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會調度的女人最幸福
社會紛繁複雜,誰都會有感覺壓力陡增,身心疲憊的時候。眼睛盯著枯燥乏味的生活,腦海裏也想象不出什麼美好的情景。與其不斷抱怨,不如充分調動起自身的能力,將那些煩人的障礙一個個放倒在自己的雙手之下,讓生活變得更為輕鬆和愜意。減壓,靠的是智慧和方法,抱怨隻能使你活得更累。
完全沒有壓力說明你已經被遺忘
如果將自己的身心完全沉浸於大自然的美景中,忘記人世間的一切恩怨煩惱,該多好啊。這樣的心境每個人都曾經曆過,然而,隻要你的腳還站在地球上,就不可能與紛繁的外界隔絕,要生活就會有煩惱,要前進,就會有壓力,雖然人人都想避開壓力,人人都向往輕鬆的生活,沒有壓力的生活是不太可能的,即便是你能達到完全的沒有壓力,也不見得就是好事,其實,這種對你來說所謂完全沒有壓力的狀態本身又是一種壓力,因為這種完全沒有壓力的壓力會把你整得整個人都心慌慌。
張敏的爸爸是上海一家文化傳媒集團的老總,張敏畢業之後自然進了老爸集團下麵的一個分公司做廣告設計。其實這並不是她最喜歡的工作,她的專業也非廣告學,隻是家裏人擔心她在外麵吃苦頭,就暫時把她安排在了自家的公司內。
開始的時候,經理和同事們對她還比較客氣,也會分一些小活給張敏,畢竟對廣告這一行比較陌生,所以很多時候連基本的工作她也做不好。為了不駁老總的麵子,大家平時對她也和當初一樣的客氣和禮貌。張敏在裏麵也樂得逍遙,每天和別人一樣朝九晚五地上下班,平時也就是整理一下相關的文件,看看網頁,欣賞下別人的廣告作品,每月的薪水照發,日子倒也過得清閑自在。但是就這樣過了不到一年的時間,看著和自己一起畢業的同學基本上都在為自己喜歡的工作忙碌著,雖然是苦了點,但畢竟都在不斷實現著自身的價值,唯有自己,還這麼無聊地打發著每天的生活。這種沒有壓力的生活,讓她覺得自己親手將自己的時間荒廢了,荒廢到了一些無關緊要的瑣事上去了。在這樣的公司內,自己和一個隻拿錢不做事的閑人沒什麼區別。
也許很多人都很羨慕張敏能有這麼好的機會和家庭背景,然而在這樣一個沒有壓力,不被需要的環境內生活,內心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煎熬和滋味。好在後來張敏意識到了自己的處境,毅然掙脫了這安排好的生活,邁開步子朝自己心中的理想走去了。當她意識到自己在那裏根本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說是在裏麵先避避金融危機的衝擊,做好走向社會的過渡準備,其實,這一切都是家人和公司在間接地養著自己,這樣的生活還有什麼意義。
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五個方麵。而最後一個自我實現就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它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達到自我實現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不斷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自覺性提高,善於獨立處事,要求不受打擾地獨處,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說,人必須幹稱職的工作,這樣才會使他們感到最大的快樂。馬斯洛提出,為滿足自我實現需要所采取的途徑是因人而異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如果基於這個層麵上講,當你沒有了任何壓力,或者是你已經不再被人需要的時候,說明你作為一個人的自我實現的價值也就不複存在了,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們可以想想一匹良馬,當它年老體衰之後,主人出於對它當年的勇猛和做出的種種貢獻而感激不盡,仍然無怨無悔地供養著它。它自己呢,“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但是誰都明白,縱有淩雲之誌,它也再不能奔騰千裏、馳騁疆場了。即便是身邊水草豐美,完全沒什麼後顧之憂,然而它作為一匹哪怕是上上等的良馬的價值也隻能是屬於過去的了。
