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世間煩惱,皆由“心”起
人世間的煩惱,說白了,不過“名利”二字。人之所以會煩惱,多半是記性太好。該記的、不該記的,都留在了腦子裏,想不煩惱都不行。其實生活很簡單,隻要懷抱一顆向上的心尋找,幸福無處不在,無處不有!適當地抽絲剝繭,人才能活得輕鬆自在。
00
00
靜心
第一章世間煩惱,皆由“心”起
1心累,就是常常徘徊於堅持和放棄之間
常言道:累,就是因為太在乎。有一位登山愛好者,在距離峰頂隻有一步之遙時,突然放棄了。有人問他,為何不堅持呢?再走一步,你就成功了。他卻說,再走一步,我也就離死亡不遠了。人這一輩子,就是不斷在堅持與放棄之間權衡取舍。成功者拿捏得張弛有度,從而成就了豁達灑脫的人生。徘徊不定,患得患失者,最終累身又累心。
堅持與放棄,就像兩匹個性迥異的馬,想駕馭好它們,並不容易。要想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主導思想。不能老想著改變客觀條件,最主要的是改變自己。
拿習慣來說,好的就堅持,壞的就放棄。像抽煙、飲酒、打牌這樣的事,能少沾就少沾,能戒就戒。即便是從此少了一些酒肉朋友,又有什麼關係呢?早睡早起,鍛煉身體,看看書、聽聽歌,這些好的習慣應當堅持,即使多了份孤單與寂寞,但至少內心是充實的。
魚和熊掌,往往不能兼得,堅持前者,就必然要放棄後者。有些人總是用“堅持就是勝利”這樣的口號來給自己或他人打氣,可是,你有沒有問過自己:別人眼中的“勝利”就一定是你的“勝利”嗎?你能用一句口號解釋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圍棋手為何舉不起千斤重的啞鈴嗎?沒有永遠的成功,也沒有永遠的等待,一切都需要時間來檢驗。不要白白浪費了生命,卻又是得不償失。所以,適當的放棄就顯得尤為重要。
年近六旬歲的肖大爺,從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炒股,一直奮戰在一線,距今有20多個年頭了。資金從最初的2000元,幾起幾落,直到行情見好的2010年,賬戶餘額也有80多萬。在他們那撥人當中,肖大爺也算是賺得缽兒滿的一位了。在老友眼中,肖大爺選股可是獨有一套,在變化莫測的熊市也能選到年漲40%以上的牛股,股民們都戲稱其為“股市諸葛亮”。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下滑,金融危機很快就波及到國內股票市場,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股市一直走低,肖大爺也難以幸免,買的股票跌得慘不忍睹,賬戶資產餘額也從最高的80多萬元跌至30多萬。當時,許多人勸他趕緊撤出來,肖大爺就是不聽,到最後30萬一分不剩,二十多年的積蓄賠了個幹幹淨淨,連養老的錢都搭進去了。
堅持與放棄,是一個辯證的統一體。人之所以會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堅持和放棄之間,舉棋不定。一個人苦心掙紮,根本沒有意義。堅持與放棄,要依天時地利而定,該堅持的時候就不能輕易退縮,該退讓的地方就不要主動爭搶。對於你所麵對的事情,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評估,學會審時度勢。
敢於堅持是一種勇氣,勇於放棄又何嚐不是一種大氣,哪個對哪個錯,誰又能說得清楚?有人戲言,人之所以會煩惱,就是因為記性太好。該記的、不該記的,到最後都留在了腦子裏,想不煩惱都不可能了。
話說有兩個人,相約同去山上找石頭。太陽落山時,張三已經背了滿滿一筐石頭,李四的筐裏卻隻有一塊石頭,也許在他眼中這一塊再精美不過了。張三嘲笑李四:“難道你花費一天的時間隻是為了挑一塊石頭回家?”李四說:“漂亮的石頭雖然多,但我隻選最精美的一塊就夠了。”張三笑而不語,無奈下山的路上越背越重,隻好將筐中的石頭一個一個地扔出來,回到家以後,筐裏竟隻剩下一塊最醜的石頭!
