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楔子·神之悼亡1(1 / 2)

自從龍虎山開山以來,龍虎山天師府便是道教聖地的代名詞。東漢中葉,正一道人張道陵在此處煉製仙丹,相傳“丹成便有龍虎之象”,便將此地取名為龍虎山。據道教典籍記載,張陵第四代孫張盛在三國或西晉時已赴龍虎山定居,此後張天師後裔世居龍虎山,至今承襲六十三代,曆經一千九百多年。

2030年,龍虎山,天師府。

烈日如炎,炙烤著九州大地。灼熱的陽光從天空上傾瀉下來,使得道路兩旁原本生機勃勃的楊柳,此時也顯得懨懨不振,收斂了茂盛的枝葉。

順著道路向前,便來到了天師府的殿前廣場,此時的廣場卻不似往日那般清冷無人。數百道身影盤腿而坐,這是一群略顯青澀的少男少女。而此時,他們無一不是小臉緊繃,微閉著雙目,似乎是在等待亦或者是在修煉。隨著極富有節奏的呼吸吐納,數人的周身出現了肉眼可見的金光。

此時一道微風襲來,青衫飄動,倒也是略顯壯觀。

不遠處的青石看台上同樣也端坐著兩位老者,與少年們不同的是,二人皆身披黑色道袍,背上的八卦太極印顯示著二人不同尋常的身份。若是有道家中人在場,必然會感到奇怪,畢竟這僅僅隻是龍虎山每年尋常的俗家弟子考核,卻引來了天師府的兩位重量級別的人物前來。兩位老者之中,略顯年輕,體態豐腴的那位便是當代天師府四大長老之一的張鵬舉真人。而另外那位身材瘦削,一襲白發的便是龍虎山現任的當家人,天師府第七十一代天師。

“師兄,此番前來到底所為何事?這麼悶熱的天氣,師弟我這可受不太了啊。”張鵬舉奮力地搖著手中的折扇,“我看今年的俗家弟子中雖然是有那麼幾個好苗子,但也不用你我師兄弟二人如此興師動眾吧。”

“若是僅僅隻是那幾個好苗子確實不必至此,但是你看。”說著老天師便在懷中拿出一個狀如羅盤之物。隻見那羅盤通體鎏金,雖然裝飾雕刻極其簡單,但也難以掩蓋上麵散發出的不可侵犯的神聖氣息,而此時,羅盤中央的金龍看似並不平靜,不停地在那兒旋轉著,似乎是發現了什麼不得了的事物。

“混元龍盤?”張鵬舉看到此物一改之前懶散的做派,手上的折扇也不知扔到了何處,“金龍八方響應,不會是那東西現身人間了吧。”

“混元龍盤八百年未見有過如此變化,看這情形怕是確有此事。”老天師說罷,望向了那廣場中的少年們,“而且那東西,怕是就隱藏在這裏。”

在那數百道身影之中,一個長相稚嫩的少年周身的金光先是一凝,然後便化成一條若隱若現的白龍。這般變化在如此近的距離之內,功力深厚的老天師自然感覺到了,但當他將視線挪過來之時,那白龍也是狡猾的隱匿了身形,鑽入了那少年的體內。

此時的程慕遠隻感覺胸前一痛,睜開眼時才發現自己的周身金光也不見了蹤影,這可是俗家弟子的考核大會,出現這種岔子還了得。正當他準備調整氣息再次入定時,無意間瞥見看台上的老天師似乎是在看自己,還神色嚴肅。看來是對自己的表現有些不滿。一想到這裏,程慕遠趕緊催動體內微薄的真氣,想要再現金光,可是無論他如何努力,那原本召之即來的金光這時卻像是不聽使喚一般,愣是不能顯現出來。

“師弟,那個孩子怎麼樣?”老天師指了指場中手忙腳亂的程慕遠對一旁的張鵬舉說道。

“這,練了一年多還未能召喚出通體金光,這孩子怕是……”張鵬舉一時語塞,按理說能進入俗家弟子考核的應該都有點底子,可這家夥現在在場中顯得格格不入,周身幹淨,怕不是個凡人吧。

“我倒是覺得是個好苗子。”老天師摞了摞胸前的胡須微微一笑。

八百多年了,沒想到你又回來了,真是天佑龍虎山。

程慕遠現在很懊惱,但又不得不做著該死的清掃工作。俗家弟子就是俗家弟子,和入門弟子的待遇肯定是不同的,什麼髒活累活都要他們來分擔,本來以為憑借自己的實力能在考核上一舉奪魁,晉升成為入門弟子。可沒想到卻出了這種岔子,而且更加讓他苦惱的是,練了一年半載的通體金光,居然現在連一絲都放不出來了。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難道和當時莫名的痛感有關。程慕遠變相便將道路兩旁的落葉掃成一堆。

“哎,這樣的打雜的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啊。”程慕遠倚著掃把望著大道兩旁的楊柳自言自語。

“每日的清掃也是一種修行啊。”背後傳來的略帶慈祥的聲音讓程慕遠一驚,他連忙整理衣衫,轉過身來,便向身前之人行了個大禮:“弟子愚鈍,請老天師不要介懷。”

“哈哈哈,小輩不要緊張。人啊都有年輕的時候,像我當年也是從一個打雜的俗家弟子開始做起的啊。”老天師和善地說道,說著便扶起了程慕遠,“小輩,你叫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