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哈佛學習心理學
珍惜生命裏的每一分每一秒
哈佛圖書館牆上的箴言:“我荒廢的今日,正是昨日殞身之人祈求的明日。”這句話告訴我們,應該學會珍惜時間。
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善用時間就等於掌握了自己的命運。時間是一條勻速向前流動的河流,它從不為任何人停下腳步,也不為任何人放慢速度,最重要的是它從不回頭。
想要成功,首先你就得正確地認識時間,對它作出正確的評價。哈佛名人富蘭克林曾經說過這樣的話:“記住,時間就是金錢。假如說,一個每天能掙10個先令的人,玩了半天,或躺在沙發上消磨了半天,他以為他在娛樂上僅僅花了6個便士而已。不對!他還失掉了他本來可以掙到的10個先令。記住,金錢就其本性來說,不是不能升值的。錢能生錢,而且它的子孫還會有更多的子孫。誰殺死一頭生仔的豬,那就是從源頭上斷了它的一切後裔,以至它的子孫萬代。如果誰毀掉了5先令的錢,那就是毀掉了它所能產生的一切,也就是說,毀掉了一座英鎊之山。”
“時間就是金錢。”對於富蘭克林這句話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真正去理解、重視它的含義的人並不多。我們一般隻有在那些成功者身上才能讀懂時間的價值,他們都是駕馭時間的能手,大多數人還是將時間浪費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年輕人每天遊手好閑、百無聊賴地過日子。一天,他去拜訪一位哲人,希望哲人能夠給他的未來指明一條道路。
哲人問他:“你為什麼來找我呢?”
年輕人回答道:“我至今仍一無所有,懇請您給我指明一個方向,使我能夠找到人生的價值。”
哲人搖了搖頭,說:“我感覺你和別人一樣富有啊,因為每天時間老人也在你的‘時間銀行’裏存下了86400秒的時間。”
年輕人覺得很好笑,說:“這有什麼作用呢?它們既不可能助我獲得別人的尊敬,取得舉世矚目的榮耀,也不可能幫助我擁有錦衣玉食的生活……”
哲人對年輕人的回答非常不滿,他失望地問道:“難道你不認為它們珍貴嗎?那你不妨去問一個剛延誤乘機的旅客,一分鍾值多少錢;你再去問一個剛死裏逃生的幸運兒,一秒鍾值多少錢;最後,你去問一個剛與金牌失之交臂的運動員,一毫秒值多少錢?”聽了哲人的這一番話,年輕人羞愧地低下了頭。
哲人繼續說道:“隻要你明白了時間的珍貴,去發現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你腳下的路便會慢慢明朗起來。你想要的榮譽、成就、錦衣玉食就會自己找上門來。”
由此可見,擁有時間就是擁有生命,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每個人每天都有86400秒的時間可以支配,如果不去珍惜,時間就會像風一樣從身邊溜過,給日子留下一片蒼白。隻有懂得珍惜時間,善於利用時間,人生才會變得絢麗起來。
美國赫赫有名的前參議員赫爾·塔爾梅奇,是一位五點鍾俱樂部的成員,他當時是美國最有權勢、最有名的參議員。
有一天,他的秘書告訴一位記者,5點以後就可以打電話給這位參議員。記者問道:“是早晨五點還是下午五點?”秘書說:“早上,參議員很早就開始工作了。”記者還是沒敢在清晨5點就打電話過去,在差不多7點鍾,他打了電話,塔爾梅奇親自接了電話,而且顯得神清氣爽。記者首先為這麼早就打擾他致歉,赫爾·塔爾梅奇卻說,他已經起來好幾個小時了。他還提到,他這個習慣開始於法學院念書的時候。因為他知道,如果他是第一個到圖書館的學生,一定可以借到限閱的書。塔爾梅奇的例子,用中國的一句話說就是“早起的鳥有蟲吃”。
此外,利用等待的時間也是節約時間的一種方式。利用好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好好規劃一下一天的時間,那麼時間就會白白浪費掉,我們就會一無所成。人們往往會說,這幾分鍾沒什麼用,那幾小時沒什麼用,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它們的作用是很大的。或許時間上的這種非常微妙的差別,要過幾十年才看得出來。
查爾斯曾經在哈佛度過四年的大學時光,現在就職於紐約的一家軟件公司,做他最擅長的行政管理工作。不久前,他的公司被一家法國公司兼並了。在兼並合同簽訂的當天,公司的新總裁宣布:“這個周末我們將進行一次法語考試,隻有考試及格的人才能繼續在這裏工作。”
