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流氓當皇帝1
·00·
街頭混混與真龍天子
大漢帝國的創始人——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年出生,沛郡豐邑人,也就是現在的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一帶。劉邦本名劉季,排行第三,上麵有兩個哥哥,往下有一個弟弟。他的父親被稱為劉太公,母親被稱為劉媼。按照現在的理解,劉太公就是劉大爺,劉媼就是劉大媽,都不是正式的稱呼,而是當時社會中的俗稱。
劉太公為人勤奮,積累了不少家底,在當地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他為人豁達,待人親切和氣,對於喝喝小酒、曬曬太陽的生活情有獨鍾,日子過得滋潤有味,用現代的話來說,也算是中產階級了,過的絕對是小康生活。劉太公的大兒子叫劉伯,二兒子叫劉仲,又稱劉喜,劉季是老三,另有一位小兒子叫劉交,與三位哥哥屬於同父異母。
伯、仲、季,是古代用來表示長幼排行次序的稱謂。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貴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後麵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如伯禽父、仲尼父、叔興父等。劉太公家的劉伯、劉仲、劉季,翻譯過來就是劉大、劉二、劉三。那麼,劉邦排名第三,為什麼不叫“劉叔”反叫“劉季”呢?其實,“季”也有“老幺”的意思,一般家裏如果不是正好四個孩子,最小的孩子都可以用“季”來稱呼。比如周文王的父親三兄弟分別稱:太伯、仲雍、季曆,沒有叔。劉邦的弟弟劉交,是同父異母所生,至於為什麼取名“劉交”,曆史文獻裏並沒有詳細的記載。另外,劉太公並不是一個很有文化的人,平常可能並不會“劉伯”、“劉仲”、“劉季”地叫,更可能喊“劉大”、“劉二”、“劉三”。
關於草根皇帝劉邦的出身,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劉邦的母親有一天夢到與神交合,這時突然電閃雷鳴,劉太公定睛一看,有一條蛟龍在他老婆身上。之後,劉媼便懷孕了,足月之後便生下了劉邦。劉邦出生就不同於一般人,史書中記載,劉邦是個標準的美男子,身高七尺八寸,高鼻梁,寬額角,還有一把長長的胡子。總之是一副大富大貴的相貌。更奇怪的是,他的左腿還長有72顆黑痣,應驗了傳說中赤帝火德七十二日的征兆。
其實,關於劉邦的這些離奇出身和各種傳說故事,顯然是劉邦做了皇帝之後人們編造出來的,用意當然是說劉邦不是普通人,是真龍天子,因為那時君權神授的理論很容易被人們接受。畢竟腿上長七十二顆痣的人還是很少見的,甚至有人懷疑人的身上到底能不能長這麼多痣。據醫學專家說,一大片點狀痣簇生在一起是可能的,然而這是一種疾病。
劉邦生來一點也不像劉家的人,他的兩個哥哥做事勤勞,為人上進,可他雖然生得人高馬大,身強體壯,卻沒有繼承家族的優良傳統,從小不喜歡讀書,更不喜歡幹農活,常常呼朋喚友、尋歡作樂,幹一些偷雞摸狗之類的事情。氣得劉太公常罵他敗家子,可他對此毫不在意,左耳進、右耳出,權當沒有聽見。劉太公氣得咬牙跺腳,但也沒有辦法。
