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1(1 / 3)

第一章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1

世界上最難駕馭的是人心,管好了人心,管理的成本就能降到最低。要想員工真正信服你、支持你,被你的人格魅力深深影響,你必須從員工的內心出發,最終實現員工的自我管理、自我發展和自我進步,隻有這樣,你的企業才會蒸蒸日上。

1是做“大哥”還是做“領導”

很多領導者認為,越平易近人,越容易和下屬打成一片。於是,他們喜歡和下屬稱兄道弟,無所不談。這種做法看似可以與下屬保持良好的溝通,與下屬保持融洽的關係,但實際上會產生很多不良的影響。

我們可以想象,當領導者與下屬稱兄道弟時,原本的上下級關係就變成了平等關係,平等關係之下,下屬就很容易表現得隨意,說話不經大腦思考,做事僅憑一時衝動,不知不覺間就會損害領導的威嚴,敗壞公司的正統風氣,讓人覺得公司上下“沒大沒小”、不守規矩,沒有公司的樣子。如果這種感覺來自於客戶的印象,那麼這是否會影響你們公司與客戶的下一步合作呢?

張敏是一家服裝設計公司的部門經理,她有一個下屬叫小英,兩人非常合得來,不光在工作上珠聯璧合,在個人愛好上也有驚人的相似。例如,她們都喜歡穿職業裝,都喜歡喝星巴克咖啡,都喜歡聽蔡琴的歌……因此,兩人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多。

有一次,兩人不約而同地穿了款式相同、顏色不同的裙子,當她們在更衣室裏相遇時,小英一臉壞笑地叫張敏“老妖精”(張敏比小英大3歲),張敏嘿嘿一笑,毫不在意。

辦公室是多事之地,張敏與小英的親密自然招致了其他員工的非議。從此,張敏有意識地與小英保持距離,可小英沒有領會張敏的意思,還是一如既往地“沒大沒小”。

一天,張敏在辦公室接待一位客戶,小英直接推門進來,以為沒人就衝著張敏喊道:“嗨,老妖精,今晚去看電影吧?票我都搞定了。”張敏的臉色立即變得不自然,隻說了句:“你像什麼樣子?進來也不敲門,一點禮貌都沒有。”小英發現情況不對,眼睛一掃,這才發現辦公室寬大的沙發上坐著一個人……

看完上麵的例子,再回想一下自己,身為公司領導的你,是否經常與下屬共同出入各種社交場合?你是否對某位知心的下屬無話不談?你是否當著眾人的麵與下屬“打情罵俏”?如果這幾種情況在你身上都出現了,那麼,危險的信號燈已經亮了,你應該立即轉變觀念,定位好自己的角色,與下屬保持一定的距離。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的下屬當著眾人的麵,不尊稱你“領導”,而是沒大沒小地喊你一句“大哥”,以顯示與你關係特殊,其他員工會作何感想?領導者再平易近人,畢竟還是領導者,是領導者就需要一定的威嚴。而下屬當眾喊你“大哥大姐”,隻會破壞你在眾人心中的威嚴,損害你的領導形象。等到有一天,下屬們不再聽從你的命令,不再服從你的安排時,你可千萬不要感到氣憤,因為這一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

老錢是一家電子廠的生產主管,平日裏他與下屬打成一片,一起吃飯,一起打牌,一起侃大山。在工作中,老錢也把這種平易近人表現得淋漓盡致,時間久了,下屬們都把他當成大哥,而不是把他當成上司。當老錢安排工作時,下屬們嘻嘻哈哈的,有的下屬還會討價還價。有時候下屬沒能及時完成工作,老錢也不好意思催促太緊,結果下屬一拖再拖,嚴重影響工作進度。

後來老錢的上司得知這一情況後,痛批了老錢一頓,老錢心裏窩火,把沒有及時完成工作的下屬痛罵了一頓。原本他隻是發泄內心的怒火,但沒想到,下屬根本沒把老錢放在眼裏,居然和老錢大吵起來,結果鬧得沸沸揚揚,讓老錢威信掃地、形象大損。

