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婚2完美紀念版61(1 / 1)

後 記

2014年5月22日傍晚,剛下班回到家,就收到我師弟發來的一條微信,問我:“姐,我姐夫有微信嗎?他正在給大家發短信啊!我被深深地感動了啊!”

我莫名其妙,表示完全不知道他在說什麼。於是師弟轉來我家呆哥群發的短信內容:根據我對象葉萱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紙婚》今晚7點央視八套開播,連播四集,有空可看看。

瀑布汗……我抓起電話就給呆哥打過去,問他:“哥,咱能矜持一點嗎?”

標誌性的幾聲嗬嗬之後,呆哥特別憨厚地答:“讓大家看看唄,應該能挺好看的。再說我也就告訴了一些咱們的師兄弟,沒多少人。”

我又問他:“為什麼是‘對象’?好土!”

他答:“這不是傳統提法嗎?不叫對象叫什麼?”

我說:“叫‘愛人’也比叫‘對象’好聽啊!”

“哈哈,愛人,還愛己呢!”他笑的時候有回聲,我不用猜就知道他一定是站在辦公廳的走廊上—工作時間他們不在辦公室裏說私事,手機不設鈴聲設振動,每天晚上十點下班,沒有周六周日,隻有“5+2”和“白+黑”……結婚九年,我沒怎麼見過他們“愛己”,而這樣的一群年輕人,就是我筆下的“管桐”。

我的讀者對我說:“我現在覺得以後找老公必須得找管桐那樣的!還有我想對李東學說他把管桐演活了,以後找老公就拿他當標準了,雖然找個和他一樣帥的略難……和管桐一樣脾氣好的略難……”

我笑了,答她:其實,脾氣再好的男人,婚後也會漸漸“囂張”。因為三十多歲正是工作壓力最大的時候,所以那時候就要我們按捺火氣,用冷靜的語調安撫對方,告訴他“不急,一切都會好的”。假使,新婚期最幸福的是被寵的公主式記憶,那麼多年過去,昔日的小公主也會成為對方的定海神針—付出與得到,永遠都是守恒的。但隻要我們肯為對方變成一個好脾氣的自己,那不是遷就也不是委屈,而是受惠。因為,當心和目光都變得安然,最能因此感覺到世界豁然開朗的,就是我們自己。所以,“管桐”最大的好,不是溫柔不是帥,而是他無微不至的感染,能讓我們自己願意往更好的地方改變。

簡單說就是:管桐這樣的男人,初嫁或許有不適,但以後會發現,他用他的善良、寬容、勤奮、豁達……感染你變成一個更溫和的自己,從而有足夠大氣的心境去迎接生活中一切的不順遂,而這,大約就是所謂正能量的愛情吧?

於是,才有了兩篇番外。

如果說寫於2012年《紙婚》首次再版時的番外《月亮的背麵》是想講述婚姻中一種殊途同歸的可能性,那麼又過兩年後的《猜猜我有多愛你》則是一種恍悟:當歲月沉澱,當時光變遷,當愛情漸漸轉化為親情,與其說我愛你,不如說我愛自己—因為你已經成為我生命和情感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故而,善待婚姻、善待愛,便是善待我們自己。

原來,呆哥說的是對的,愛人愛己,其實都是一回事。

而所有那些藏在群發短信背後的秘密,可能皆是源於一種質樸的驕傲—我對自己說,看,小葉,時間過去了九年,孩子孕育了兩個,你從頭到尾都不是人群中最漂亮、最溫柔的那一個,但娶你的那個人,始終以你為榮。

私下討論角色時,敬業的男主演李東學問:你對這一代人的婚姻有什麼期許?

我答:謹願,婚姻中,沒有最好,隻有最合適。

所以說,這是一段成長的路途:從新婚磨合的《紙婚》,到備孕求子的《紙婚2》,到審視舊愛的《月亮的背麵》,再到感念幸福的《猜猜我有多愛你》,甚至還包括2014年的新書《願你被這世界溫柔相待》—我曾開玩笑說,它就是現實版的《紙婚3》。

當然,它不是小說,隻是一本親子隨筆集,但我想用這樣的方式完成一種更真實的書寫—不用考慮故事架構,也無關人物設置,隻是來說說心裏話。

比如,小核桃和小鈴鐺,他們時常爭執卻也彼此依賴,就像我們家的叮叮弟弟和咚咚姐姐,一起打鬧一起歡笑一起感慨“有姐姐/弟弟真幸福呀”;再比如,隨著父母一天天老去,那些與養老、陪伴、離別、懷念有關的話題,還有異鄉兒女擋不住的惦念,都是要伴隨長大,才能懂得;還有,結婚近十年,紙婚漸漸到錫婚,顧老師和管處長的愛情會不會也是這樣有掙紮、有倒退,猶豫一下,踟躕前行,然而最終還是手拉手,沒放棄?

我給你一個最真實的我自己,是想說,《紙婚》裏所有關於未來的美好期許,都可以變成現實。隻要我們用心守護,就一定能從所有那些溫暖的故事中,看到一步步走過的自己。

我希望,我的文字能伴你一路走下去。

從青春年少,到為人妻母,至而立不惑,漸白發蒼蒼。我沿途記錄,陪你回憶—我願寫一輩子,隻要,這路上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