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改立太子(3)(2 / 2)

“但說無妨。”李治皺著眉,似乎疼的越發的厲害了。

武媚假意斟酌片刻,道:“皇上,這事若是讓臣妾說,臣妾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太子的,試問哪個母親不是這麼想的呢?”這時候,民族大義,江山社稷說的再多都是假的,不如照著人之常情說,反倒是容易消除他的戒心。

李治拖了這麼久才來問武媚這事兒,無非就是因為莽氏和梟氏的事情對武媚生出了些許嫌隙,即便不說,武媚也知道,所以她才會在這個時候選擇用這樣的實話。

“你倒是也老實。”李治依舊皺著眉,說的有氣無力。小福子將往常用的藥端上來,武媚順手接過。

“皇上還是先喝藥吧,這麼多藥喝下去了,也不見好,皇上是不是換個太醫看看?”說著也不再管方才的那折子,仿佛根本沒發生那事似得。

李治看在眼裏,也不接話,直接將藥碗接過一飲而盡,見武媚若無其事的將碗交給小福子之後,又到一邊看書去,李治這才開口道:“朕的確是覺得弘兒比忠兒更合適,弘兒聰明,又是你我的孩子,隻是,才廢後,若是這麼快的更換太子,朕怕天下人說朕寡恩。”

武媚但笑不語,天下人誰敢背後議論一國之君?無非就是自欺欺人罷了,人都死了,誰還能說什麼?更何況李忠根本不是她親身的,哪裏來的寡恩之說?

“隻是這麼久了,朕也想著,再拖也要辦,眼見著年節了,不若過完年吧,過了年改立太子,朕把年號也改了,怎麼說也是對你,對弘兒有個交代。”

“皇上決定便是了,臣妾哪裏還能說什麼?既然要改年號,禮部可能又要忙了。”說著像是想起來什麼似的,“臣妾這兒可是有個事兒要和皇上說說,弘兒也大了,卻沒有一個專門的先生來教導他,反倒是讓他越發的驕縱了,臣妾想,弘兒到底還小,學明的才華皇上是知道的,不如請來做弘兒的啟蒙老師,至於治國之道,臣妾想,原太子少傅便是極好的人選,皇上不如讓他做太子中舍人,想必弘兒跟著上官大人,會有大出息呢。”

李治點了點頭,“的確,上官大人學富五車,是個不錯的人選,媚娘真真是關心弘兒,這些都叫你給注意到了。”

武媚笑著福了福,上官儀是不同於長孫無忌他們的,他雖然反對過自己,但是到底還是正直的,不似長孫無忌那般的心狠手辣,奸猾狡詐,若是能派到弘兒身邊,教導弘兒,一則對弘兒有好處,另一方麵,如此人才能為自己所用,著實比害死他要來的有用的多了。

“朕已經讓禮部去辦了,至於你說的,回頭讓吏部去處理吧,弘兒,是該好好的教導了。”李治是聽說了李弘對武媚的無禮,一次次的,李治著實也生出了要管教的心思,順著武媚的話,便就將這事兒定了下來。上官儀耿直,又是一個老學究,便是再對媚娘不滿,卻也會教導李弘長幼有序,這點上,他並不擔心。

“那依著媚娘的意思,現太子李忠要怎麼處置?”

武媚疑惑的看了看李治,看出了他的試探,若是自己真的不給李忠留一條後路,恐怕之前在處理莽氏和梟氏的時候留下的嫌隙會越發的大,這並不是太好的事情。

想明白了這些,武媚才笑道:“降為梁王好了,去梁州封地吧。忠兒畢竟大了,臣妾怕他心裏有怨氣,留在京城總是不好的。”武媚這話說的也極是合情理的,一方麵並沒有殺了李忠以絕後患,另一方麵,卻不讓他繼續在京城,合情合理,李治能接受。

“既如此,朕便著人擬旨了,終究是留了忠兒一條命,想必他們也不會來說朕什麼了,弘兒和賢兒都還小,積點福總是好的。”也不知道這話是說給武媚聽得,還是就事論事的說,總之停在武媚的耳朵裏卻很不是個滋味。

當初莽氏和梟氏那般千算萬計的要害自己,更是使出了掉包的毒計意圖將自己和弘兒害死,那時候李治怎麼沒有說一句積德的話?這時候,她不過是以牙還牙,她不過是讓她們兩個承受自己曾經的痛苦罷了,為什麼就要積德了?她早就看透了,德行是什麼?隻要贏了,便沒有人敢置喙,武媚心裏嗤笑不已,麵上卻是越發恭敬的點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