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樂天知命,才能無憂無懼(1 / 3)

第十章樂天知命,才能無憂無懼

人生雖然是殘酷的,但如果擁有一顆樂天知命的心,你完全可以逃離殘酷的命運。所謂的殘酷,隻是一種表象,真正的殘酷來自自己的心,所有的人生悲劇都是心理悲劇。樂天知命,才能無憂無懼,讓我們淡定地活好這一生。

1.樂天知命,無憂無懼

一個人活著,說到底是活一顆心。相比於能力,心態更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無論是情感幸福還是事業成功,都是心在冥冥之中主宰著一切。

“樂天知命,故不憂。”這句話出自《易·係辭上》。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所謂“樂天知命”,就是要認識和了解自己的命運,並懂得順從命運的安排。而“不憂”,不等於“無憂”,每個人的一生中都充滿著煩惱和憂愁,正如古人所說“可憐三千六百日,不在愁中即病中”,所以,“無憂”是根本不存在的,能夠在“有憂”的前提下做到“不憂”,這是一種人生的至高境界。

奇怪的是,在現實中,有的人擁有很多卻很憂慮,有的人擁有很少卻很快樂。來看下麵這個故事:

前不久,小區門前的街道上新開了一個小吃攤,經營煎餅、饅頭和稀飯等,攤主是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雖然看上去總是很累,但臉上卻始終掛著溫暖的笑容。開業好幾天了,小吃攤上的人並不多,但他臉上的笑容似乎沒有因此減少。

我常去他的小吃攤光顧,一來二往,跟他也混得很熟悉了。我從他的口中得知,他的妻子去年遭遇車禍,如今還躺在床上,兒子正在讀高三,可以說,家裏正是用錢的關鍵時候,可是他偏偏在這個時候下崗了,無奈之下,他隻好開了這個小吃攤來維持全家人的開銷。令我吃驚的是,他在講述這些生活的不幸時,臉上仍然蕩漾著一如既往的微笑,就像是在講別人的故事一樣。我想不明白,像他這樣生活陷入困境的人,為何還能夠如此淡然呢?

有一天晚上,我在他的小吃攤吃完東西準備離開時,他突然叫住我,笑著說:“師傅,今天我運家什的板車壞了,你能幫我搬點東西回家嗎?”我自然是很爽快地答應了。

我跟在他後麵,剛走進他狹小的家,就被半埋在枕頭裏的另一張笑臉給感動了。那是他的妻子,躺在床上,正側過臉對著我微笑,那笑容是那麼平和又溫暖。在這種溫暖的臉上,我絲毫也看不到半點因重病在身而產生的煩躁和痛苦。不一會兒,他們的兒子也放學回來了,這個孩子臉上的笑容和他父母的笑容如出一轍。

在離開他家的路上,我突然明白了他們為什麼能有如此溫暖恒久的笑容,是因為他們已經看透了生命的無常,也已經做到了坦然接受任何命運的打擊。

故事裏的這一家人,雖然遭遇重大不幸,卻依舊幸福快樂地生活著。他們之所以能做到如此,正是因為懂得了“樂天知命,故不憂”的道理。當不幸已然成為現實,無法改變時,他們沒有抱怨,更沒有悲觀絕望,而是選擇了接受,並樂觀地繼續走在前進的道路上,實在令人欽佩。

退一步說,就算是很多擁有富裕、穩定生活的人,他們能綻放出那樣溫暖燦爛的笑容嗎?實際上,如果沒有發自內心地對人生苦難和得失的徹悟,人是很難做到這個境界的。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就是故事裏的這家人,身陷痛苦和煩惱之中卻不覺得痛苦和煩惱,能夠做到無憂無懼地快樂生活。另一種人,則是身在福中卻自尋煩惱。比如有一些人,金錢、名譽和地位都有了,但每天卻生活在痛苦和煩惱之中。顯然,前者令人欽佩和羨慕,後者卻讓人感到悲哀和遺憾,不過,這一切的幸與不幸都是自己的選擇。

一個人活著,說到底是活一顆心。換句話說,相比於能力,心態更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無論是情感順利還是事業成功。所謂“心態”,心即心理,態即態度,指的是決定人們思維和行為方式的一種心理狀態。一種心態,一種人生,這絕非聳人聽聞,來看下麵這個故事:

