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後梁篡唐,掀五代亂世之幕1(1 / 3)

第一章後梁篡唐,掀五代亂世之幕1

在大唐奄奄一息之際,朱溫迫不急待地樹起了“大梁”的新招牌,並心滿意足的坐上了五代的第一把金交椅。從此,亂世梟雄們又愛又恨的那個大唐開始逐漸堙沒在曆史長河中,麵對眼前的新主,要奉其為正朔,還是群起而攻之,抑或是……曆史總是會出人意料地演繹出一段段傳揚千古的亂世篇章。

黃巢之亂,奏響殘唐哀歌

唐朝末期,經過藩鎮混戰、宦官專權和朝廷官員中的朋黨之爭,朝政越來越混亂。唐宣宗雖是一個比較清明的皇帝,但也無力改變這個局麵。他死後,唐懿宗李漼、僖宗李儇整日醉生夢死,不理朝政,朝廷腐朽到了極點。

皇室、官僚和地主肆意壓榨、搜刮農民,加上連年的天災,百姓生不如死,許多人被逼無奈,舉起了反抗大旗。唐懿宗李漼即位當年,浙東地區爆發了裘甫領導的農民起義,起義隊伍從最初的一百人發展到三萬多,震動了整個越州。

八年後,駐守在桂林的八百名兵士因為對超期駐防不滿,殺了首領後,推舉龐勳為統率,揭竿而起。他們從桂林一路向北進攻,沿途附近的農民紛紛響應,到了徐州,隊伍發展到二十萬人。這兩次起義雖都被朝廷鎮壓下去,但是,更大規模的起義也開始在醞釀。

唐朝末年鹽稅特別重,加上奸商抬高鹽價,百姓買不起鹽,隻好淡食。有些貧苦農民為了逃避官稅,就靠販私鹽掙錢,但販私鹽是很危險的,需要一幫人一起幹,時間久了,這些鹽販便結成了一支支隊伍。

唐乾符元年(874年),也就是唐僖宗李儇即位那一年,濮州有個鹽販首領王仙芝,聚集了幾千農民,在長垣(在今河南)起義。王仙芝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發出文告,揭露朝廷官吏造成貧富不平的罪惡,這個號召很快得到了貧苦農民的響應。不久,冤句(今山東曹縣北)的鹽販黃巢也起兵響應。

黃巢從小讀過些書,又會騎馬射箭。他曾經到京城長安去參加進士考試。考了幾次,都沒有考中。他在長安看到朝廷的貪腐和黑暗,心裏怨氣也是很重。在那個時候,他曾寫下了一首《不第後賦菊》的詩,用菊花作比喻,委婉地表述了他推翻唐王朝的決心。詩中說: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和王仙芝兩支起義隊伍彙合之後,轉戰山東、河南一帶,接連攻下許多州縣,聲勢越來越大。朝廷非常恐慌,命令各地將領鎮壓起義軍。但是各地藩鎮為了自保,隻是互相觀望,朝廷像熱鍋上的螞蟻,一點兒招都沒有。

後來,朝廷想了招降之策,派宦官到蘄州見王仙芝,想封他“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禦史”的官銜。聽說有大官可做,王仙芝都不客氣一聲便接受了任命。

黃巢一聽王仙芝要歸降朝廷,氣得兩眼冒火。他帶著一群將士,直奔王仙芝住處,狠批了對方一頓,說:“當初咱兄弟可是說好了,要同心協力,平定天下,你現在可好,倒想起做官來了,你讓我們這些兄弟去哪裏?”

王仙芝還想狡辯,黃巢掄起拳頭,就是一頓暴打,王仙芝被打得鼻青臉腫。邊上的人也跟著大罵,王仙芝心想,還是先認個錯吧,保命要緊,要是就這麼被打死了,也死得太冤枉了。於是,王仙芝把朝廷派來的使者趕跑,並老老實實地向大家認了個錯才算完事。

此後,黃巢與王仙芝分兩路進軍,王仙芝向西,黃巢向東。不久,王仙芝率領的起義軍在黃梅(在今湖北)被唐軍打敗,他本人也被殺死。王仙芝失敗後,起義軍重新彙合,大家推黃巢為王,又稱衝天大將軍。

