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震輕輕搖頭:“申閣老你還真是叫人失望哪,還有各位……”隻見他不斷搖頭,滿臉的可惜模樣。就在眾人都有些快忍耐不住,要再追問時,他才開口道:“你們口稱什麼規矩,其實最不守規矩的卻是你們這些人自己了,尤其是你這個內閣首輔。”
“我道楊都督有什麼高見呢,卻原來是這般虛言恫嚇,當真叫人失望!”雖然心下不安,申時行卻還是勉強鎮定著應付道。
其他官員也紛紛附和:“楊都督,你莫要說這些大話唬人,既然敢指首輔大人的不是,就拿出像樣的證據出來。”
聽著群臣這番針對性的話,就是萬曆也是一陣焦急和擔心,他並不知道楊震能拿出什麼反駁對方的言辭來,反正他這個當皇帝的是想不出什麼招數來了。而一旦楊震敗了,今日之事自己一人可著實撐不住哪。
有那麼一瞬間,萬曆甚至都感到後悔了,他後悔聽信楊震的勸諫,居然想要畢其功於一役,這會讓自己徹底失去對立儲一事的控製的。本來,他還可以繼續再用拖字訣,拖他個十年八年,到時或許還有轉機。但現在嘛,卻是隻有兩個結果了,要麼楊震成功,從而扶保朱常洵為太子,要麼失敗,然後讓朱常洛為太子……
即便是對楊震最有信心的楊晨,這時候也是滿心的糾結,不知在想些什麼,隻能期盼地看著自己兄弟,看他能拿出什麼像樣的反駁借口來。
在眾人的注視下,楊震開口了:“所謂的規矩,不過是你們這些讀書人自以為是的看法罷了。我來問你們,唐太宗和本朝成祖皇帝可是立嫡立長才繼承的皇位麼?你們敢說他們不適合當這個天子麼?”
本來憋了勁想要反駁他的眾人聞得這話頓時一窒,都到嘴邊的話生生給憋了回去。唐太宗李世民可是一代賢君,是曆代帝王心中的楷模,更是百官希望輔佐的君王,自然沒人敢對他說一句不是了。
至於本朝成祖皇帝就更不用說了。哪個家夥敢說一句他的不是,殺頭抄家那都是輕的。而且,這二人還真就跟楊震所說的那樣,不是由立嫡立長的規矩得來的帝位,這論據倒還算充分。
不過……眾人又都麵露異色,看楊震的目光裏滿是古怪,就是萬曆,也感到心情複雜,不知作何感想才好。隻因為這兩位獲得帝位的方式可實在不好說哪,一個弑兄殺弟,一個更是直接起兵靖難,將自己侄子的天下給搶到了手裏。楊震的這一比喻實在很不恰當。
不少官員都在心裏暗暗腹誹不止:“這楊震到底是個粗人,雖然讀過些史書,卻顯然對此所知不深,居然拿這兩位來為自己張目,隻怕連天子都未必會承這份情吧。”
但想是這麼想,可要反駁卻又極難,這讓朝上的場麵一度顯得很是寂靜,大家都沉默地站在當場,不知該說什麼才好。
申時行動了動嘴,卻最終沒有說話。
但楊震卻沒有就這麼算了的意思:“若說規矩,我大明以往所立下的規矩可多了,卻早被爾等破壞殆盡。”說話間,他的目光又朝著眾人一掃,最終落到了申時行的身上:“申閣老,我有一事還請你代為解答一下。”
申時行不好不接這話,隻能略一點頭:“楊都督請說。”
“本朝這內閣製度因何而來哪?”楊震輕描淡寫地問了一句。
眾人聽他居然問出這麼個常識性的問題來,都有些錯愕。而申時行也是一愣,這才道:“本朝內閣之製乃是出於太祖之時。因為胡惟庸一案顯出宰相之製弊端太多,太祖撤去了這一流傳數千年的製度……而後,為了方便輔佐天子處理諸多政事,太祖便創立了內閣製度……”說到這兒,他的話音頓時就停了下來,臉上繼而露出了驚惶之色,眼底更滿是了然和對楊震的敬畏。
其他人都奇怪地看向申閣老,不知他為何會有如此反應,隻有如楊晨這樣的少數幾人,才露出了異樣的神情,他們已明白了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