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陸山想的是把造紙的方法留給自己的兒女,那個時候不出意料劉邦已經當了皇帝,並開始休養生息,那個時候才是推出紙張的最好時機,隻要自己的兒女能獻上造紙之法,一場富貴肯定是跑不掉的。
還有一點就是,這樣的紙已經完全滿足了他的需要,因為在造紙之前他就已經給自己定了一個最低的要求,隻要能用於在五穀輪回之所做那不可描述之事,他就很滿足了。
看著手中的紙張,試過了它的硬度和延展度後,知道已經滿足了自己的需求,滿意的點了點頭。
既然已經成功的試製出了紙張,接下來的就是正式開始生產,既然沒有打算在大範圍內推廣使用,他決定隻生產兩個人的用量。
陸山重新調整設計了製造流程,浸泡用的池塘不用改,他準備另建一間用來煮製紙漿的房屋,房屋分為兩間,一間用來煮漿,陸山把灶台的煙道改造設計了一下,直接讓煙道穿過一間屋子,用灶台產生的熱量進行烘幹紙張,兩間房屋使用不同的入口,這樣也增加了一定的保密性。
陸山把奴隸分成不同的工種,負責浸泡秸稈的浸泡工,煮製紙漿的煮製工,運輸秸稈和紙漿的運輸工,最後的抄紙和烘幹則由陸山新自完成,由於需求量不大,製造一次可以使用很長時間的,所以隻需要隔上一段時間製上一次即可。
在把造紙的方法和流程用漢字記錄到木簡上並保存起來後,陸山終於長舒了一口氣,自己的古代生活水平總算是小小的前進了一步。
有過這次的造紙經曆之後,陸山覺得既然短期內買不到大批的奴隸開墾荒地,他就有了許多的時間,似乎是該提高一下生活的質量了。
由於目前居住的木屋由於建造的時間倉促,所以隻有一個功能,就是用來居住,陸山決定建一座兩層的小樓。
既然打算建房,就不能再像這座木屋一樣,首先就要把地基給打好,而打地基首先用到的就是磚和水泥,磚很容易,貴族建造房屋打地基用的都是燒製的磚,當然了燒製方法也隻有工匠自己知道,是不外傳的。
這倒難不倒他,因為他自己也知道如何去燒磚,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最主要的是水泥,以他的能力,隻能用土法造水泥,而製造土法造水泥有兩個難點,一個就是各種材料的比例,再一個就是需要鐵礦礦渣,混合比例可以自己調試,鐵礦礦渣這個就比較麻煩了。
由於鹽和鐵都是由國家掌握的,為了造房子去弄鐵礦礦渣肯定會引起有心人的注意,而且現在保密的措施很差勁,弄出水泥來不是什麼好事,肯定會被用到防禦工事上,這樣一來增加了戰爭的難度,把這段本來就漫長的戰爭年代再拉長個十幾年,估計等不到楚漢戰爭,七國就自己把自己給耗殘了,經過一番考慮之後,陸山決定放棄了製造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