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能力修煉:做人要有眼光,眼光決定成敗
眼光是指視野、眼界,也指目力所及的空間範圍,更是指一種觀察事物的方法能力與膽識謀略,它是一個優秀的商人素質能力的綜合體現。是否有眼光,往往就決定著一個人生意能夠做多大,以及會達到什麼樣的人生高度和廣度。
李嘉誠曾說:“眼睛僅盯著自己小口袋的是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場的是大商人。”同樣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結果也不同。同理,同樣一件東西,人的聰明才智不同,用法不同,效果就會有天壤之別。其差別不在於東西本身,而在於怎麼去用,這就是一個人的眼光問題了。一個總是步他人後塵的人,是成不了大器的。成功隻屬於那些有前瞻性的人,沒有眼光,隻會跟在別人後麵的人,得到的隻是殘羹剩飯。
看看身邊的有錢人,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高學曆、高智商,那為什麼他們也能成功?有一點那就是他們同樣有眼光,他們選擇對了市場的趨勢,把握準了機遇,所以他們成功並不稀奇。這些所謂的成功人士不會隨大流,且眼光獨到,他們在他人還在“沉睡”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行動了。就是因為這點眼光,讓他們要比別人快一點,而快一點就有可能比別人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因此,想要成功就必須要有眼光,懂得適時出手、及時出手,搶占市場和先機。
比爾·蓋茨和一個叫科萊特的青年同一年考入了哈佛大學,他們常坐在一起聽課,關係還不錯。那一年,他們都是18歲。
到了大學二年級那年,比爾·蓋茨便坐不住了,他和科萊特商議,說要不要一起退學,去開發32Bit財務軟件。科萊特平時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學生,成績優秀、很少缺課,聽到這話他感到非常驚訝,他心想自己是來這裏求學的,不是來瞎鬧著玩的。因此,他委婉地拒絕了比爾·蓋茨的邀請,一個人留在了學校繼續念書。
10年後,科萊特理所當然地考取了哈佛大學計算機博士研究生,成了人人羨慕的高材生。可也就是在這一年,比爾·蓋茨進入了美國《福布斯》雜誌的億萬富豪排行榜。
之後,當科萊特認為自己已具備了足夠的學識和知識,可以研究和開發32Bit財務軟件時,這些東西已經沒有了市場。因為比爾·蓋茨新開發出來的Eip財務軟件,比Bit快1500倍,並且在兩周內迅速占領了全球市場。而比爾·蓋茨的名字,也因此響遍了世界的每個角落。
同樣是聰明的兩個人,為什麼最後的結果卻有天壤之別呢?這就是因為兩個人的眼光不同,科萊特看到了自己精深的專業知識,而沒有看到市場的需求;而比爾·蓋茨則認清了當前的形勢,察覺到了市場的變動,並在創造過程中不斷補充完善,最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商場就是戰場,在這場戰役中,當以發展的眼光看世界。因為,眼光有多遠,世界就有多大。大凡成功人士,都有著長遠的眼光,懂得預先籌劃,果斷決策,並及時采取行動。機會的顯露常常是朦朧而模糊的,唯有那些目光敏銳、眼光獨到之人,才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