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

知識點:古代的矛是重兵器,杆以棗木等硬木或精鋼製成,基本沒有韌性。最重的鋼杆長矛可達七八十斤。早在西漢矛就逐漸在我國軍隊中取代了戈的地位,成為士兵常用的重要裝備。而盾是一種手持的防護兵器。古代將士在作戰時,通常左手持盾以掩蔽身體,防衛敵人刀槍的傷害,右手持刀或其他兵器擊殺敵人。

矛與盾很久以前,有個楚國人從戰場上回來,想做點兒小買賣維持生計,可是他想了很久都沒想起來要做什麼。後來,有人提醒他說:

“你在戰場上打仗一定很了解兵器,你不如賣兵器吧。”他覺得這個提議很好,就到打鐵鋪打造了很多兵器。

楚國人帶著兵器,來到了集市上。集市上真是熱鬧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賣什麼的都有。他挑了個地方,把兵器放到地上,就開始叫賣了。他先舉起了一個盾,向周圍的人大聲地誇耀說:

“賣盾嘍!快來看我的盾啊!這是用最硬的鐵打造的、世界上最堅固的盾,無論怎樣鋒利的矛都刺不穿它。”他喊了一陣子,吹噓得天花亂墜,累得口幹舌燥,雖然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但大家似乎並沒有要買的意思,都是來湊熱鬧的。

這個楚國人著急了,又拿起旁邊的矛,繼續喊道:

“賣矛嘍!快來看我的矛啊!我的矛鋒利無比,無論怎樣堅固的盾牌也擋不住它一戳,隻要一碰到它,嘿嘿,馬上就會被它刺穿!”他一邊不停地叫賣,一邊揮舞著手中的矛,發出“呼呼”的響聲,向大家展現這個矛的威力。正當他舞得起勁的時候,突然從圍觀的人群中走出一個人來,說:

“老兄,你說你的盾是世界上最堅固的盾,而你的矛又是世界上最鋒利的矛,那麼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又會怎麼樣呢?”這個人立刻停止了揮舞,呆呆地立在那,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圍觀的人們哈哈大笑,很快就散去了。這個賣兵器的楚國人一天什麼也沒有賣出去,扛著兵器灰溜溜地走了。

釋義:這個成語常用於比喻語言、行動前後不一致,相互抵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