當時,唐軍在中原地區力量比較強,起義軍進攻河南的時候,唐王朝在洛陽附近集中大批兵力準備圍攻。黃巢看出唐軍的企圖,轉而進攻唐軍兵力薄弱的地區。起義軍順利渡過長江,挺進浙東,一路勢如破竹,接連打下越州、衢州(今浙江衢縣)。接著,又打通了從衢州到建州(今福建建甌)的七百裏山路。經過一年多的征戰,一直打到廣州。

起義軍在廣州做了一段時間休整,黃巢又決定帶兵北上。唐王朝命令荊南節度使王鐸、淮南節度使高駢合兵阻擊,結果被黃巢起義軍一個個擊破。起義軍順利地渡過長江,高駢躲進揚州城不敢應戰。

起義軍渡過淮河,向官軍將領發出檄文,說:“我們進攻京城,隻向皇帝問罪,不幹眾人的事。你們各守各的地界,不要觸犯我們!”各地將領接到檄文,都想保存實力,不願為朝廷賣力。消息傳到長安,唐僖宗李儇在大臣麵前被嚇得哭哭啼啼。

唐廣明元年(880年),黃巢帶領六十萬大軍,浩浩蕩蕩逼近潼關。黃巢親自到陣前督戰,大敗唐軍。起義軍攻下潼關,唐僖宗李儇驚慌失措,頭也不回一路逃到了成都,來不及逃走的唐朝官員全部出城投降。

當天下午,黃巢坐著金色轎子,在將士們的簇擁下,進入長安城,長安百姓扶老攜幼,夾道歡迎。起義軍大將尚讓當場向大家宣布說:“黃王起兵,本來是為了百姓,不會像姓李的那樣虐待你們,你們可以安居樂業了。”

過了幾天,黃巢在長安大明宮即位稱帝,國號大齊。但是,黃巢起義軍長期流動作戰,占領過的地方,都沒留兵防守,幾十萬起義軍進入長安以後,四周還是官軍勢力。沒有多久,朝廷調集各路兵馬,包圍長安。黃巢派出大將朱溫駐守同州(今陝西大荔),但是,朱溫卻坑了他一把,投降了唐朝。唐朝又召來了沙陀(古代西北少數民族)貴族、雁門節度使李克用,率領四萬騎兵進攻長安,黃巢軍大敗,隻好撤出長安。

黃巢帶領起義軍撤退到河南,又遭到朱溫、李克用的圍攻。唐中和四年(884年),黃巢在攻打陳州(今河南淮陽)失敗之後,一路被唐軍緊追,最後退到泰山狼虎穀。見大勢已去,他對外甥林言說:“我本想為國家討奸臣,革新朝政,但功成而不退,以致失敗。我的腦袋不能便宜了別人,你拿去獻給天子吧,還能圖個富貴!”林言不忍下手,黃巢毅然自刎,於是林言砍下了他的頭。然後,把黃巢的兄弟、妻子等人都殺掉,準備去投降唐軍,但路上遇到野蠻的博野沙陀軍,他們將林言殺掉,砍下腦袋送給了徐州的藩帥時溥。

後來,民間傳說黃巢並沒有死,而是出家為僧,還做過著名寺院的主持,臨死時,指腳下示人,有黃巢兩字;也有人說五代的高僧翠微禪師,就是黃巢……

黃巢起義雖然被撲滅,但它攪動了大唐的半壁江山,導致唐末國力大衰。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也就是平叛黃巢之亂後的第23年,黃巢的部將朱溫篡唐,正式開啟五代亂世之幕。

浪蕩鄉野,我是無賴我怕誰

朱溫(852年~912年),漢族,今安徽碭山縣人,又名朱全忠、朱晃,五代梁朝第一位皇帝。幼年隨其父朱誠學習五經,後來參加了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唐中和二年(882年)他歸附唐軍,因鎮壓起義軍有功,唐僖宗李儇賜名全忠,任河南中行營招討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武軍節度使,繼而又進封梁王。他以河南為中心,逐步發展成唐末最大的割據勢力。

朱溫的祖父朱信、父親朱誠都是教書先生。朱溫從小家境貧寒,父親早亡,朱溫和兩個哥哥朱全昱、朱存隨母親王氏寄養在蕭縣(今安徽蕭縣)大戶劉崇家。朱溫的大哥朱全昱生性憨厚,為人老實,而朱存和朱溫不但長得彪悍,而且很精明,尤其朱溫“狡滑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