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不憂不悔,活在當下
人生如白駒過隙,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沒有誰,能走好人生路途中的每一步。過去的坎坷傷痛,早已是過往雲煙;未來不可預測,可能是金黃的麥田,也可能是貧瘠的荒漠。過去與未來,就像一對隱形的翅膀,有時候,假裝它不存在,反而活得簡單。不憂不悔,活在當下,這才是實實在在的一筆精神財富。
靜心
第十章不憂不悔,活在當下
1不後悔過去,不擔心將來,好好活在現在
今天憶昨日,昨日憂明日,人一旦陷入這種惡性循環,生活將變得雜亂無章。人生最重要的是現在,珍惜了現在,才會有好的將來、好的未來。
當很多人還懵懂的時候,時間這條河已經悄然地流向了遠方。有些人難以接受光陰的逝去,後悔過去,卻又擔心將來,不知不覺陷入了人生的旋渦。昨天無論多麼頹廢,都已成為過去,當務之急是把握好現在,不要再用明天的時間來緬懷今天的遺憾。
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正是有感於此,古人才發奮讀書,這便有了“懸梁刺骨”、“鑿壁偷光”的勵誌故事。而今,學習和自我發展的機會如此優越,難道我們還要錯過這彌足珍貴的一分一秒嗎?那些活在昨天的人,總是在回憶和愧疚中度過今天,可能在潛意識裏,已經放棄了自己。
未來是無法預知的,誰也不曉得以後會發生什麼,也許一片大好,也許殘酷至極。也許明天,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我們何不樂觀地遐想一番,為明天的到來提前做好準備呢?所以,隻有今天才是最重要的,未來隻能幻想,今天卻可以牢牢把握。
一個青年神色慌張地在路上走,走一段跑一段,氣喘籲籲,也不知道休息。對於路邊的景色與過往的行人,完全視而不見。一位長者實在看不下去了,攔住問他:“小夥子,你為何如此行色匆匆啊,這是趕著要到那裏去嗎?”青年頭也不回,飛快地向前跑著,隻泛泛地扔了一句話:“別攔著我,我在尋求幸福。”轉眼間,二十多年過去了,青年已不再像當年那樣意氣風發,雖說行動遲緩了,可尋找幸福的腳步卻從未停止。
年老的母親攔住他,勸他:“孩子啊,你這大半輩子什麼都沒有做,這樣尋下去有意義嗎?”他隻是輕蔑地笑了笑,說道:“媽,您就歇著吧,您不知道啊,我在尋找幸福啊。”
又是二十年過去了,中年人已成了一個麵色憔悴、老眼昏花的老頭,還在一步一步地向前挪著。一個小孩攔住他,問道:“老爺爺,您還在尋找幸福嗎?”
老人答道:“是啊。”不覺一行眼淚掉了下來。他明白了,真正的幸福其實就在他身邊,隻是他錯過了,怨不得別人。
其實,幸福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我們,它不屬於過去,也不屬於將來,隻屬於現在。很多時候,幸福就在我們身邊,隻是我們一直沒有發現而已。
有人說:失去的東西,往往是最美好的。是啊,很多東西一旦錯過,就不可挽回。生活中,有的人沉浸在回憶裏,有的人沉迷於夢想中,可是錯過了今天,明天成了今天,又會為昨天而後悔,這樣下去,理想何時才能變為現實呢?勤奮的人,深知時間就是生命,從不會讓今天白白浪費。抓住了今天,才能無愧於昨天,才能從容地迎接明天。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今天的機遇隻有一次,一旦失去,便不會再擁有。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不抓住現在,以後就會有無數個現在從我們手中逃走。過好了今天,也就為明天騰出了時間,靜心地去做明天之事。
無論外部的環境發生了多大變化,隻要心中堅持的信念不變,今天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不要放棄一點一滴努力,將今日之事推到明天,偷得了一時的清閑,卻隻能換來一生的悔恨。
成功者總在一天剛開始時,就問自己:“今天該做什麼?”隻有失敗者在一天結束時才問自己:“今天都幹了什麼?”明天的成功,總是由無數個今天的努力積累而成的,隻要抓住每分每秒,人生任何時候都是金黃的季節。
