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承受苦痛,低穀時要沉得住氣(1 / 3)

第九章 承受苦痛,低穀時要沉得住氣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這樣認為:幸福都是別人的,自己天生就是被造物主拋棄的人,隻會與不幸生活在一起。這些人隻要稍微遭受一點失意,就會覺得世界上種種美好的東西就與自己無緣了,從而開始自暴自棄,陷入自卑自憐的泥沼之中。

有一個女孩子坐在公園裏麵的一條長椅上黯然神傷,原因是剛剛被老板炒了魷魚。她感到她的生活失去了希望,看不見未來的陽光。她無法從失意中解脫出來,甚至還想到了輕生。

正在這個時候,她看見有一個小男孩站在她的旁邊哈哈地笑。於是她變得更加生氣了,走上前去問小男孩:“小朋友,你笑什麼呢?”

小男孩笑著回答道:“這條長椅的椅背是剛剛刷過油漆的,我想看看你站起來時背是什麼樣子!”見小男孩得意的樣子,女孩一怔,猛地想到:往日那些刻薄的同事,不正和這小家夥一樣躲在我的身後,想窺探我的失敗和落魄嗎?他們就想看看我失意時的痛苦。我決不能讓他們得逞,我決不能丟掉我的誌氣和尊嚴!

女孩想了想,指著他的後麵對那個小男孩說:“你看後麵,天上有很多風箏在飛呢!”小男孩聽後,馬上轉身去看。等小男孩發覺到自己受騙而惱怒地轉過臉時,女孩已經把外套脫了拿在手裏,她身上穿的那件鵝黃的毛線衣,看起來十分漂亮。

女孩得意地朝著小男孩笑了笑。小男孩聳聳肩,嘟著嘴,失望地走開了。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中的失意是時有發生的,就如那些油漆未幹的椅背會讓你在不經意間苦惱不已。假如你已經坐上了,千萬別再沮喪,以一種“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心態來麵對它,毅然脫掉你那件脆弱的外套,相信你一定你會發現:嶄新的生活即將開始!

其實,挫折和失意就好像是影子,一直伴隨著我們左右,從不曾離開過我們。人的成長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挫折,或許你失去了一份美滿的愛情,或許你事業陷入了低穀,或許你遭遇到了人生的重大打擊等等。這麼多的困境我們是無法逃避的,倘若你逃避了,你以後就無法擺脫掉它的困擾,因為這個世界上有無數類似的困境在等著你。

在外國,有這樣一個女孩,她歌唱得非常動聽優雅,然而遺憾的是,她卻長著一口齙牙,這讓她的樣子看起來非常難看。有一次,她去參加一個歌唱比賽。

當她在台上表演時,心裏總是有意識地去掩飾自己難看的牙齒。如此一來,她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牙齒上麵,使得表演不是很成功,評委和觀眾們都覺得好笑,最終她的歌唱比賽以失敗告終。

場下有一個音樂人看出了小女孩的音樂才能。等到賽後,這個人主動地找到了這個女孩,上前認真地對她說:“要是你能忘掉你的牙齒,你一定會成功的!”

從此以後,女孩開始慢慢地忘記了自己長著齙牙的生理缺陷,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唱歌上麵。在一次全國性的比賽中,她用極富個性的表演,令所有的觀眾和評委都為之傾倒,並由此脫穎而出。

這個女孩的齙牙同她的名字一樣響亮,甚至代表了她的形象,成了一種美麗的象征。她就是美國著名的歌唱家——卡絲·黛麗。

威廉·惠威爾說過:“每一次失敗,都是通往成功的一個腳步;每次發現錯誤的所在,便能引導我們走向真理;而每個嚐試,都會可能遭到意想不到的挫折。”因此,我們就要勇敢麵對失意,勇敢地麵對挫敗和失敗。

其實,生命的幸福與困苦不在於降臨的事情本身是苦是樂,而是要看我們如何麵對。在逆境中,有一些人早早地就把自己心靈的窗戶關閉,讓自己無法看到陽光,看不到希望;還有另外一種人,他們永不放棄心中的希望,他們能坦然麵對這些接二連三失意的光臨,並且勇敢地打敗它們。

人生難免會有得意或失意的時候,不管是一點進步還是一種優勢,在受到表揚或者讚美的時候,能夠淡然處之是一種境界,在失意的時候,坦然待之也是一種修養。唐朝的郭子儀,一生仕途得意和失意參半。在朝廷裏數次被奸臣讒言陷害,丟官回鄉時,他沒有表現出一副潦倒落魄之相,而是與平常一樣開朗逸曠,坦蕩又平易近人,看不出一丁點兒的委屈、怨憤等失意之態。一代大家陶淵明,在人生經曆低穀時沒有頹廢、消沉,而是悠然地過著雅士生活。他選擇失意的坦然,不為五鬥米折腰,在寂寞裏遠離喧囂,把心融於山水,把情融於自然。

身處困境的時候,我們要是能坦然地麵對挫折,不去理會失意給你的打擊,往往就能激發出巨大的潛力。能夠在絕望中默默地奮鬥,在失意彷徨中修複自己的心靈,從而取得成功。

其實,人的偉大之處其實就在於能擁有一顆包容的心,去包容別人和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該怎樣去尋找快樂,知道如何以最好的方式去看待自己。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在《帕斯卡爾思想錄》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出身高貴好處很多,如果出身高貴,18歲便可以進入上等社會,為人所知和受人尊敬;而出身普通的人,則可能要到50歲才能做到。出身好的人,就這樣輕輕鬆鬆地占了30年的便宜。”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比如英國查爾斯王子的兩位公子、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獨生女兒等等,他們小小年紀便為世人所知,成為媒體追逐報道的寵兒。這種與生俱來的優越,是家庭的權勢惠及子女所至,也是世俗社會追逐名利的結果。不過,出身的優劣並不能左右一生的優劣,決定一生優劣的,最終還是靠著後天的努力,在這些努力的過程中,必然要經曆無數的磨難。其實,磨難才是麵對人生起起落落的一筆巨大財富。

周陽現在是一家媒體的資深記者,別看他年齡不大,可處世隱忍、周全,做事成熟、練達,和同年齡段的青年人差別很大。熟悉他的人都認為他是一位很有潛能的後生。是什麼造就他這種優秀品格的呢?