當然,這是自然界興旺衰退的客觀規律,但是從中我們也能多少受點啟發和感悟。因此,當你覺得身上的擔子很重,腳步很沉重的時候,不要一味地埋怨生活的不公,當你咬牙挺過去的時候,就能看到燦爛無比的陽光。
人一生中一般都逃不掉兩種選擇,要麼是改變環境,讓環境適應自己,要麼是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而壓力可以說是無法徹底消除的,何不積極主動地改變自己,將壓力變成我們前進的動力呢?當你確定自己的目標並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所有的壓力都能在行動中找到發泄或疏解的途徑。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你隻有量力而行,才不至於總因目標得不到實現而痛苦不堪。
有壓力並不可怕,相反完全沒有壓力比有巨大壓力更可怕。完全沒有壓力並非什麼好事,壓力過大,會讓我們承受不起。凡事有度,適當的壓力能幫助我們前行,促進我們成長。所以,生活和工作中,有一定的壓力是好事,積極麵對它,正確對待生活工作的壓力,就能不斷促進我們發展和進步。
不要為一點點的小事“抓狂”
“我要飛,而你卻像埋葬夢想的高牆,我要跳,而你卻像地心引力那麼強……快抓狂我快抓狂,不要搞不清狀況。”我們每個人想必都有過那種說不清楚的煩惱和焦躁,一點點小事就能讓我們“抓狂”,近於崩潰。
有的人上學的時候,平時不好好學習,臨近考試開始著急,於是挑燈夜戰,臨時抱抱佛腳,等勉強過了考試一關,又恢複了平時的懶散狀態,長期下去就形成了這樣一種習慣,更可怕的是,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了工作中,不少人平時不積極,等事情到了關頭,開始焦躁不安,情緒極度地不穩定和浮躁,累得筋疲力盡才馬馬虎虎完成任務,免遭上司的批評。其實,這樣的情況我們是可以避免的。
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麵對每天這樣那樣的事情,首先要在心裏給每件事情標上號,分清楚了輕重緩急,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到第一位,抓住主要矛盾,這樣一來,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說到底,很多時候,這樣那樣的焦躁,甚至那種近乎抓狂的狀態,都是我們自己將自己推到了這樣的路上。
就算有時候,麵對一些無法預料的事情,也要告訴自己放輕鬆,學會將大事化小,同時不會為小事抓狂。
一個成功的女士善於管理自己的時間,做事分得清輕重緩急,永遠堅守把要事放在第一位的原則,優先處理重要的事情,才能有好的效果。
曾有一位傑出的時間管理專家做了這麼一個試驗:這位專家拿出了一個1加侖的廣口瓶放在桌上。隨後,他取出一堆拳頭大小的石塊,把它們一塊塊地放進瓶子裏,直到石塊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為止。
接著他問:“瓶子滿了嗎?”
所有的學生應道:“滿了。”
他反問:“真的?”說著他從桌下取出一桶礫石,倒了一些進去,並敲擊玻璃壁使礫石填滿石塊間的間隙。
“現在瓶子滿了嗎?”
這一次學生有些明白了,“可能還沒有。”一位學生低聲應道。
“很好!”
他伸手從桌下又拿出一桶沙子,把它慢慢倒進玻璃瓶。沙子填滿了石塊的所有間隙。他又一次問學生:“瓶子滿了嗎?”
“沒滿!”學生們大聲說。
然後專家拿過一壺水倒進玻璃瓶,直到水麵與瓶口齊平。他望著學生:“這個例子說明了什麼?”
一個學生舉手發言:“它告訴我們:無論你的時間表多麼緊湊,如果你真的再加把勁,你還可以幹更多的事!”