很多人稍微遇到點困難,就馬上產生消極的情緒,內心開始墮落。可是,在具有堅強意誌、積極進取的人麵前,任何艱難的環境都是“紙老虎”。這會讓他們更好地經受鍛煉,積累經驗教訓,鼓起勇氣,再接再厲。愛迪生在發明燈泡時,為了找到合適燈絲材料,竟分門別類地進行了幾千次實驗。
有人誇愛迪生是個“天才”,他自己卻說:“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可見,世上沒有絕對的天才,有的隻是捕捉靈感之餘的千萬倍努力。這就是所謂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很多時候,失敗和挫折恰好是另外一條通向成功的途徑。
人生如白駒過隙,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失之毫厘,差以千裏”,沒有人能完整地走好人生路途中的每一步,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誰能保證自己一輩子平穩坦蕩呢?過去的傷悲就讓它過去吧,在空虛的夢中一次又一次地安慰自己,人生永遠走不出傷痛的陰影。
陽光和希望,是我們來到這世上收到的最美好的禮物。立足當下,就等於抓住了最大的一筆財富。把握住現在,才能在一次次刺痛的覺醒中,作出超乎凡響的成就;把握住現在,才能在一片片陰沉的蒼穹裏覓得微弱的曦光。拋下過去,把握現在,著眼未來,這才是生命的真正意義。
過去的坎坷傷痛,隻能是過往雲煙,縱然曲調幽怨,也經不住一日靜聽。回憶的色彩,在今天的暖陽麵前,始終顯得暗淡無光,即便是一幅溫婉動人的寫意畫,也終會凋謝它豐腴的模樣。楊柳枯了,燕兒南飛,但春天還在。
未來是縹緲的、不可預測的,可能是金黃的麥田,也可能是貧瘠的土壤,但所有這一切,無不來源於今天的創造。過去與未來,就像一對隱形的翅膀,有時,假裝它不存在,人生反而會更加精彩。擁抱現在,立足當下,人生必然會收獲晴朗,收獲明媚!
2走得太快,想得太多,心就累了
生活中,總會有一些事值得回憶,也總有一些事需要放棄。人之所以會煩惱,就因為走得太快、想得太多。不該記住的,全都留在了記憶裏;應該記住的,反倒被擠壓在了角落裏。走得太快,想得太多,心就會累。心累了,身體也會疲憊。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順心,很多時候,不是我們擁有的太少,而是我們計較的太多。很多人覺得自己不幸,覺得自己得到的比別人少,處處怨聲載道,實質是自己把一些單純的事情複雜化了,給自己平添了無謂的煩惱。
在很多人看來,自己可能永遠也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以前,物質生活很貧窮,沒得吃沒得穿,但精神生活很豐富,精神狀態很好;現如今,物質生活豐富了,可精神生活卻變得匱乏,想得太多,心太累。
在現代人的概念裏,頭腦簡單之人,非呆即傻,所以人們寧願自己不快樂,也不願意做傻瓜。有時,痛苦不是別人帶來的,而是自己強加的。潛意識裏看到別人過得幸福,自己的內心就倍感失落、壓抑。每一天都在追求完美的生活,殊不知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
麵對誘惑,很少有人不動心,可一旦動心,腳下就會不穩。因為心思煩亂,必無法專心地做好一件事,其實人生就像一座金字塔,層次很多,越往上,越難走。想得到的東西越多,就會越走越累。
他白手起家,三十二歲時才賺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而後一步步走向了成功。他是世界知名的旅館業大亨,他畢生致力於建立以“希爾頓”為名的高級全球性連鎖飯店。如今,在全世界的很多地方,隻要有希爾頓的連鎖飯店,就會看到他的自傳。他讓員工將它擺放在全球希爾頓連鎖飯店的六萬四千個房間裏,就放在聖經之旁。意思是:旅客讀聖經之暇,不妨看看他的自傳。
有記者向他請教成功的秘訣。他率直地說:“靜下心來,認識你自己,是每個人邁向成功的第一步。”他解釋說:“我整整花了三十二年,才發覺自己獨特的長處,這才開始了我的事業。在這之前,我隻是個公司的小職員。每一個人在獲得成功之前,一定會經曆一段漫長的摸索過程。走得太快,什麼都做不好;想得太多,一件事也想不清楚。”後來,他用低價四處標購舊旅館,經過整頓後,掛上“希爾頓”的招牌,重新開張而獲利。
