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猿洞

知識點: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東晉鹹和年間,天竺(現在的印度)高僧慧理在杭州遊覽,見到山巒起伏、蒼翠青蔥的飛來峰,不勝感慨,情不自禁地聯想起印度的靈鷲山來,並認為:此處為天竺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年飛來。於是麵山建寺,並將寺廟取名靈隱,而靈隱寺對麵的山麓就是飛來峰。為了證實自己的說法,慧理呼山峰下洞中黑白二猿為證,於是,猿便一直出沒於飛來峰的樹林之中,而靈隱禪師們多少年來也一直保持著畜養猿猴的習慣。

很久以前的一年春天,正是桃紅柳綠,春意盎然,西湖的風光無限好,人們紛紛出來踏青,靈隱寺前熱鬧非凡。

這天,杭州知府也出來遊玩,他鳴鑼開道好不威風地來到靈隱寺,看見飛來峰下圍著一群人,不知道在幹什麼,就叫衙役們驅散人群,自己來到中央,原來是一個老和尚在和一隻金毛猴子下棋。這知府平日裏也是個愛下棋的人,再說那幫手下隻會拍馬屁,知府就以為自己棋藝了不得了,號稱“無敵手”。這時,看見棋盤不覺手癢,又想在人前顯示一下自己的棋藝,就一腳把猴子踢開,坐在老和尚對麵,想和他較量一番。

呼猿洞老和尚知道這個知府死要麵子,不好在人前給他難堪,就手下留情故意輸掉幾個棋子。知府一見自己贏了,就狂妄起來,哈哈大笑說:“就你這點水平,還敢當街下棋?不怕別人嘲笑你嗎?”

老和尚心想:“我故意給你麵子,你卻不知天高地厚,今天定要你出出醜。”於是,老和尚也笑了起來。

知府看他笑了就說:“你這瘋和尚,輸了棋還笑得出來?”

老和尚說:“大人,我是笑你啊,我雖然輸了,可是我師父你就未必能贏了!”

知府一聽,忙說:“你師父在哪?敢和我下一盤嗎?”

呼猿洞口左側有一塊宋代高浮雕造像。老和尚朝旁邊的猴子一指,說道:“這就是我師傅,你能贏了它才算本事。”知府一看,正是剛才踢開的那隻猴子,猴子正在當街玩耍,他得意地說:“嗨,我當是何方高人呐,原來是隻野猴子。你叫它來,我跟它下。”

老和尚一吹口哨,猴子來到他身邊,兩隻眼睛忽閃忽閃的。老和尚向猴子做了個手勢,它便坐在老和尚的位子上,和知府下起棋來。知府根本不是猴子的對手,一會兒就輸得麵紅耳赤了。知府眼見輸了,就不認賬,說道:“這猴子毛手毛腳的,這盤不算,重來。”

可是,沒多久第二盤又輸了,急得知府汗流滿麵。圍觀的人一見知府連個猴子都贏不了,都哈哈大笑起來。知府一看自己顏麵盡失,就起身掀了棋盤,對衙役說:“給我抓住這個畜生,狠狠地打。”

衙役們衝上來就要抓猴子,老和尚緊忙在猴子頭上一拍,大喊一聲:“去吧!”隻見那猴子像箭似的躥了出去,朝飛來峰跑了。衙役們追到山上,可是猴子跳來跳去身手靈活,衙役們哪裏追得上啊。

知府氣得大叫:“給我放火燒山,燒死這個畜生。”

衙役們剛要點火,就看見猴子跳下樹來,鑽進旁邊的山洞了。衙役們進洞一看,這山洞四麵石壁,前無門,後無路,那猴子已經不見了。衙役出來回報了知府,知府不信,親自鑽進石洞去看,仿佛看見那猴子就貼在洞壁上,他慌忙撲過去,不想用力過猛,倒把自己的鼻子碰扁了,也沒抓到猴子。知府沒辦法,隻好捂住鼻子,灰溜溜地回衙門去了。

自從那金毛猴子隱入石洞,人們就見不到它了。但是,隻要老和尚朝石洞拍拍巴掌,呼喚一聲,它就會鑽出洞來。

後來,老和尚去世了,石洞裏的猴子就再也不出來了。因為老和尚當年曾經對著這個石洞呼喚過猴子,後人就一直叫它“呼猿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