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劍舞多情 百裏風塵入桃園(一)(1 / 2)

秋意隨風起,少年何時歸。遙不可及,萬事何分曉。時隔數年,天地相見,必有風雲變。

廳堂中幾聲劍響,兩劍相碰,火花四濺。兩位少年正四目相視,左邊少年是天泉派天宗掌門擎賜的大徒弟胡風,右邊則是地宗掌門洪克西五的徒弟吳世能。吳世能點步虛刺兩下,胡風下盤未動,屈身微閃。吳世能見胡風身著白衫,眉清目秀,溫文爾雅,好似文人墨士,清澈的眸底夾雜著一絲邪意,斯文中又帶有一股霸氣。吳世能心想:這小子如此目中無人,非得給他點顏色。

天泉派天宗位於鎏崚山西側。鎏崚山共有五座主峰,六十四座小峰,天泉派天宗位於第三座主峰易伽峰上,易伽峰雲煙環繞,孤峰傲立,是五座主峰最高的一座。天泉派地宗位於鎏崚山東側的蒙生峰,高度僅次於易伽峰。鎏崚山居麗州城一百餘裏,山下共有七個村落,又與清寂湖相近,風景宜人,猶如仙境。

天泉派始祖乃秋一山,道號散濁道人,天泉一意屬“地湧天泉,行深至淵。石飛裂,風露驚,可透百裏虹。”隨後又分為天宗和地宗,天泉派天宗共有九大寶殿,主殿為永靜殿,兩座側殿分別為德尚殿和德逸殿,主殿後麵是申悉亭與敬行湖,比武就在永靜殿前的廣場上,每年初夏,兩宗舉行一次比武,切磋技藝。比武一共分為三日,分別比試兵器,徒手和悟道。

天宗掌門擎賜童顏鶴發,意氣風發,身著白色道袍,右手持一柄長劍,好似仙人一般。擎賜悟道多年,劍法超群,為人和善,江湖上故稱其“擎遊仙”。而洪克西是擎賜的師弟,濃眉大眼,麵目猙獰,身穿黑色道袍,表情十分嚴肅。洪克西為人狡猾多疑,武功陰毒,手下眾多,江湖人稱“邪客”。洪克西不服與擎賜,近幾年他招兵買馬,擴大自己的勢力。天宗以清心悟道,參悟宇宙,以達到天人合一。而地宗則是強修外體,鑽研武學,以達到稱霸武林的目的。

此次比武,洪克西兵器項選的是自己的五位徒弟吳世能。吳世能是洪克西最小的徒弟,剛剛入天泉派地宗,武功卻是數一數二,是湘西”吳氏三雄“吳照施的兒子,吳世能倒三角臉,賊眉鼠眼,鷹鼻大耳,身著錦緞綢衣,腰別麒麟玉佩,手持吳氏家傳寶劍”捍衛“。吳氏相傳“盤山劍法“,分上中下三種打法,共有十二種變化,而且每種變化可以上下錯開連接,又是另一種變化,修習者必須手腕靈活,變招時要快準。

吳世能揮劍打出一招“一點彤雲”,上下招式十分連貫,隨後一招“二點靈山”。這兩劍分別欲打在胡風上盤。胡風橫劍擋之,起腳一個彈踢,又揮劍唰唰兩下急刺,吳世能見胡風出劍快似閃電,甚是難擋。雙方拆過幾招後,吳世能連續打出十招,胡風見其揮劍變化多樣,而且步法時時變換,稍有閃失必將受其重創,隻好左右做擋,拆到最後一招”十點日月“時,廳堂瞬時聽見吳世能大叫了一聲。

原來胡風發現吳世能從第七招到第十招下盤突然露出破綻,胡風遍揮劍唰唰兩下擊傷了吳世能的右腿。洪克西敲桌站起,似有幾分怒意,但瞧了一眼擎賜又慢慢地坐下了,心想:這小子比起上次殿前比武功夫大進,劍法怪異,好像擎老頭的”墨離劍法“。

吳世能右腿被胡風的快劍擊傷,鮮血直流,但依然用劍駐地,似有再戰之心。洪克西心想:世能這小子果然沒給自己丟臉。想到這胡風已抱拳敬過吳世能了,又彎腰道:“師叔,多有得罪。“洪克西哼一聲道:“不錯,青出於藍勝於藍啊!讓我大徒弟李用再與你過幾招。”隻見從他身後走出一位劍眉星目,身材魁梧,身著綠衫,如猛虎般的短發少年。

李用手持一把玄鐵大刀,二話沒說遍向胡風砍來。這玄鐵大刀重百餘斤,震得胡風雙手發麻,拚過幾招胡風右臂已震得毫無力氣。李用的玄鐵刀雖然百餘斤重,但揮動起來毫不費力。胡風突然想起去年廳前比武時李用一擊遍砍斷了杜師哥的劍,而且重傷了杜師哥的肩膀。胡風換手一招“流水提縱”,劍光似電,胡風腳上不停的變化步伐讓每一劍都刺在不同方向。

李用見他招式以快為主而且步伐方位十分怪異,閃過兩劍後,揮起大刀向其砍去,李用的刀法十分精湛,但是不知出處,洪克西收他是為了補缺地宗在刀法上的欠缺,李用來地宗的時間不長,洪克西生性多疑,所以對他也是很少重用。封他為大徒弟一來是讓他忠心於自己,二來是讓其他人進行監視他。胡風見李用的大刀正向自己右肩砍來,快速變手一招“空竹倒掛”,劍從下方擊出,力道強勁,已把李用的手腕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