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今當遠離(2 / 2)

公元前154年,劉啟采納了禦史大夫晁錯的削藩策,下詔削藩,吳王聯合楚、趙、膠東、濟南王,淄川、膠西六國拒不受詔,以“清君側”為由起兵反叛,劉啟準備派兵平叛。

與晁錯素有間隙的袁盎向劉啟進言,國家一直以來都在實行修養生息,不宜妄動刀兵,且諸王皆為劉氏王族,隻所以反叛就是要殺晁錯,陛下隻要殺了晁錯,諸王自然會罷兵,劉啟聽信了袁盎的話,派他秘密出使吳國。

袁盎出發不久,丞相陶青、中尉陳嘉、廷尉張歐聯名上書彈劾晁錯鼓動皇帝削藩,導致國家動蕩,提議將晁錯滿門抄斬,劉啟批準了奏章,斬晁錯於東市。

後袁盎返回,劉啟得知諸王不欲罷兵,派周亞夫率兵平叛,數月後,平定七國,諸王伏誅。

公元前153年,立長子劉榮為太子,立劉彘為膠東王。

次年,劉彘的胞姐南宮公主被嫁與匈奴單於用以和親。

由於袁盎曾進言不讓立梁王為儲君,公元前151年,梁王派人刺殺袁盎,未果,次年袁盎遇刺身亡。

同年,無子無寵的薄皇後被廢。

由於館陶長公主劉嫖欲嫁女於太子劉榮,劉榮母親栗姬不許,後長公主與王娡聯姻,公元前150年,劉嫖進言栗姬行巫蠱之事,太子劉榮被廢,立膠東王劉彘為太子,後改名為劉徹。

公元前149年,關內地震,伴有蝗災。

同年,劉啟廢除了商人不能為官的禁令。

公元前145年,曆經四朝,終於成功消弱了藩王,實現了諸侯藩國改製,至此,各地官員皆由朝庭任命,諸侯王的權利被收歸中央,諸侯王變成了有名無實的王。

秋季,陸山以外出訪友為由離開了洛陽,途中與眾仆人在河邊宿營,第二日清晨,眾仆從遍尋陸山不見,隻在河邊發現了陸山的衣物,急忙返回洛陽稟報,青歌和曼舞得知後,派人前去宿營地點沿河搜尋,尋找數日,沒有發現陸山的蹤影,數月之後,姐妹二人認為陸山已經溺亡。

數日後,姐妹二人為他發喪,發喪之日姐妹兩人悲痛欲絕,朱平以及洛陽城中與陸山相識之人皆來勸慰。

最終把陸山的衣物裝入棺中送進山穀陵墓的宮室之中,是為衣棺塚。

月餘之後,一名青年男子站在函穀關前向東望去,滿麵的蕭索之意,正是離開洛陽城的陸山。

半日之後,陸山向長安行去,來到長安城外,陸山駐足了一會,沒有入城,渡過渭水,向著翠雲山走去。

此時山中已經有了道路,與他同時進山的也有幾人,交談過後,得知是前往翠雲觀燒香參拜的,來到翠雲山下,可以看到有許多的馬車停在那裏。

陸山牽著馬上了山頂,把馬拴在了觀外,向觀內走去,大廳之中有許多衣著華貴的婦人在那裏參拜,一些婦人身旁還能看到隨行的小孩子。

立在那裏打量了一會,陸山找上一名道人,稱自己家中長輩與淩雲道長是舊友,詢問他的近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