散會後,幾乎所有的人都擁向了圖書館,他們這時才意識到要趕快補習法語了。隻有查爾斯像平常一樣直接回家了。然而,考試結果出來後,這個在大家眼中沒有希望的人卻考了最高分。原來,查爾斯在畢業後來到這家公司,他在工作中發現與法國人打交道的機會特別多,不會法語會使自己的工作受到很大的限製,所以,他很早就開始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時間,每天堅持學習,最終學有所獲。而那些臨時抱佛腳沒有通過考試的,被辭退了。
在哈佛大學,你從來看不到學生在偷懶,在消磨時間。當若幹年後,回想起曾經的夢想時,希望帶給你的是無盡的欣慰笑容,而不是因蹉跎而流下的悔恨淚水。
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後,他根據自己這方麵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等等總計兩千餘種東西。
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做出了重大貢獻。“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浪費時間了。”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裏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麼費那麼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裏麵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裏麵的水倒在量杯裏,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愛迪生說:“這是多麼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準確,又節省時間,你怎麼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助手的臉紅了。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的生命是短暫的,要用有限的時間去做一些利人、利國家乃至整個社會的事情,為什麼我們總覺得時間如流水呢?因為我們沒有好好地利用時間,把每一分鍾都過得很充實!請珍惜你所擁有的時間吧,這樣,才會使你的人生更加美好,更加燦爛!
拒絕拖延,做個“行動主義者”
拖延的習慣,可以把自己拖垮;拖延的習慣,隻能讓別人領先;拖延的習慣,是時間管理中的最重要的罪惡。
相信很多人都經曆過這樣的事情,清晨,鬧鍾把你從睡夢中驚醒,你想著自己所定的計劃,同時卻留戀著被窩裏的溫暖。一邊不斷地對自己說:該起床了,一邊又不斷地給自己尋找借口——再等一會。於是,在猶猶豫豫之中,又躺了5分鍾,甚至是10分鍾。
拖延可能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上。如果有一天你把時間仔細地記錄一下,你就會驚訝地發現,“拖延”使自己花去了很多時間,失去了很多機會。
一個求職者在填寫應聘書時,在工作的種類上猶豫起來,於是他回家準備考慮一下再作決定。第二天他又去了這家公司,可是這家公司的人事部負責人對他說:“對不起,下一次再說吧!”就這樣,這位求職者在猶豫中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工作機會。
拖延給幻想者留下惆悵,行動給創造者帶來幸福。要知道,你等得越久,情況就越糟糕。
一位國王做事喜歡拖延。有一次,他收到一封潛伏在敵國的間諜發回來的情報。他沒有把情報拆開,而是隨手放在了餐桌上,心想:“明天再處理吧!”第二天,在吃早餐的時候,他看見了那封緊急情報,仍然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等會再說,於是先讓侍臣為他斟上了一杯香醇的美酒。喝完之後,他才慢慢拆開信封。看完信,他立刻跳了起來。原來上麵說:國王的侍臣中有間諜,他接到毒殺國王的命令。國王想召集侍衛,可是已經太晚了,鮮血從他的嘴角流下來,他剛才喝的正是那杯毒酒。