在美國有一對孿生兄弟,他們不幸出生在一個窮苦的家庭中,但更不幸的是,他們的母親是一個酒鬼,父親是一個賭徒,所以家裏總是充斥著爭吵,完全不能讓人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和幸福。

這對孿生兄弟就在這樣的家庭中漸漸長大了,可是卻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弟弟無惡不作,最後鋃鐺入獄。後來有記者去采訪他,他說:“都是因為我的父母,我的家庭!”可是,這個時候的哥哥已經是一個很出色的企業家,而且還競選上了議員。記者去采訪哥哥時,哥哥也說:“都是因為我的父母,我的家庭!”

在同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兄弟二人,最終卻走向了不同的道路,這究竟是為何?歸根結底,在於心態的不同。同樣是麵對糟糕的父母和家庭,弟弟因為心態消極,選擇了自甘墮落,而哥哥卻擁有一顆積極樂觀的心,靠著自己的努力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成功人生。

古話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麵性,我們應該學會去看美好的一麵。所以,人生雖然是殘酷的,但如果你能擁有一顆樂天知命的心,你完全可以成功逃離殘酷的命運。所謂的殘酷,隻是一種表象,真正的殘酷來自自己的心,所有的人生悲劇都是心理悲劇。

樂天知命,才能無憂無懼,讓我們淡定地活好這一生。

2.讓懂的人懂,讓不懂的人不懂

人生最美是淡然,雖然這個世界很殘酷,特別是對於很多草根一族來說,不過,隻要懷有一顆隨和的心,淡然地看待這一切,你的人生也便不會顯得那麼殘酷了。

你曾因為一個人不懂你而感到生氣或者痛苦嗎?

這樣的經曆,相信很多人都有過。比如你遇到一件極其苦悶的事情,可是,當你把這份苦惱傾訴給一位好友時,他卻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那算什麼啊!”頃刻之間,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對牛彈琴?而那種不被人理解的感覺也讓內心很窩火吧?

沒錯,不被人理解的確是一件令人感到不爽的事情。但是,在這個世界上,就像你不可能理解所有人一樣,也不可能每個人都能理解你。有句話說得好:“懂我的人,不必解釋,不懂的人,何必解釋。”現實真的就是這樣,默契的戀人或者知交之間,隻需要一個眼神就能懂得一切,可是和另外一些人之間,說盡千言萬語他也無法懂得。所以,我們大可以釋然一些,懂得當然好,不懂也無所謂。

當你遭遇別人的不理解時,如果有必要,大可以解釋一番,消除彼此之間的隔閡。而如果誤會你的人本來就不太講道理,或者根本無法理解你的想法,那又何必去解釋呢,解釋得越多,可能誤會越深。相反,淡然看待這一切,煩惱也便隨風而散了。來看一個曆史故事: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任用蔣琬主持朝政。當時,蔣琬有一個部下叫楊戲,每次蔣琬與他說話,他總是隻應不答。很快,就有人不滿了,這些人對蔣琬說:“楊戲這樣的做法根本就是對您不滿,太不像話了!”

可是,蔣琬聽後坦然一笑,說:“你們都誤會他了,人嘛,都有自己的脾氣秉性,以楊戲訥於言語的秉性來看,他隻是不善於當麵表達對我的不滿和讚美罷了,所以隻好默不作聲。其實,這也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

此後,蔣琬便得到了“宰相肚裏能撐船”的美譽。

其實,隨和寬容的心態,不僅可以感動他人,更有益於自己的人生。因為不計較,我們才能擁有從容心境。隨和才能擁有自我,隨和才能與人為善。

由此可見,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除了能力和付出之外,一顆隨和、寬容的心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隨和,一個人才能在更高的境界上俯瞰蒼生,才能夠洞曉人生的重要和次要,從而抓住自己真正想要的,避免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不值得的事情上。同樣,隨和的人在人脈資源的建立上,也具有明顯的優勢,相比一個心胸狹窄的小人,誰不願意和一個隨和的人為友呢?