“不,那還不是它真正的寓意所在,”專家說,“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如果你不先把大石塊放進瓶子裏,那麼你就再也無法把它們放進去了。
“大石塊”,一個形象逼真的比喻,它就像我們工作中遇到的事情一樣,在這些事情中有的非常重要,有的卻可做可不做。如果我們分不清事情的輕重緩急,把精力分散在微不足道的事情上,那麼重要的工作就很難完成。
在工作中,也要分得清事情的主次,重點的事情要重視起來,有層次的工作,才會在職場上讓自己得心應手。
初涉職場的你,是不是會有這種困擾:繁重而瑣碎的工作讓你有點無從下手,拿起這個文件,然後再看看旁邊電腦裏還沒有打完的字,到底要先做那件,麵對桌子上摞起來的小山,最後很可能是左手做一件,右手做一件,最後,哪項都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黑眼圈的你第二天還要被老板責備。其實每一個剛涉職場的女性都有可能遇到過這樣的困擾,因為對事情的主次安排不當而遭遇手忙腳亂的尷尬。
采采在一家銀行工作,剛剛開始工作,還有一些不適應,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加有能力,把所有的大小事都盡量的去最好的完成,當然在工作量小一些的時候這樣做是沒錯,可是隨著工作量慢慢增加的時候,同樣的對待方式讓采采有些吃力,也就是所謂的“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僅浪費了很多時間在一些瑣碎的小事情上,重點事情也沒有及時的發現,導致最後工作囤積。連采采自己都認為很困惑,隻是一心想把事情做好,結果卻適得其反。經理和她談了一次話,她才發現,原來是自己的工作方式有問題,所有的事情並不是一點順序沒有,而是它們之間的重要性不同而已,有條理的分辨,工作起來才不會慌亂,順理成章的完成,重點的事情就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去重點完成,這樣,再有大量的工作也會變得簡單而有秩序。
采采的問題相信應該是很多新人遇到的問題,在辦公室中,看到別人在短時間內把事情做得很完善而且有條理,而自己卻感覺自己花了同樣時間,換來的反而是感覺越來越多的事情堆在眼前,自己的認真度就會大打折扣,最後隻能拆了東牆補西牆,所有的事情被自己搞得亂做一團,老板當然會不高興,交代給你的事情也會越來越少,你也就會被扣上沒有工作效率的帽子。難道真的沒有一種辦法去解決這些棘手的問題嗎?
1.頭腦清醒地工作
在接到一些工作的同時,不要先急於撲進去就開始,那樣很可能幾天之後這些事情要返工。先清醒的把事情羅列一邊,到底哪件事情是重點,就像學語文課文一樣,先抓住文章的中心,然後才是其他的陪襯。把重點事情重點的去對待,做到最好,其餘的事情也就會慢慢的被解決,這樣,既節省時間,你的工作能力也會得到老板的讚賞和肯定。
2.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在工作中一定要分清主次,如果遇到工作就盲目的去解決,所有事情總想一下子就完成,最後的結果隻能是眉毛亂七八糟,胡子也不知道被弄到哪裏去了,這是老板最不願意看到的,分不清主次,會被認為在平日中待人接物也會采取同樣的辦法,如何讓老板對你重視,也許你也就一下子被歸到次要的員工一類了。
3.不要去追求大事小事都麵麵俱到
花同樣的時間用在一個並不需要時間的事情上,而職場上也是最忌諱這一點,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能如你所願在同一時間完成,會有重中之重的那件事情,所以,千萬不能認為自己可以將所有的事情都當作重點的來做,那樣,隻會讓你更加手忙腳亂。
做一個惜時如金的人
這是一個刻不容緩的時代,我們靠什麼抓住機遇求得更好的發展呢?首先就是要做一個惜時的人,常言道: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財富。把握了時間就能贏得人生的財富。然而把每一個今天做好,就是珍惜時間、提高效率的最重要方式。
不少人習慣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再去做,但是“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隻有積極地做好今日工作的人,才能抓住每一個今天,攀登到成功的高峰。才能把握住明天成功的機遇。
世界知名的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創始人約翰·奧斯勒爵士,年輕時曾對前途充滿憂慮。上學時他總在擔心怎樣通過期末考試,畢業後又擔心怎樣才能找到工作,怎樣才能生活。種種憂慮使他情緒低沉,彷徨不前。
直到1871年的春天,奧斯勒看到了一本書,其中有一句話使他受到莫大的啟示:“最重要的不是要去看遠方模糊的事,而是做手邊清楚的事。”於是,他開始明白自己應該采取的是行動。從此,奧斯勒“用鐵門把過去和未來隔斷,生活在完全獨立的今天裏”,每天都專心致誌地處理當天的工作與生活,他認為,為明天準備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你所有的智慧,所有的執著,把今天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