隻不過把事情拖了一個晚上,國王就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試想一下,如果當時他能夠立即采取行動的話,那麼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生活中許多人都有拖延的習慣,由於這種習慣,他們可能出門誤車,上班遲到,或者可能失去更好的改變他們整個生活進程的良機。所以無論什麼情況下,如果你想做什麼事情的話,那就馬上開始行動,千萬不要拖延。我們應該戒掉拖延的習慣,要不斷提醒自己立即行動,因為隻有這樣,才能抓住寶貴的時機,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哥倫布還在求學時,偶然讀到一本關於畢達哥拉斯的著作,從而知道地球是圓的,他就牢記在腦子裏。經過很長時間的思索和研究後,他大膽地提出,如果地球真是圓的,他便可以經過極短的路程而到達印度了。當時,很多學識淵博的大學教授和哲學家們都恥笑他的想法,並告訴哥倫布:地球是平的,而不是圓的,然後又極其鄭重地警告道:如果哥倫布一直向東航行,他的船隊將會航行到地球的邊緣而掉下去,這無異於自尋死路。
然而,哥倫布對這個想法很有自信,隻可惜他家境貧寒,沒有錢讓他實現這個冒險的理想,他想從別人那兒得到一點錢,助他成大事,他一連空等了17年。他決定不再等下去,於是啟程去見皇後伊莎貝露,沿途窮得竟以乞討糊口。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伊莎貝露女皇讚歎哥倫布的勇氣和毅力,並答應賜給他船隻,以讓他去從事這份冒險的事業。
事情並不那麼順利,因為那些水手們怕死,沒人願意跟隨他去。但哥倫布並未氣餒,他鼓起勇氣,跑到海濱,捉住了幾個水手,先是請求他們,接著是勸告,再後來動用恫嚇的手段,逼迫水手們隨他遠航出征。另一方麵,他又請求女皇釋放獄中的死囚,允許他們一旦冒險成功,就可以免罪,繼而恢複自由之身。一切準備就緒,公元1492年8月,哥倫布率領三艘帆船,開始了一個劃時代的航行。航行幾天,就有兩艘船破了,接著又在幾百平方公裏的海藻中陷入了進退兩難的險境。他親自撥開海藻,才得以繼續航行。
在浩瀚無垠的大西洋中航行了六七十天,也不見大陸的蹤影,水手們都失望了,他們要求返航,哥倫布兼用鼓勵和高壓兩種手段,總算說服了船員。也許是天無絕人之路,在繼續航行中,哥倫布忽然看見有一群飛鳥向西南方向飛去,他立即命令船隊改變航向,緊跟這群飛鳥。因為他知道海鳥總是飛向有食物和適於它們生活的地方,所以他預料到附近可能會出現陸地!如此一來,哥倫布,果然很快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開創了西方社會又一個新紀元!
可以想象,如果哥倫布隻是一味地等下去,必然會一生蹉跎,“空悲切,白了少年頭”,美洲大陸的發現者就可能改換他人了。哥倫布最終成了英雄,從美洲帶回了大量黃金珠寶,並得到了國王的獎賞,以新大陸的發現者而名垂千古,這一切都是行動的結果。
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上,沒有別的什麼習慣,比拖延更為有害;更沒有別的什麼習慣,比拖延更能使人懈怠,減弱人們做事的能力。
人應該極力避免養成拖延的惡習。受到拖延引誘的時候,要振作精神去做,絕不要去做最容易的,而要去做最艱難的,並且堅持做下去。這樣,自然就會克服拖延的惡習。拖延往往是最可怕的敵人,它是時間的竊賊,他還會損壞人的品格,敗壞好的機會,掠奪人的自由,使人成為他的奴隸。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有效地對付拖遝的習慣呢?
1、確定一項工作是否非做不可。有時,我們感到一項工作不重要,於是做起來就拖拖拉拉。如果這項工作真的不重要,就把它取消,而不要拖延後又後悔。有效分配時間的重要一環,是把可有可無的工作取消掉,把你的日程表中亂七八糟的東西清除掉。
2、把工作委托給其他人。有時候,工作是能完成的,但是你不喜歡做、你不願意做,或許與你的個性或專長有關。這時,如果你把工作委托給一個更適合、更樂意做的人,你和他弄清楚有什麼好處,然後行動起來。我們往往因為看不到完成一項任務有什麼好處而拖拖拉拉,也就是說,我們做這項任務時付出的代價似乎高於做完工作後得到的好處。應付這個問題的最佳辦法是從你的目標與理想的角度分析這項工作。如果你有個重大目標,那你是比較容易拿出幹勁兒,去完成有助於你達到目標的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