周陽自己說:“我從一出生就沒有什麼便宜可占,隻能憑著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地走過。”

他生長在中俄邊境的一個小城,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幹部。他靠自己的打拚上了大學,又憑借自己的實力,從小城的電視台“借調”到京城一家大媒體工作。

在被“借調”的整整5年當中,他沒有身份,沒有工資,隻發一點點的生活補貼,先後挪動過17次住處,其中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因生活所迫,白天在單位上班,晚上去洗車店當洗車工……曆經磨難,備受屈辱,但仍咬牙堅持了下來,終於正式調入成了名副其實的記者。

每當提起這段經曆,周陽沒有絲毫的悲情色彩,他反倒認為這很值得:“對於一個人來說,不管外界的環境多麼優越,在年輕的時候,多吃些苦,多經受點磨難,無論是麵對今後的人生還是未來的社會,都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情。”

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曆史上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在經曆了艱難困苦之後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的確如此,不經曆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要是不能忍耐寒冷的冬日,又如何能夠堅持到春暖花開。

有很多知名的企業家在談論成功的時候說過:“順境是成功的條件,逆境更是寶貴的財富。”身處困境的時候,那些意誌不堅定的人都退出了競爭,而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就是勝利者。當我們遇到困境的時候,是消極麵對坎坷,還是說服自己要勇敢地邁過這道坎呢?理智、冷靜地克服困難才是希望成功的人應做的選擇。

霍英東進入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舊式的渡輪上加煤,但不久卻被老板炒魷魚了。霍英東天資聰穎,人又勤奮,老板解雇他的原因是他長期營養不良,體重隻有90多斤,瘦骨嶙峋,根本無法負荷夜以繼日的體力勞動。

他後來回憶說:“早上時體力還可以,但到了晚上我就感到身心疲憊不堪。我當時一日三餐都是吃不飽的。”後來,霍英東又在啟德機場當苦力,每天隻有七角半工資及半磅米。

他說:“為了省錢,每天清晨5時就由灣仔步行至天皇碼頭,坐一角錢船過九龍,再騎腳踏車往啟德機場。”可由於體力不足,他在抬貨時,一隻手指被壓斷了。工頭看他可憐,便安排他做修車學徒。但他又不小心撞了一部貨車,於是又被解雇了。

此後,霍英東曾應征做鐵匠,卻因為太瘦弱而沒有成功;於是便做釘鍋的工作,但很快再次被炒魷魚;接下來,他又到太古糧廠做賣糧的工作。

一次又一次的苦難並沒有擊垮霍英東,而是磨煉了他的意誌,培育了他的堅強。將近而立之年時,他時來運轉,終於躋身華人富豪的行列。

霍英東在發達之後,仍然不改“吃苦”的本色。他不抽煙、不喝酒,從不喜歡吃得過飽,主糧是芋頭和粟米,每天都堅持遊泳。

坎坷悲慘、多苦多難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經曆,造就了霍英東後來的人生輝煌。艱苦的生活對於失敗的人來說是一種阻礙,對於成功的人來說,卻是一種忍耐的磨煉。同時,隻會等待,不僅好運不會降臨,即使有取得成功的機會也會白白浪費,那個時候就真是坐以待斃了。

苦難對於每個人都一樣,隻是來臨的時間不同,如果在該吃苦的時候忍受不了,那麼到了不該吃苦的時候就一定會吃苦;如果在年輕的時候不能忍受吃大苦,那麼到年老的時候就不可能享大福。

人在困境的時候,常會心生怯意,做事畏首畏尾,不敢與苦難搏鬥,甚至萬念俱灰,連一點希望都不給自己留。陷入困境,很多人的做法就是消極麵對。由於自己決策失誤,公司陷入了巨大困境,從此一蹶不振,而不是想方設法擺脫;在職場遇到了事業的“瓶頸期”,隻是消沉躲避,不敢麵對;生活中,遭遇了重大變故,怨天尤人,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意思是禍與福互相依存,互相轉化。人活在世上,不可能一直順風順水地一路高歌前進,總會有烏雲密布、船破帆爛的時候。有些人在順境的時候,遇到了苦難,還可以克服,但是本來就處於逆境,一旦再遭受打擊就徹底崩潰,再無任何鬥誌。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我們必須清楚地明白,沒有任何的成功能夠很容易地得到,逆境也許是上天送給你的禮物,裏麵包含著成功的喜悅,你若無法堅持,那麼隻能看著成功被別人拿去。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隻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努力,逆境才能成為我們通向成功的一張通行證。同時,一定要堅信:“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學會在黑暗中歡笑

在光明下歡笑是一種本能,而在黑暗中歡笑則是一種品質。我們應該學會在黑暗中仍然探尋光明,在歡笑中見證心靈的成長。海倫·凱勒在《我在黑暗中的光明》中說:“埃瑪努爾·史威登堡的思想如同我的光明,是我手中的支柱,他偉大的洞察力伴著我一路前行……”原來,眼盲並不算是永別光明,迷失在自我的沉淪中、沒有理性的照耀,才是一個人真正身處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