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管得越少,成效越好——讓管理回歸簡單2(1 / 3)

第十二章管得越少,成效越好——讓管理回歸簡單2

5領導者加強自我修煉,是“簡約管理”的第一步

領導者如果想獲得優秀的人才,首先應該加強自我修煉,讓自己充滿人格魅力。這樣一來,人才自然會登門拜訪,主動加盟你的平台,為你效勞。

人格魅力來源於領導者的品格、素質、知識、能力、道德修養等,人格魅力越大,權威性越大,影響力越大,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自然就越大。因為跟著有魅力的領導打天下,是絕大多數優秀人才渴望的事情。

聯想集團的創始人柳傳誌就是一個有魅力的領導者,他把“其身正,不令而行”這句話掛在辦公室的牆上,用來勉勵自己。聯想公司由20萬元起家,發展成為如今資產上百億的大型集團公司,成為中國電子工業的龍頭企業,與柳傳誌的個人魅力有很大的關係。

柳傳誌說過:“創業的時候,我沒高報酬,怎麼吸引人?就憑著我多幹,能力強,拿得少,來吸引住更多誌同道合的老同誌。”這句話充分展現了柳傳誌個人魅力對人才的吸引力,因為一家企業在創立之初,公司無法給員工提供高報酬,但柳傳誌卻能身先士卒,多幹、少拿,並且他的能力強,大家有目共睹,大家覺得跟著他幹有前途,自然願意跟在他身邊。

下麵這段話,從某個角度也能反映出柳傳誌的領導魅力。

“要部下信你,還要有具體辦法,要通過實踐證明你的辦法是對的。我跟下級交往,事情怎麼決定有三個原則:同事提出的想法,我自己想不清楚,在這種情況下,肯定按照人家的想法做;當我和同事都有看法,分不清誰對誰錯,發生爭執的時候,我采取的辦法是,按你說的做,但是,我要把我的忠告告訴你,最後要找後賬,成與否要有個總結。你做對了,表揚你,承認你對,我再反思我當初為什麼要那麼做。你做錯了,你得給我說明白,當初為什麼不按我說的做,我的話,你為什麼不認真考慮;第三種情況是,當我把事想清楚了,我就堅決地按照我想的做。”柳傳誌如是說。

身為公司的領導者,想必你也有過替人打工的經曆,在你選擇一家公司時,什麼因素最吸引你?工資待遇?工作環境?晉升空間?還是事業前景?對於一個目光遠大的人來說,肯定會選擇事業前景,而跟隨一個有魅力的領導打天下,市場前景是最光明的。

這一點在很多曆史人物身上,都有很好的體現。比如,常山趙子龍一開始追隨袁紹,但是不被袁紹重用,於是轉投白馬公孫瓚,但他發現公孫瓚魅力不夠,跟著他沒有什麼前途,直到遇到劉備,他才覺得遇到了明主,從此跟隨劉備南征北戰,創業打天下。

我們不得不承認,領導者的魅力對人才的感召的重要性。不信的話,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兩家實力相當的公司看中了一個人才,給出的待遇也差不多,其中一家公司的領導者涉嫌偷稅漏稅、走私,還有克扣員工工資的劣跡,而另一家公司的領導正直廉潔,多次受到媒體的褒獎,試問,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擇去哪一家公司發展?一般來說,腦子正常的人,都會選擇後一家公司,這就是領導者魅力的吸引力。

想一想,為什麼全世界的精英都想去微軟公司一展身手?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微軟公司及其領導者本身魅力的吸引。微軟公司的創始人比爾·蓋茨中途退學,其勇氣和魄力可見一斑,在他的經營下,微軟公司從一家小公司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軟件公司,其能力可見一斑。比爾·蓋茨的勇氣、魄力、能力等,都是吸引人才的地方,甚至很多人覺得在比爾·蓋茨麾下工作,是一種無上的榮耀。

所以,領導者一定不能忽視個人魅力對公司的影響。要知道,你的形象對公司來說,就如同一麵鏡子,你時刻向外反射著公司的情況。那麼,領導者的魅力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麵呢?

(1)重視人才,愛惜人才

領導者吸引人才的前提是重視人才,愛惜人才。趙雲當初之所以投靠劉備,是因為他知道劉備重視人才,知道劉備會賞識他。如果劉備不重視人才,不賞識他,就算劉備魅力再大,恐怕趙雲也不會為他賣命。

福特汽車公司是一家名氣很大的公司,該公司的顯著特點是:器重人才。有一次,公司的一台馬達發生了故障,怎麼也修不好,最後請人找來一個名叫斯坦曼的人來修。斯坦曼來了之後,看了看出故障的機器,然後指著電機的某處說:“這兒的線圈多了16圈。”當他去掉16圈線後,電機馬上運轉正常。福特當即覺得斯坦曼是個人才,邀請他來公司。但斯坦曼說,自己的老板對他很好,他不能離開。沒想到,福特對他說:“我把你所在的那家公司買下來,你就可以來我這裏工作了。”結果,福特真的買下了那家公司。

常言講“三軍易得,一將難求”,企業競爭最終歸結於人才之間的競爭。企業領導者隻有重視人才,愛惜人才,並想方設法招賢納士,讓人才看到你的誠意,你才能打動他們。

(2)禮賢下士,擁有優秀的人格

齊桓公得管仲,靠的是人格魅力,結果管仲幫他成就了一番春秋霸業;秦始皇得韓非子、李斯,靠的也是人格魅力,結果統一天下;劉邦得蕭何、張良、韓信的輔佐,也是靠人格魅力,最後打敗項羽,建立漢朝。縱觀古今中外,得人才者得天下,如何得人才?靠的是領導者優秀的人格所產生的感召力。一般來說,優秀的人格包括“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等傳統美德,擁有這些品格的領導者,才能稱之為品德高尚的人。

身為領導者,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學習的緊迫性,認識到隻有不斷提高知識素養,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成長為優秀的領袖。要知道,沒有人天生就是卓越的領袖,而學習是唯一的途徑。隻有不斷學習,善於學習,你才能擁有淵博的知識,才可能在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時保持敏捷的思維、抓住轉瞬即逝的機遇,帶領企業展翅高飛。

6不要當救火隊員,讓員工自己解決難題

中國古代有一個“吳牛問喘”的故事:

西漢時期,有個名叫丙吉的宰相去吳國巡視,在路上,他遇見一群鄉民打架,有個鄉民被打死了。對此,他竟然不予理睬,催促隨從快點趕路。

走到不遠處,丙吉看見一頭牛在路邊不停地大口喘氣,於是立即叫人停下來,向當地百姓調查這頭牛為何會大口喘氣。

丙吉的舉動讓隨從們十分不解,於是隨從問丙吉:“為什麼人命關天的大事你不去理會,卻如此關心一頭牛的性命呢?”

丙吉說:“路上打架殺人之事自有地方官吏去管,如果我去過問,就是越俎代庖;而在溫度不高的天氣,牛大口喘氣可能是瘟疫的前兆,這關係到民生疾苦,這些問題地方官員一般不會注意,我作為宰相,肯定要調查清楚。”

故事中的丙吉不去過問路人打架殺人事件,而是去調查牛為何大口喘氣,正是因為他清楚自己作為宰相應該幹什麼,不應該幹什麼。對於那些不該自己幹的事情,他選擇讓地方官去處理,這樣既避免幹預下屬工作,又避免給自己增加負擔,以便把精力投入到自己該做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