劉太公常常想,兒子這麼不求上進,找老婆恐怕是個問題。但畢竟是自己的兒子,當老子的總不能不管,還是得想個長久之計。於是,劉太公就用自己的家底為兒子謀了一官半職,買了一個沛縣泗水亭亭長的小官。亭是秦朝時的地方行政單位,秦朝的基本行政區劃是郡縣製,秦始皇時天下共劃分三十六郡,後增至四十餘郡,下再設鄉、亭、裏。亭有兩種:一是城裏的亭,級別跳過鄉,相當於現代城市裏的區;第二種是鄉下的亭,相當於現在的鎮,或處於交通要道之上。這樣的亭具有旅館和驛站郵遞的作用,而亭官同時又負有督禁盜賊的責任。亭的主要官吏是亭長,由縣吏任命,職責是維持地方治安,並聽從縣尉指揮,相當於鎮上的鎮長兼公安局長。
有了這個差事,劉邦更是瀟灑自在了,不用每天聽老爹在自己耳邊念叨,可以盡顯流氓本色了,用現在的話來說,劉邦的前半生過得是挺“任性”的。雖然官不大,甚至還挺小的,但是在擔任泗水亭長期間,劉邦卻也過得悠哉樂哉。雖然是個混混,但他有一副俠義心腸,而且擅長交際,這個看起來很不起眼的小官提升了他人際關係網絡的層次,他的朋友更多,也更鐵了。在泗水亭認識的朋友,都成了他日後打天下最忠實的夥伴,比如張良、蕭何、曹參、夏侯嬰……這些堅實的後盾,為劉邦打天下奠定了基礎。
古人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劉邦三十歲時還沒有成家立業,由於“混混”的頭銜早已遠近皆知,沒有人願意把自己的閨女嫁給他。那個年代還不流行“裸婚”,就這樣一直到四十多歲,劉邦依然單身,每年都過“光棍節”。然而,命運是一件無法捉摸的事情,“種豆得瓜”有時候也並非不可能,劉邦就遇到了他的“瓜”。
這天,沛縣來了一個姓呂的,人稱呂公,姓呂名文,字叔平,山東單縣人。呂公有四個子女:長子呂澤,次子呂釋之,長女呂雉,次女呂媭,跟縣令是好朋友。呂公他這次到沛縣來是考察風土民情的,因為被仇人追殺,一路就逃到了好友沛縣縣令家裏。於是縣令就準備為呂公接風洗塵,劉邦得到消息也前去湊熱鬧。
負責為宴會接收賀禮的人是後來劉邦手下“三傑”之一——蕭何。此時,蕭何是沛縣縣令手下一名官員。這次酒宴,蕭何主管收禮。當時按照規定,獻錢不滿一千的人隻能在堂下喝酒;湊錢超過一千的人才能到堂上喝酒。前去捧場的人有帶物的,有帶錢的,可劉邦口袋裏一毛錢也沒有,到了門口卻高喊一聲“泗水亭長劉邦賀錢萬”就直接來到堂上,實際上,劉邦玩的是“空手套白狼”,一個子也沒獻。
這邊呂公一聽“賀錢萬”,頓時感覺很驚訝,趕緊跑到門口去迎接。因為在當時“賀錢萬”算是非常大手筆的。從酒宴的規定看,出一千錢的都算是貴客,是能在堂上喝酒的。以當時的實際收入上看,秦代一位縣令的年俸也隻是數千錢,至於亭長,一年的俸錢不足數千。一個亭長一次酒宴敢於“賀錢萬”,估計呂公心裏也知道這是劉邦胡亂編的,但這位呂公是一個心思活泛的人,他從中看到了劉邦的流氓膽量和潛在的政治家素養。
呂公這個人還有一個特點,非常迷信相麵。因此,當他看到劉邦的麵相時很吃驚,等客人都走了之後,呂公對劉邦說:“我平生常給人相麵,但從來沒有見到像你這樣好的麵相。我有一個女兒,想許給你為妻,希望你不要嫌棄。”
劉邦這時連對象都沒有,本來想來蹭吃蹭喝,沒想到還白撿一個老婆,這種好事難道還有不答應的道理?於是立馬答應下來。但是,呂公的老婆有意見了,跟呂公抱怨說:“你平時總說要給女兒找個富貴人家,沛縣縣令對你這麼好,他來上門提親你都不答應,為什麼非要嫁給這個劉邦?”呂公回答:“此非兒女子所知也。”
劉邦回到家跟父母說明了呂公的意思,父母也很高興。劉太公操心多年的難題終於得到解決,並且對方還是縣令的故友,不是尋常人家,當然滿心歡喜地同意。於是,這位呂公的女兒在很多年後就成了大名鼎鼎的呂後,給劉邦生了一兒一女,兒子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劉盈,女兒就是魯元公主。
