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貶謫太傅(3)(1 / 1)

次日武媚送李治上朝,行至大殿時,李治生出了一份不舍,便道:“不若媚娘與朕同往?”

武媚到是有些驚訝的,到底是不知道為何李治竟然會生出這樣的念頭,雖然她動心,但是卻不得不謹慎為之:“皇上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後宮不得幹政,臣妾是萬萬不敢的。”

李治笑了笑,將武媚扶了起來,柔聲道:“皇後過謙了,諸多政事朕一直需要媚娘從旁點撥一二,隻是到底是朕轉述,不若媚娘同往,也好更加方便的協助與朕。皇後不過是出主意罷了,決定還是在朕,如何有幹政一說?”李治本就貪玩,每日若非武媚從旁協助一二,他哪裏有時間戲耍?今日不如借著武媚算計長孫無忌的機會,將她拉去朝堂之上,如此一來,武媚處理政事越發的能有效率,而自己也省去了複述的時間。

更關鍵的是,武媚到底是皇後,到底是要依附於自己而存在的,是以他根本不擔心武媚會如同長孫無忌那些世家一般的尾大不掉。皇權也不至於會旁落,是以李治很是放心,更是隱隱有些期待武媚能幫他處理了那些煩人的事情。

於治國一道,李治始終不是很在意,做得再好他也是隻能在父皇的風光偉績之下,不論如何做,他都知道永遠不可能超越父皇。也所幸父皇給他留下的是一個穩固的江山,自己也不求突破,隻要能守住這江山即可。

更何況,國事總是太過於繁瑣,雖說有下麵諸多的臣子處理,卻也都等著他的批示,小事無傷大雅,大事,他卻是不如武媚果斷,是以才會提出今日的要求。更何況,武媚心心念念要扳倒長孫無忌,若不能親自看到自己的敵人倒下,那該是怎麼樣的遺憾?因此李治才有了讓武媚一同上朝的心。

“牝雞司晨總是能叫那些人抓住把柄,叫皇上難做。不如就選個折中的方法如何?”武媚上前替李治撫平前襟細微的褶皺,一麵笑道:“不如臣妾就在皇上的龍椅後麵聽著,如此一來,既不必臣妾露麵,惹來非議,讓皇上難做,又能順了皇上的意思,皇上意下如何?”

李治點了點頭,能有武媚從旁協助,麵對朝中那些老臣確實心裏也有了底氣。武媚做皇後以來的幾個大手筆,如雷霆一般的震懾了朝堂,同時也讓李治對武媚刮目相看,是以今天是發落長孫無忌的日子,朝堂之上的阻力可想而知,是以帶著武媚,也好能有個人幫著出出主意。

“昨日之事,想必諸位都已經聽說了,原這事也不算什麼,但是到底牽扯到了一些不體麵的事情,更何況身為太傅,叫到皇子,品行上更是不能有一點瑕疵,如此說來,朕不得不重視此事。”

“皇上,不過是陳年舊事,太傅為官多年,為朝廷鞠躬盡瘁,立下赫赫功勳,足以抵過這微不足道的小事,還請皇上三思。”

武媚在後麵聽得真切,卻不知是何人。若是自己的人,那這人可以說是極高明的,若是長孫無忌的人,那隻能說他識人不明,蠢鈍如豬了。

皇上從來都是最不滿這些所謂的三朝元老居功自傲,所謂建功容易守功難,這些老臣立下了赫赫功勳,自然是有些目中無人,然卻不知功高震主,帝王最是忌諱這些人。本不說還好,這番求情無非是讓皇上更加下定了決心罷了。

武媚也不說話,原本還以為會有波折,卻不料竟然能有這樣一番陳情。有此番陳情在前,縱然隻是芝麻綠豆點大的小事,皇上都不會輕易放過長孫無忌的。

果不其然,李治的聲音明顯的低沉了幾分:“身為臣子,為朝廷奉獻是本分,這不是可以犯錯的理由,朕已經決定了,將長孫無忌發配到去黔州,算是給他的一個教訓,若是在黔州能潛心思過,再回京不遲。”

“皇上英明!”

英明?武媚嗤之以鼻,李治不過是心軟,不願意背上一個忘恩負義,龍心難測的名聲罷了,哪裏說得上是什麼英明不英明的事情。不過隻要調離了京城,武媚就有機會將他們一一的解決了。

聽到這裏,武媚也沒有什麼更多的興趣聽下去了,讓翠竹與小福子說了一聲,便回鳳棲宮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