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沉住氣,低就才能高成vip
大海正是因為處於地勢較低的地方,才能夠積聚雨水,容納百川。種子隻有深埋在土壤中,才能夠一步步成長為參天大樹。很多時候,我們想要站在高位,那麼就先要沉住氣,要把自己降到很低的水平,因為一個人隻有放低自己的姿態,才能夠獲得更多發展的機會,才能夠在低調中不斷成長壯大,一個人越是低調,就越能夠積蓄力量,越能夠獲得空間。所以我們不妨表現得謙卑一些、低調一些,不妨當一個卑微的人,隻有讓自己變得低人一等,我們才有機會爬得更高。
求人不妨熱臉貼冷屁股
每個人都有自尊,都希望能夠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當自己尊重別人時,更希望能夠得到對方禮貌性的回應,不過生活中並非總是如此,尤其是當你處在弱勢的時候,就沒有必要過度斤斤計較公平和禮貌了。有時候擺明了要吃虧,還是應該懂得忍辱負重,比如我們平時常常要迫不得已去求人,這時候就要拿出絕對卑微低調的姿態,這樣才能彰顯出你的誠意,也才能襯托出對方的強勢。
當然,在求人的時候,很可能會遭到對方的冷落,甚至是侮辱和諷刺,有些人常常會因此而沉不住氣,覺得自己謙卑地前來求教,已經是給足了麵子,對方不僅不領情,還故意奚落和冷落自己,這樣做實在太可氣。所以一般人在受到冷落之後,往往會感到憤怒,甚至和對方發生矛盾衝突。從表麵上看,我們這麼做是為了替自己挽回麵子,是為了不讓自己受氣,雖然奮起反抗能夠有效維護自身的尊嚴,可以出一口惡氣,可是我們是否想過因為一時的痛快而導致局麵失控,是否想過為了賭一口氣而壞了大事?
我們既然有求於人,那麼實際上處於一種弱勢地位,這時候不應該表現得太過強勢和衝動,即便被人可以羞辱和冷落,也沒有必要生氣,而是要盡量保持謙卑姿態,隻有這樣才有可能打動對方,從而真正得到他人的幫助。也就是說,當我們求人的時候,一定要做好熱臉貼冷屁股的心理準備,要懂得隨時去應對對方的刁難,凡事都要懂得隱忍,千萬要沉住氣,不能為了一時痛快而斷絕自己的後路。
宋代著名的理學家楊時年輕時因為敬重理學大師程頤而前往拜會,楊時知道對方是名家,學識淵博,而自己有很多理學知識並不完備,完全可以趁著拜訪的機會向這位名家請教一二。按道理說,楊時的虛心求學並沒有什麼不適之處,可是程頤卻並不想見這個人。當天下著鵝毛大雪,楊時徒步走到程頤家,然後恭恭敬敬地站在屋外求見,而程頤卻故作不知道,一個人偷偷躲在屋子裏睡大覺。
楊時並不生氣,依然恭恭敬敬地站在雪地裏等待對方的接見,渾身瑟瑟發抖。程頤的家仆看到後也很心疼,於是多次進門通報,可是程頤依然故作沉睡之態,完全不理會。當時雪越下越大,氣溫也越來越低,但是楊時卻不肯回去。事實上,楊時雖然年輕,但是當時也已經小有名氣了,被人這樣無禮地晾在冰天雪地之中,自然是很失麵子的事情。而且從禮貌的角度來說,即便是一個普通人在外麵等待,程頤也應該以待客之禮。楊時心裏雖然有一些想法,但他覺得自己前來虛心求教,無論如何也要見到程頤,如果因為一時生氣就離開,那麼恐怕日後再也沒有機會見到對方,並聆聽教誨了,於是咬牙堅持等下去。
幾個小時之後,程頤被楊時的誠意所打動,終於走出屋外,楊時見到對方後連忙謙卑地施禮問好,程頤見他如此謙恭,於是連連點頭,然後親自抓著他的手進入屋子。楊時最終如願以償,當天他請教了很多問題,程頤都耐心地一一解答。楊時聽完之後,對大師的才學驚歎不已,於是直接拜師,而程頤也很快答應下來。此後楊時跟著程頤學習,並最終成為了望重一時的理學家。
其實謙卑往往能夠顯示出自己的誠意,你越是懂得隱忍,越是能夠經受住對方的刁難和考驗,那麼你最終獲得成功的機會就越大。也許很多人會認為熱臉貼冷屁股是一種自我折磨、自輕自賤的做法,不免有些低身下氣,他們覺得做人要有骨氣,要有自己的個性和棱角,因此絕對不能讓自己受辱。可是他們不知道其實一個真正能夠忍受屈辱的人才是強者,這樣的人才配成為一個成功人士。事實上,很多成功者一生都遭受過類似的屈辱,他們遭人白眼,被人拒之門外,甚至直接被人無視,但是他們都堅持了下來,都在低調中完成了人生的升華。
做人固然需要維護自尊,也需要有自己的個性,但是有時候既然有求於人,就必然要保持低調姿態,即便受辱也要隱忍,不能因為一時的憤怒而因小失大,耽誤了自己的大事。每個人都要把目光放得更為長遠一些,胸懷要放得更大一些,想要有所求,必須要懂得去付出,千萬不能感情用事,必要的時候需要磨掉自己的棱棱角角,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不怕沒機會,就怕沒準備