天下大亂,劉邦殺縣令發跡
秦始皇執政後期,由於苛政不斷,政局動蕩不安,加上大興土木,動用了大量勞役去征討匈奴,還要修長城,建阿房宮以及驪山皇陵,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百姓苦不堪言。這一年,劉邦已經在亭長的位置上幹了好幾年,也是在這個時候,他接到了一個任務:押送勞役前往驪山修陵。
當時,秦帝國的成年男子,除了每年為郡縣地方政府服一個月的勞役外,一生中還要為國家服徭役一年,戍邊一年。事實上,秦帝國農民的徭役負擔很重,遠遠超出製度上的規定。按製度上的規定,沛縣農民每年都要有人到都城鹹陽為國家服徭役。浩大的秦始皇陵與阿房宮工程,常年需要幾十萬勞力。
當時,郡縣被征調徭役的民夫,要由地方政府派人帶領前往,並由帶領者監管這些民夫。地方政府中的官吏,一般都不願擔任這一差事。因為這不僅要遠離家鄉,備嚐旅途的辛苦,有時還要承擔一些意想不到的風險,責任重大。秦法對帶領民夫的官吏有非常嚴苛的要求與規定,違犯法規者將視其不同情節給予嚴厲的懲罰。
但是對於劉邦來說,這件事並沒有讓他多煩惱,因為這並不是他第一次接到這樣的任務了。劉邦和呂雉結婚之後,每天的工作也不是很忙,辦完公事就回來幫妻子操勞農活,一家四口日子過得很安逸。但劉邦從來都不是一個能夠安於本分的人,這樣的日子過了幾年之後,劉邦那顆不安於現狀的心又開始蠢蠢欲動起來。這時恰好從曹參那裏得知,蕭何正在物色徭役的帶隊人,劉邦於是自告奮勇地攬下了這份差事,正好也借此機會出去散散心,見見世麵。當時快到中秋節了,呂雉給劉邦準備了過冬的寒衣,依依不舍地送別他,縣府中的同事也來送別劉邦。按往常慣例,每位替他餞行的官員都送給他三百錢,資助他旅途上的費用。當時,為官府服勞役抵債,每日的工錢是八錢,三百錢相當於一個勞力一個多月的工錢。隻有蕭何一個人送給他五百錢,劉邦很受感動,直到他做了皇帝之後,他還惦記著“何獨以五”這件往事。
劉邦帶領著一眾農夫,告別了親人踏上征程,從沛縣啟程西行,一路上淒淒涼涼,一直到達目的地——鹹陽城東南的阿房宮工地,這裏離鹹陽隻有幾十裏的路程。在這裏,劉邦遇到了一個讓他心生羨慕的人。這天,劉邦在路上閑逛,正好遇到秦始皇的車駕出行。
秦始皇車駕出行,一般都戒備森嚴,禁止老百姓觀看。但偶爾也有破例的時候,即允許路旁的百姓觀看,任人瞻仰。史書記載的“縱觀”,即是任人觀看的意思。劉邦有幸趕上這一盛大場麵,當時,道路兩邊人山人海,劉邦被人流湧至前沿,他站穩了腳跟,終於看到了皇帝車隊在他麵前駛過的情景。據文獻記載,天子車駕出行,有大駕、法駕、小駕之分,除皇帝乘坐的金根車、五時副車之外,大駕有屬車(包括兵車在內)八十一乘,法駕有屬車三十六乘,小駕有屬車九乘。秦始皇此次車駕出行,不是出函穀關巡行帝國的東土不會配備八十一乘屬車的“大駕”。但他恩準百姓“縱觀”,用配備九乘屬車的“小駕”又不足以在百姓麵前顯現皇帝的神威,因而他下令配備有三十六乘屬車的“法駕”。由金根車、五時副車、三十六乘屬車和儀仗所組成的車隊,可謂是浩浩蕩蕩了。
秦始皇當年所乘坐的車駕,實物當然難以保存至今。但是,1980年秦始陵出土的兩駕銅車、銅馬、銅俑係精美的仿真製品,大小相當於真車、真馬、真人的二分之一,車與係駕的結構完全模擬實物,與真車馬基本上沒有差異。也許是被這華麗的場麵所震撼,劉邦情不自禁地感歎了一句:“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