有些故事永遠沒有結局,有些問題永遠沒有答案,可對於“騎虎難下”的你,也隻能苦苦地追求、等待並不斷地幻想著奇跡發生。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整天為了自己的目標辛苦地忙碌著、奮鬥著,隻因為想得到的東西太多太多。得到了,開心一整晚;得不到,痛苦一陣子。身體累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心累。在這個充滿競爭與壓力的社會裏,難題和煩惱比比皆是,要活得輕鬆自在完全不現實。可若是適當地抽絲剝繭,也能夠獲得一些自由呼吸的空間。
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此山中。想看得明白,就必須跳出來。一家公司如果資金周轉不力,就必然麵臨著崩盤,一味地咬牙堅持,後果隻能是轟然破產、負債累累;一份感情不溫不火、半生不熟,苦苦支撐三兩年,也還是改變不了分手的結果。每個人對幸福的感覺和要求都不相同,隻有那些容易滿足、懂得知足的人才更有可能接近幸福。
周末的早晨,六歲的娜娜在玩耍的時候,突然把手伸進了花瓶,好像是要找什麼東西。可是過了十多分鍾,手還沒拿出來。奶奶看到這一幕,心都懸到嗓子眼兒了,幫她嚐試了幾次,也均告失敗。奶奶想把瓶子打碎,好讓孫女擺脫困境。可是,花瓶太名貴了,奶奶遲遲下不了決心。最後老人決定換種方法再試最後一次,不行的話再砸掉瓶子。她讓娜娜將手指並攏到一起,試著往外拔。娜娜情急之下,這才吐露了實情:“我不能那樣做。如果我把手鬆開了,手裏攥著的硬幣就會掉下去。”聽完孫女的話,奶奶有些哭笑不得,不過她終於弄清了孫女的真正用意。
生活就像一個垃圾桶,隻有極少數可以回收利用。你不能奢望這個垃圾桶永遠是空的,舊的不去,新的怎麼會來呢?很多時候,就是因為人們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一些毫無價值的東西上,才讓另外一些更有價值的東西從身邊溜走。
想得到命運女神的青睞,堅持與放棄,這二者缺一不可。當你在成功的道路上苦苦尋覓,快到終點時,一定不能氣餒;可一旦鑽進了看不見頭的死胡同,就要果斷放棄並及時轉身。
2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過多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活得很累,過得很苦。不妨平心靜氣地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你的付出真的大於所得嗎?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否定的。人之所以覺得生活太苦,隻是因為貪戀的東西太多。正當的欲望是合理的,但如果追求過於繁多,則無疑是給自己套上了一條沉重的鎖鏈。一個失去自由的人,又怎麼會感受到人生的快樂呢?
在成功者那裏,痛苦總是有限的,因為他們的欲望是有限的。避免痛苦的方式隻有一種:減少內心的欲望。遇到苦難與挫折,隻要換種角度,以積極的心態去觀察、去思考,就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你會發現,事情遠沒有你想象中那樣糟糕。如此,幸福來得也會別有一番意義。
如果說生活是一杯苦咖啡,那麼欲望一定是劇烈的尼古丁。在欲望的驅使下,“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變壞才有錢”,對於如今的社會來說已不新鮮。有錢的男人對於家中的老婆早已失去了往日的激情,要身段沒身段,要容貌沒容貌,取而代之的是厭倦和麻木。如果把情愛的缺失也看作是生活的不幸,豈不要叫人笑掉大牙?
大多數人為了“錢”而奮鬥,為自己擁有的太少而努力,所以不停地往前邁、向上爬。當達到一定的目標時,或許會看到另一片“金錢”的海,於是又不停地追趕,急忙奔著新的目標而去!大千世界裏,正是因為有了太多的誘惑,才產生太多的欲望;欲望太多而得不到滿足,痛苦自然也就成倍地增加。要想輕鬆瀟灑地生活,就一定不能放縱自己的私欲,要盡可能減少對金錢的貪婪、對權勢的癡迷!
