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互聯網+風口:運營商
一、微信電話本PK運營商
2014年“雙十一”中略顯寂寞的騰訊在狂歡亂舞之潮剛剛褪去的第一天,就推出了一款堪稱IM即時通訊撒手鐧武器:微信電話本“免費通話”功能,對於還未踏入互聯網領域的中國移動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一)微信電話本獨立於微信PK運營商
首先微信電話本是一個獨立APP,相對於微信小店等微信附屬功能來說有更大的發揮空間,獨立運營更具本身優勢,便於逐步壯大,形成獨立的市場資源和用戶群體,並促進騰訊資本和產權的整合,也必將促進微信事業群體的繁榮發展。另一方麵微信電話本作為脫離微信之外的微信產品運作,避免了微信整體對通話功能的放大,有利於微信生態係統的穩定,減輕微信本身的重量,因為輕量級的微信已經成為一個集社交、媒體、搜索等功能的大載體,超載在即,對於微信來說分離電話本也是上上之策。另外,離開微信表麵的微信電話本又完全支持原運營商電話本的所有功能,使得微信電話本用起來得心應手。這一切都成為微信電話本與運營商PK的實力之鑒。
(二)免費通話革命運營商
本版本微信電話本的最大亮點是“免費通話”,通話雙方同時下載微信電話本並開通免費通話功能。使用微信登錄並綁定本人手機號即可實時通話。如果對方未接,則會自動轉入語音留言。此舉對中國移動等運營商來說可以說是“秒殺”,運營商還在被微信免費消息的打擊中時而宣布“短信免費”,時而出來宣告“短信非免費”,而恰恰無法預料的是微信又開啟了“免費通話”功能,令中國移動措手不及,甚至可以說是岌岌可危。當年360首創免費殺毒軟件一舉消滅瑞星已是前車之鑒,由於互聯網的衝擊,OTT已經在大踏步地蠶食運營商,尤其免費模式往往是互聯網的撒手鐧,至此運營商僅剩下流量和增值服務部分未受OTT的蠶食,但是風雲突變在互聯網已經見怪不怪,微信下一步,誰又知曉?隨著WIFI的普及,微信電話本更將會隨著通話成本的降低而風靡,對於部分用戶來說這甚至是變相的免費流量的實行,那麼免費電話加免費流量,請問中國移動你真的不顫抖麼?
(三)布局通話環境增強通話場景
本版本微信電話本還推出了高清免費通話功能,較之運營商,在用戶體驗上有不錯的改進,開啟了語音信箱可以使用語音留言功能,相比於運營商堪稱是更上層樓,高清通話和語音留言珠聯璧合,完全可以秒殺中移動的通話體驗軟肋。另外微信也利用了自身特有的優勢,關聯微信頭像增強移動通話場景,徹底告別了運營商灰色單調的通話場景,查找聯係人、備份聯係人、聯係人管理在基於微信的微信電話本的超強通話場景中變得人性化,這是運營商的致命之處。OTT在產品方麵能夠顛覆傳統運營商的根本原因就是不但具備了運營商所能提供的所有用途,而且能夠在現有的功能上進行情景布局和微創新,增強用戶體驗。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情感體驗往往成為OTT對抗運營商的致命奇招。微信電話本基於微信的基礎在通話情景方麵給傳統運營商深深一擊,翻身遙遙無期。
微信電話本憑OTT之微創新,借微信之情感體驗場景,開啟免費通話時代。
二、傳統運營商的自我革命
地產開發商為了吸納窮人的資產入囊,出現了買房分期付款製;地產投資商為了賺取利潤,把房子分期給貧窮的人居住,出現了租賃。虛擬運營商和傳統運營商的關係更像是分期付款的租賃關係。
(一)傳統運營商急需革命,虛擬運營商應運而生
用戶對通訊業務的需求與日俱增,傳統運營商依靠自己的資源和實力已經不能為用戶帶來高效的服務和堪稱完美的體驗。體驗經濟時代,用戶對傳統運營商的服務質量和效率也越來越苛刻,而傳統運營商為了保持自身核心的通訊市場競爭力,更要保持低成本、高效率的運作狀態,將戰略重點轉移到自身最為擅長的核心網絡的建設與維護,無暇顧及,於是需要把大量的增值業務和功能化業務等新業務,轉售給更加專業的公司來運作,以便開展更加高效的業務運營。
另外,行業競爭的加劇導致通訊業務本身技術和種類的強度不斷激增,令傳統運營商應接不暇,同時受到來自微信、QQ、陌陌等新生的互聯網OTT的強烈衝擊,要在通信市場和傳統運營商分得一份羹。傳統運營商要在形勢嚴峻的現狀下生存,必須尋求新的機遇,虛擬運營商就此應運而生,引發傳統運營商變為一個地產商的角色。
(二)虛擬運營商“寄人籬下”,終為他人做嫁衣
民營資本和外資對運營通信網絡很感興趣,他們要設法進入內地運營商市場,最可能的形式就是以租借網絡的形式來開展虛擬運營。這樣,物理網絡還掌握在運營商手中,傳統運營商隻是將新興的增值業務分流給虛擬運營商,這種放開基礎運營商市場的方式並不影響傳統運營商的市場根基,也不會給自身帶來投資增量,於是新興的虛擬運營商和傳統的基礎運營商一拍即合,達成交易。
2013年1月8日,工信部出台《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該文件規定,“基礎電信商應保障在試點期間至少與2家以上轉售企業合作”,但其中也明確指出轉售業務商受增值電信業務管理,且不能自建網絡、無號碼資源,地位將類似於SP時代的SP企業,這說明虛擬運營商要依賴三大基礎運營商才能生存。也就是說,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被強製要求在2年內與2家虛擬運營商合作,這給了虛擬運營商更大的自信。
虛擬運營商僅是通過網絡的租賃和使用為客戶提供服務,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新業務的開發、運作、推廣、售賣等各領域,這樣就可以為用戶提供更為專業更為細分的服務,甚至可以開發出富有自身經營特色的模式和服務,便於拉開和傳統運營商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