一個人要做到隨和,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麵去做:

麵對他人的缺點、過失與錯誤,不予追究。

麵對他人的誤解,做到通情達理,坦然處之。

遇到不理解自己的人,不要強求對方理解自己,能理解最好,不理解也罷。

不能因為別人誤解你而懷恨在心,要在生活中以誠交心,學會忍讓和寬容。

正所謂,人生最美是淡然,雖然這個世界很殘酷,特別是對於很多草根一族來說,不過,隻要懷有一顆隨和的心,淡然地看待這一切,你的人生也便不會顯得那麼殘酷了。當然,追求淡然不代表選擇平庸,淡然是一種態度,一種心境,更是一種智慧。

3.我們要在變老之前,做一些80歲還會微笑的事

有些事現在不做就再也沒有機會了。趁著年輕,勇敢地去做一些等到我們80歲時還會微笑的事情,這樣的人生才會沒有遺憾。

時間,總以為還多,但恍然間發現,我們已經不再年輕,大把的時間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溜走了。很多的機會,也在不經意間錯失了。年少時的我們,總是習慣了等待和拖延,總以為明天之後還有無數的明天。其實,人生短暫,青春更是轉瞬即逝,如果不趁著年輕勇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到頭來隻有後悔了。

有些事現在不做就再也沒有機會了。趁著年輕,勇敢地去做一些等到我們80歲時還會微笑的事情,這樣的人生才沒有遺憾。龔露,蘇州新東方學校優能中學“骨灰級”英語教師,是一個敢想敢做的追夢人。

龔露從小就對英語特別感興趣,從小學到高中,英語成績也非常出色,但遺憾的是,進入大學時,因為被調劑錄取到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專業。但是,這完全無法阻止龔露對英語的熱愛,她早已經認定英語就是今生的最大夢想。所以,她做出了一件很荒唐的事情,逃課到新東方學英語,全身心泡在英語裏,以致被數次通報批評,全校聞名。

龔露說:“被全校通報批評,確實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但是,我在新東方找到了喜歡的老師、氛圍還有朋友,這種歸屬感是任何其他地方都無法給我的。”在新東方學習期間,龔露也是一樣的瘋狂,聽壞了5個MP3,將新概念聽了1000多遍,最終將所有文章倒背如流,很多當時教過龔露的老師都覺得不可思議。

龔露還說,能夠選擇一條自己喜歡並且擅長的職業發展道路,她永遠都不會後悔。

後來,她終於憑著優異的成績從一名新東方學生成功升級為新東方老師。盡管這個過程並不順利——曾投遞很多簡曆給多家新東方學校,但都沒有消息,還好,最後蘇州的一家新東方學校聘請了她。

為了追夢,她千裏迢迢來到蘇州,獨自住在有蟑螂的房間裏,又餓又冷,好幾次都哭了出來,可是她還是堅持備課,有很長一段時間,她每天隻睡兩個小時。由於太困,有時候甚至騎著電動車就睡著了,有好幾次因為這個撞車,但總是匆匆離去,又去瘋狂地上課。大年三十,她在備課,大年初一,她在答疑。整整5年都沒有回家過年。這就是為了英語夢想瘋狂的龔露,一個看上去有些柔弱的小姑娘。

很快,龔露成為蘇州新東方的“骨灰級”英語教師,不過,她追夢的腳步還未停止,她在這個時候選擇了出國深造,為實現更大的夢想而努力。

一個人在自己正當青春的歲月裏,能夠做到為夢想而瘋狂,想必到年老時,她一定會感謝自己曾經的執著。

其實,趁著年輕,我們都應該為心中的夢想勇敢地搏一把,是成功還是失敗,隻有真正去行動過才會知道。現實中幾乎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夢,但做夢的人多,追夢的人卻很有限。而那些能夠不懼失敗,也不害怕任何困難的人,往往最後都闖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這其中,即便有少數人因為各種原因失敗了,但他們並不後悔,這樣精彩的過往已經足夠讓他們感受到人生的價值。

有這樣一個很熱門的段子:

有一個男孩在墨爾本上大學,有一天淩晨3點,他突然接到室友打來的電話,讓他猜猜自己在哪裏,這個男孩不以為然地說:“不就是墨爾本嘛,你還能去哪裏?”結果,他這位室友很神秘地說:“我在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