這裏發布的正是鄉試,是天湖鄉鄉試的發布日。天湖鄉是粵州的第一大城——天順府的第一鄉,所以這一次的鄉試特別重要,這也是為什麼今天的天湖鄉人民如此興奮的原因。

如果在天湖鄉出了一個鄉試的讀書人而且還可以去到天順府進行“府試”。這對天湖鄉來說絕對是臉上有光的事。

而這第九次天湖鄉試中最被人們看重的莫過於王舉人家的獨子了。說到這個王舉人就不得不說王舉人生前的事了,王舉人自然是姓王,名叫:王中周。字:耀祖。是粵州第一個舉人,不過卻好景不長,王舉人命薄,才三十多歲便去了。留下了一兒一寡妻。而這一次鄉試最被人看好的就是王舉人的兒子——王克之。

天湖鄉人對這個王舉人的兒子是特別看好的,畢竟王克之的父親可是舉人,兒子肯定不會差到哪裏去。

今天不僅是天湖鄉人民急匆匆來了集市看放榜,最被他們期待的王克之也來了。

王克之身有七尺高,身著一身藍鍛色的文袍,人瘦瘦高高的並不顯臃腫,麵貌清秀,雖然不是什麼驚為天人之貌,但也頗為出眾。

站在黃色的榜文前,王克之急切的找尋著自己的名字。

而在他身後的鄉民也著急的用眼睛找尋著王克之的大名。

但……意外卻出人之所料。身為舉人之子的王克之……第一次的科考居然沒有中!

王克之頭上急出冷汗,他那雙眼睛急切的想發現自己的名字,但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卻找不到。不知是著急還是太陽太猛了,王克之頭上的汗水已經將他頭上的帽子染濕了。

他楠楠自語:“不可能啊,為什麼沒有我?……為什麼啊……為什麼……”

王克之是第一次遭到這樣的打擊,他很是失望。家裏的母親為了他的科道考試已是傾盡全力,但……他卻失敗了!

長長一歎氣,王克之搖了搖頭。無論鄉民如何問他,他也不答,隻是一步步的向家裏走去。

走回自己熟悉的家,王克之先到自家的水井裏喝了一大瓢的冷水讓自己冷靜一下。他現在心中亂極了。不知道如何是好。今年他已是十八之齡。在粵州,男子十八歲早已該成家立業了,而他卻是為了科考,妻無業也無。

王克之越想越氣,這科考實在害人。自己六歲讀書,苦讀十餘年卻一事無成。唉……他長歎一口氣。看到自己這雖然不小卻破敗的宅院和大門,他知道為自己科考,母親已經是傾盡全力了。家中的書籍是用家裏的十餘畝田來換回的,而且家中存銀也是不多了。這一次鄉試如果成功,王克之本是可以去府試,還可以獲得官府獎勵之資。但現在……想這些有何用?

他低沉的頭走進大廳,迎麵而來的就是自己的母親王楊氏。王楊氏今年已是有五十高齡了,白發也叢生。看到去看放榜的兒子這樣低沉的模樣,她知道……科考怕是沒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