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危機心理學:管理者要善於應變,學會未雨綢繆2(1 / 3)

第十二章危機心理學:管理者要善於應變,學會未雨綢繆2

006對手的惡意攻擊也會給企業帶來危機

企業危機的出現,有時候是由於企業的內部出現了狀況,未能得到及時解決,最終導致事態嚴重。還有一種就是危機來自外在的大環境,比如亞洲金融危機對於中國中小企業的影響,就像是“蝴蝶效應”一般。還有一種危機不得不提,那就是來自於你的競爭對手。

在現在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通常都非常殘酷,有些公司甚至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動用一些卑鄙齷齪的手段,比如說對競爭對手進行惡意的攻擊。有些企業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反正競爭對手是在造謠,我清者自清,不和他爭辯,這樣反而是給對方鑽了空子,認為你是在默認錯誤。因此,對於競爭對手的惡意攻擊,千萬不能忽視,而且還要重視,不要讓這樣的慘劇發生。

下麵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什麼是惡意競爭,惡意競爭究竟能夠給企業帶來哪些後果。在中國的純淨水市場上,早些年一直都是農夫山泉和康師傅在爭奪天下。但是,兩家公司一直都是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相安無事。但是2008年卻打破了這種平靜。

2008年,農夫山泉公司拿水源做文章,刻意抹黑康師傅,提出康師傅的水源有假,存在嚴重汙染問題,根本不是他們口中所說的純淨水。這件事情,隻是來自農夫山泉的一麵之詞,但是卻在媒體上傳播開來,在社會上鬧得沸沸揚揚。事情發展的最後,也沒有任何權威部門拿出任何有說服力的證據,證明康師傅的水源有無問題。但是這件事情,卻讓康師傅的銷售額大幅度下滑,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俗話說得好,“出來混,遲早要還的”,2009年中的時候,農夫山泉也遭受到了史上最嚴重的信任危機。為此,農夫山泉在全國開展了大型的尋源活動,邀請了2000名消費者,進行了三天兩夜全程免費地尋找農夫山泉水源地的活動。而這次活動的起因,正是因為農夫山泉的水源質量問題也遭到了新的競爭對手的質疑,從而導致消費者也產生了疑慮。農夫山泉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拿出了數千萬的費用,聯合全國上百家電視、報紙、網絡、電台等媒體,進行地毯式的宣傳。

而農夫山泉麵臨的危機還不止這一個。除了水源問題遭到質疑之後,農夫山泉一直提出的“買一瓶水捐一分錢”的慈善活動也遭到了競爭對手的質疑,然後經過煽風點火,在消費者心中燃起不滿的情緒。

在上麵這個案例中,農夫山泉和康師傅都遭受到了來自競爭對手惡意攻擊帶來的危機,都遭受到了一定的經濟損失。事出有因,農夫山泉和康師傅孰是孰非,在這裏我們不想討論。但是如果真的存在問題,那損失的懲罰也就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是無事生非,那帶來的就是兩敗俱傷,長期下去,甚至整個瓶裝水行業都會受到重創。

為什麼有的企業會對同行使出惡意攻擊這一招呢?而且明明知道這是不正當競爭的行為,還要這麼做。主要是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之間的發展趨勢和實力差距越來越大,強大的逐漸越來越強,同行的小企業嫉妒競爭對手占有大量的市場份額,賺了太多錢,而自己的公司卻盈利甚微。另外,就是通過正常的競爭手段,是根本競爭不過對方的,因此,就采用惡意攻擊的方法。這種企業也存在一種僥幸心理,認為抹黑了對手,自己就能夠搶占市場份額了。

但是,實際上,無論是惡意攻擊的施方還是受方,都會在惡意競爭中遭到損失。因為事情出來之後,大家都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進行危機公關,2008年,康師傅的銷售額大幅下降,農夫山泉收獲了什麼呢?相隔不久還不是一樣遭到了同樣的危機,幾千萬的真金白銀花出去,可不見收到什麼成效。

一個行業的整體繁榮,才能帶動行業內的每一個企業個體更好的發展,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可能脫離行業而獨自發展。惡意攻擊對手,給對手的形象抹黑,其實就是在給這個行業抹黑,你身在其中,怎麼會不受其害?到頭來,還不是大家一起承擔後果,付出代價。

管理心理學啟示

為什麼企業要重視競爭對手的惡意攻擊?從消費者的心理角度來說,消費者一般都有“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理。當負麵消息傳播出來的時候,不管是真是假,消費者通常都會先選擇觀望,但是行動上會選擇拒絕繼續使用該產品。人的心理都會害怕萬一,萬一傳播的是真的呢?

所以,企業要十分重視來自競爭對手的惡意攻擊。嚴格要求自己,盡量做到讓競爭對手找不到攻入口,另一方麵,時刻做好準備,在惡意攻擊發生的時候,迅速地予以應對。

007事態緊急時,領導者要全權掌握

我們把企業的領導者比喻做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輪船的船長,我們在電影中經常可以看到,船長的形象一般都是端著一杯咖啡,悠閑自在地站在甲板上,望著平靜的海麵,和朋友談笑風生。似乎這艘船上的所有事情都和他無關一樣。事實上也差不多,真正的船長很少會管理船上的所有事情,有大副、二副,有水手,許多事情本來就不需要船長親自操勞。但是,當這艘輪船在航行的過程中發現了冰山的時候,舵手會第一時間告知船長,這個時候,全船的人都要聽從船長的指揮。

作為企業的領導者,也麵臨著同樣的境況。在平時企業的正常運行中,不太需要領導者的過多參與,權利可以適當地下放。但是,當真的遇到緊急事態的時候,領導就一定要做到全權掌握,這樣才能保證公司順利渡過難關。

企業領導的管理範疇,如果按照管理對象來劃分的話,可以分為業務管理和行為管理。所謂業務管理就是更加側重於對組織的各種資源的管理,比如說財務、材料、產品等相關的管理。行為管理指的即是更加側重於對組織成員行為的管理,以此而產生了組織的設計、機製的變革等等。企業的業務管理和行為管理要結合起來,相輔相成。

現代企業管理中,有時候拚的就是速度。誰的決策快,就會奪得經營的主動權。對於企業來說,市場行情瞬息萬變,同行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如果一家企業跟不上市場的需求,永遠跟在競爭對手的後麵,那就隻能被市場淘汰。所以,當企業麵對緊急情況時,需要在第一時間做出決策,而這種決策,是不能夠由員工來做出的,首先因為他們的能力有限,很有可能麵對突發狀況,自己已經慌了陣腳。還有就是員工隻是來公司打工的,他們並沒有那麼大的職能、權利來做出可能事關企業生死的決定,沒有人願意,也沒有人能夠擔此大任,隻有領導者才能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