在日常的管理中,你是否聽到員工這樣議論:頭兒這幾天怎麼回事?前幾天還與我們一起吃飯喝酒,這幾天怎麼黑著臉,見誰就訓。一會兒把我們當小弟,一會兒把我們當下屬,真不知道該怎樣與他相處。

一邊是下屬不知道怎樣與領導相處,一邊是領導者不知道以怎樣的角色與下屬相處,到底是該做下屬的大哥,還是做下屬的領導呢?如果不搞清楚這個問題,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是不可能當好領導者的。

要知道,管理者與普通員工畢竟是不同的,扮演的角色也不同。管理者要麵對的是一群下屬,對待這些下屬要做到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如果你僅對某幾個員工很親近,就會給其他人造成一種不公平的印象。而且,管理者最出力不討好的事情是糾正下屬的錯誤。如果你既想當好領導,又想當下屬的朋友,那麼你又怎麼做管理呢?

所以,領導者要學會轉變自己的角色,要做到公私分明。在工作中,你就要有當領導的樣子。當下屬犯錯時,你以一個領導者的身份去批評教育下屬,相信下屬不會對你有任何怨言。而在工作之餘,如果你與某位下屬玩得來,你們完全可以成為玩伴,成為朋友,誰也沒有權利幹涉你的交友自由。這樣才能樹立威信,帶好團隊,做好管理者該做的工作。

2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

說到經營人心,我們不妨先來看一個案例:

清代乾隆年間,有個名叫李沙庚的人在南昌城內開了一家點心店。由於他經營的點心以貨真價實而聞名,因此,每天顧客盈門。遺憾的是,李沙庚在賺錢之後,開始在點心裏摻雜使假起來,欺騙消費者。漸漸地,顧客對他的點心失去了好感,他的生意也越來越冷淡。

一天,書畫家鄭板橋來店裏購買點心,老板李沙庚喜出望外,他乘機邀請鄭板橋為他題寫店名。鄭板橋很爽快地答應了,於是大筆一揮,洋洋灑灑,寫下“李沙庚點心店”六個字。很快,路人就過來圍觀,但仍然沒有人購買點心。

仔細一看,李沙庚發現店名中的“心”字少寫了“一點”。於是,他趕忙請鄭板橋補上“一點”。但鄭板橋卻說:“這個字沒有寫錯啊。以前你的點心店生意興隆,是因為有這‘一點’,現在你的點心店生意冷淡,是因為‘心’字少了‘一點’。”

李沙庚聽到這裏,恍然大悟,他頓時明白了“做生意就是經營人心”的道理。從此以後,他痛改前非,堅持誠信經營,注重點心的質量,生意漸漸又變得興隆起來。

做生意的關鍵在於經營人心,管理企業的關鍵其實也在於經營人心。一個領導者,隻有從人性的觀點來看人,來了解人的心理,分析和探知人的行為動機,從而針對員工的需要,給予他們尊重、關心,激發出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才有可能把人心經營好,把企業管理好。

古人雲:“得人心者得天下。”從古至今,無數朝代更迭都證明了這一點,無數企業興亡也證明了這一點。管理者如果想把企業經營好,不僅要注重產品的質量、服務的質量,更重要的是管理好員工的心,讓員工對你充滿忠心,對工作充滿責任心、對公司充滿事業心和歸屬感。這樣,企業才有凝聚力,團隊才有競爭力。

有一家民營企業在老板的帶領下,在短短的幾年之內,從一個小公司壯大成一個規模宏大的企業,並建立了自己的工業園。當別人問他成功有什麼秘訣時,他頗有感慨地說:“做企業的本質是做人,是經營人心。”他正是靠著經營人心,才把企業經營成功的。

公司成立10周年時,舉辦了一場氣勢恢弘的慶典活動。當時,他為公司創建初期的兩位員工分別打造了半身銅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其實,這裏麵是有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