生活,需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發現。成功永遠不是偶然的,盲目地前行,還不如短暫地停下來,專注於自己的事業和理想,成功遲早會到來。很多時候,幸福就在我們身邊,隻是我們不知道珍惜,想得天花亂墜,隻看前麵,不看腳下,再美好的事物也被我們無情地忽略了。
小徐是一位踏實肯幹的伐木工人。不久,他就在一家伐木廠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他決定認真工作,好好表現。上班第一天,老板給了他一把斧子,讓他到人工種植林裏去砍樹,小徐賣力地幹了起來。一天時間,他不停地揮舞著斧子,一共砍倒了十八棵大樹。老板滿意極了,誇他幹得不錯。小徐聽了之後,內心十分激動,決定要更加賣力,以感謝老板對他的賞識。
第二天,小徐照舊拚命地工作。站得久了,腿又酸又疼,胳膊更是累得抬不起來了。可這樣的拚命,卻並沒有帶來更好的結果。他開始感到有些累了,無奈第二天隻砍倒了十六棵樹。小徐心想:也許我還不夠賣力吧,如果效率這樣一直降下去,老板一定以為我在偷懶,看來要更加賣力才行。第三天,小徐投入了雙倍的熱情去工作,直到把自己累得再也動不了為止。可是,遺憾的是,他隻砍倒了十二棵樹。
小徐是個誠實的人,他覺得太慚愧了,拿著老板給的高薪,工作卻越來越差勁。他主動去向老板道歉,說明了自己的工作情況,並檢討說:“我真是太沒用了,越賣力幹得越少。”老板問他:“小徐,你步子邁得太快了!可是,你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我問你,你多久磨一次斧子?”小徐一聽愣住了,他說:“我真是傻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砍樹上了,竟忘了磨斧子了!難怪覺得累,看來正該改善一下方法了!”
不能不做事,也不能隻做事,一定要注意做事的方式和方法。盲目行動,隻會讓自己瀕於疲累的極限。其實,人生何必如此呢?看看身邊的人,有的笑容滿麵,有的情緒落寞,開心是一天,煩惱也是一天,靜下心來,耐心體會,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真諦。
生活中,身體累並不可怕,心累才真的可怕。在這個充滿競爭壓力的社會裏,生活有太多的難題和煩惱,要活得一點不累也不現實。可是縱然有很多事牽絆思緒,也不能被煩惱牽著鼻子走。想要反客為主,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內心。放下多餘的考慮,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才能心無旁騖,才能心無掛礙。
3 當你試圖拿回失去的東西時,也許你會失去更多
人生當中,有很多東西是可遇不可求的。有些事物,若是注定與你無緣,終究會離你而去;有些人,隻能成為過客,過於留戀隻會讓希望成空。該過去的就讓他過去,珍惜眼前的一切就好。
人生苦短,在經曆著收獲的同時,也不得不吞下失去的苦果。可這就是生活最本來的麵貌,有進就有退,有得必有失。很多人在歲月的顛沛流離中來了又走,走了又來,於是碰撞出了生命的不同悲喜。
話又說回來,人生就是在得失起落中,磨煉我們的意誌,豐富我們的閱曆,使我們在快樂與痛苦中成長。當爭則爭,當退則退,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很多人還是喜於得到,而悲於失去。
當人們為了失去的名利,在貪婪的路上窮追不舍時,恐怕人格、道德早已丟棄於一旁還尚未可知。生活中,很多人寢食難安,自我壓抑,無非是想要的東西太多,所以一時間難以掌控,迷失了自我。
老田是一位藥劑師,年過五旬的他,事業十分成功。有人問他:成功靠什麼?他說:全靠兩樣法寶,一個是“朋友”,一個是“得失心”。老田年輕時就喜歡交朋友,正所謂三教九流無不往來,有人甚至賜予他“嶺南杜月笙”的美名。隻要朋友有難求他,他必慷慨解囊,傾力相助。與人合夥做生意,公司賺了錢,田先生卻采用六四分,表麵上自己吃了虧,失去了一些利潤,可實質上卻贏得了合夥人的信任,成了最後的贏家。
老田還有一個不爭氣的兒子,總是跟一些不三不四的混混在一塊,也不好好讀書,有一回,兒子跟人家打架,鼻子出了血,為了報複,打折了人家的鼻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