很多時候,我們會抱怨別人的運氣比自己好,抱怨自己的不到任何表現的機會,但機會是留給準備的人的,生活並沒有忘記給我們機會,隻不過我們通常都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以至於沒能好好把握住機會,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難以獲得成功。
有些人在成功前做了很多的努力,比如一些演員之所以能夠成為主演,成為一個成功的演員,是因為他們在此之前努力提高自己,付出了很多汗水。有些人不想努力,也不求上進,所以最終很可能一輩子都隻是龍套演員,一輩子都無法成為舞台上的焦點。有些企業家能夠成為風雲人物,成為億萬富翁,並不是因為他們足夠幸運,而是他們付出的東西比別人更多,他們所做的準備也更加充分。
前任富達公司的副主席彼得·林奇是一位世界級的投資大師,他的成功往往讓人羨慕不已,很多人甚至認為林奇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不過林奇卻非常肯定地說:“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個幸運的人,但我自認為是一個最勤奮的人。”事實上,這位成功人士似乎天生就是一位工作狂,而正是由於比別人更加努力,他才一步步獲得更多成功的機會。
1969年,林奇服完兵役後開始成為福富達公司的一位金屬分析師,事實上他對這份工作並不感興趣,但是對於一個阿兵哥而言,能夠在富達公司謀得一份工作實屬不易,所以他隻能堅持下去。其實他的工作比較乏味,也比較輕鬆,但是林奇非常勤奮刻苦,每天都最早趕到公司上班,下班後又最晚離開,因此業績也非常出色,沒過多久,他就被升任為主管。當時很多老員工不服氣,認為一個新人很快獲得提拔是因為他上麵有人,有人則認為林奇是一個幸運的人,畢竟沒有多少人能夠得到晉升的機會。
隨著工作的進行,林奇漸漸接觸到了證券市場,由於證券和公司的業務密切相關,他開始主動去了解證券市場的運作原理和運作規律。那時候他每天都要去走訪各個不同的公司,為的就是收集更多相關的情報,然後提取有用的信息,他將這些信息分類後進行對比,然後從中選出前途最光明、效益最高的投資公司和領域。為了驗證自己的投資方法和理念是否正確,他直接以個人的名義進行投資。
由於日複一日的收集、篩選信息,林奇對於證券市場的了解越來越深,對於資本運作和投資也越來越有心得。這個時候,公司決定讓這位擅長投資的新人去管理富達旗下的麥哲倫基金,將其調任為麥哲倫基金的主管。此舉當年引起最大的轟動,很多人覺得林奇真是走了狗屎運,畢竟這是一個大肥差,可是根本沒有多少人想過林奇的成功時因為他的努力,是因為他已經為自己充足了電力。
擔任麥哲倫基金的主管後,林奇每個月都要走訪至少40家公司,回來後還要做信息的收集、篩選和分析工作,因此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12個小時以上,相對於其他習慣於享受生活的基金主管們,林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自虐狂”。可是正因為如此,林奇的投資能力越來越強,在他任職的13年期間,麥哲倫基金的財富奇跡般地增長了27倍,這時候所有人都意識到林奇所獲得的一切成功都是注定了的,因為他對於生活對於工作所做的準備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生活並不是完全公平的,但是生活的確給了每個人機會,別人得到了這樣的機會,你也同樣得到了這樣的機會,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得到這種機會,要麼就是你沒能抓住機會,要麼就是你錯過了最好的時機。其實我們在尋找機會的時候,機會同樣在尋找我們,誰的準備工作越多,誰的準備工作越充分,誰的把握能力就越強,對於機會的吸引力也就越大。所以很多成功者往往也覺得自己是幸運的,認為自己也沒有想到會有越來越多的好機會可以抓住,但從本質來說,你的努力、你的勤奮、你執著的付出,這些都已經為你做好了鋪墊,已經為機會的把握創造了最大的空間。
所以當我們在等待機會和把握機會的時候,應該沉住氣,應該盡量做好準備工作,因為機會從來不會盲目地降臨到你身上,隻有那些努力付出、做好準備的人,才會得到機會的青睞。
從來沒有太晚的開始
“可惜一切都太晚了”,這句話常常是我們的口頭禪,當我們突然意識到自己應該做某件事時,常常會感慨自己領悟得太晚了,比如看到別人做生意大獲成功,我們就會遺憾地認為自己如今再下海已經太遲了;當我們看到別人的小孩聰明伶俐、成績出眾,也會無奈地表示自己如今再去好好管教孩子已經晚了些;當我們看到別人已經遠遠超越了自己,想要追趕也是有心無力,隻能懊惱地說一切都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