從前,有一位皇帝,十分貪戀錢財。一天,神向他許諾:可以幫他實現一個願望。聽完神的話,得意忘形的皇帝咧著嘴說:“請賜給我一種點物成金的法術,讓我伸手觸摸的東西都變成金子。”神笑而不語,但還是滿足了他的要求。
第二天一大早,皇帝剛起床,兩眼一黑,就伸手向睡衣摸去,隻那麼輕輕一下,衣物居然變成了金子;再一碰麵包,麵包也成了金子。他欣喜若狂,興奮地大喊:“人生太快樂了,我將擁有這世間最多的財富!”但是,很快新的問題出現了:凡是被皇帝摸過的東西,都變成了金子。所以,他不能喝牛奶,不能吃麵包。吃不成早餐,就隻得餓肚子。中午,他去王宮裏的花園散步。一朵嬌嫩的玫瑰正開得豔麗,被皇帝的手指一碰,立刻變成了金玫瑰。這讓向來詩情畫意、附庸風雅的皇帝倍感失落。
一天下來,他所觸摸過的物品都變成了金子,後來,他越來越懼怕,晚上,他的兒子來拜見他,他拚命喊著不讓兒子進自己房間,可是天真爛漫的兒子一如既往地擁抱他,結果兒子成了一尊金像。
皇帝禁不住望著天號啕大哭,他跪在地上懇求神解除他的點金術。神指引他來到河中,要他把手洗幹淨。皇帝用勁搓洗雙手,然後去擁抱兒子,兒子這才變回了原來的模樣。
也許很多人都很羨慕皇帝的點金術,以為有了點金術,人生才會從此遠離悲苦。其實不然,一個吃不著飯、睡不著覺、連最心愛的兒子都不能擁抱的人,怎麼可能會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呢?盡管他享受了榮華富貴,可是,他並不快樂,相反,這一份生活的苦痛會讓他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
欲望不一定能換來安樂,但一定能換來苦痛。可是,這世間偏偏就有人對財富和地位情有獨鍾,月入三千的夢想賺五千,月入五千的就想著一萬。賺到一萬的,又盤算著怎麼才能少擔風險和壓力……如果欲望過於旺盛,到頭來隻會灼燒自己。
王老師在一家心理研究機構供職,最近他帶著學生就“當前社會環境下人們對於金錢的欲望”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度調查。一天,他們來到街上,正好看到一位衣衫襤褸的瘸子正在向過往的行人乞討,於是確定他為調查對象。
說明來意,講清報酬後,他們對瘸子提出了幾點明確的要求:對提出的問題要實事求是地應答;心裏怎麼想就怎麼說,如果斷定是假話,將酌情扣取一定報酬。瘸子爽快地答應了王老師的要求。
王老師問的第一個問題是:如果你現在有10元錢,你最想用它來買什麼?
他立即答道:“我先跑到熟食店買一隻雞腿,兩瓶啤酒,找個僻靜的牆根,吃飽喝足,再在大太陽底下踏實地睡上一覺。”
王老師接著問:“如果現在你有100元呢?”“買10隻雞腿,兩箱啤酒,叫上在地鐵口要錢的老伴兒,好好地吃上一頓。”他接著說,“然後找個賓館,痛痛快快地衝個澡,再美滋滋地睡一覺。”
“如果現在你有10000元呢?”王老師繼續問他。他摸著腦袋思考了片刻,高興地回答道:“我立馬回老家,蓋上新房子,再置一塊好地,好好享受生活。”
“如果現在你有10萬元呢?”王老師急切地問他。瘸子微微一愣,繼而滿臉生光,幸福頓時溢滿臉龐,喜滋滋走到王老師身邊,悄悄地說:“和縣裏的大款一樣,穿金戴銀,住別墅,開小車,泡小姐——天下一切歡愉之事,我要挨個體驗。”
王老師和學生們聽了瘸子的話都麵麵相覷,隨即王老師給了他100元作為報酬,可是他接過錢並沒有立即奔向熟食店,而是笑眯眯地看著王老師,仿佛希望再多得一些錢。
錢是水,欲望是船;有多少錢,就能產生多少欲望。可是反過來講,幸福不等於無所追求。從現實的角度講,一個不折不扣的窮光蛋,沒房住、沒錢花,滿足不了物質的需求,有什麼資格談幸福呢?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你會與幸福走得更近,而無邊的欲望,隻會增加你生活的負累。
其實,生活本不苦,欲望要適當。金錢可以讓人快樂,成功可以使人喜悅。但實現這一切,必須有一個積極、健康的心態,隻有恪守良性的生存法則,你所取得的成就,才能獲得更多人的認同與尊重。
3人生有多少計較,就有多少痛苦
人生有得有失是自然,事業有成功有失敗是情理之中,生活有苦有樂才真實,生與死是人生的自然法則……我們何必計較那麼多!其實,一個人快樂與否,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永遠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你不喜歡的人或事上,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反咬它一口嗎?記住,每多一份計較,就多一份痛苦,計較就是跟自己過不去。
一隻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了腳跟上,這就是寬容,這就是不計較。有些事情過去了就算了,何必苦苦糾纏呢。每個人都有錯誤,如果老是執迷於過去的錯誤,就會形成思想包袱,既限製了自己的思維,也影響了別人的判斷。
要獲得別人的信賴,走進別人的內心,必須明白一點:不是你的,盡量不要去爭取;是你的,別人想拿也拿不走。不計較失去,才能更好地獲得。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有不如意、有失敗,當你的麵前出現難以逾越的屏障時,一定要放寬心,從容地麵對。包容了一切,也就等於化解了一切。
沈殿霞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著名的司儀、主持人。她很早的時候就認識了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鄭少秋,並不顧輿論壓力,全力扶持鄭少秋的事業。然而好景不長,兩人同居九年後,事業如日中天的鄭少秋卻移情別戀。十年的情感一瞬間灰飛煙滅,最終以沈殿霞遭到沉重打擊而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