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熱評二(2 / 2)

寧號、李明揚以及徐真、黃博、連普等演員在門前迎接。這裏麵以李明揚和徐真的名氣最大,其餘的人包括導演寧號都還是名不見經傳,不為觀眾所熟悉。

寧號還和平時一樣,穿著一件深灰色的運動服,絲毫沒有因為首映而隆重打扮,隻在在胸前好笑地貼了一張小小的影片宣傳畫,顯得十分有趣。

李明揚站在寧號身邊,默默地看著進來的眾位導演和明星。今天來的這些人可以說是驚動了半個電影圈,尤其是這些導演,在電影圈裏都有著一定的地位,對一些演員來說都是一句話就能讓自己上天堂的重要人物。這也是李明揚第一次和大量電影圈的人接觸,也算是第一次在行裏人麵前亮相。

認識寧號的人不多,還沒有認識徐真的人多。李明揚沒想到,大家竟似對自己很熟悉的樣子,每個人過來都和自己握手,說些祝賀、鼓勵的話。陳可辛和陸四都表示希望有機會和李明揚合作,孫地雷還特意過來拍著李明揚的胳膊道:“小夥子好好努力,我看好你喲。”看得李明揚心裏好笑。看孫地雷一副影壇前輩的樣子,其實他是1970年出生,今年才36歲,因出演《像霧像雨還是像風》、《戰歌嘹亮》、《十一劍》為觀眾熟悉,已經是國內影視界的當紅小生。隻是他生性活潑,喜歡開玩笑。

李明揚注意到大名鼎鼎的崔行頭戴標誌性的鴨舌帽,一副生人勿近的樣子,誰也沒理,徑直走進放映廳。這位才是華夏最有個性的男人。

燈光暗淡,影片開始,再次引爆了人們的笑聲。

同樣,李明揚的表演再次震驚了這些圈裏人。

說起來奇怪,電影圈裏的人,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看過的電影可能還不如觀眾看過的電影多。有的導演或演員看過很多電影,但他們是為了了解電影發展的曆史,借鑒影片中的成功經驗。他們看的大多是一些曆史久遠的老片,或是特別小眾的文藝片,對時下放映的電影同樣看得很少。更有極端的演員聲稱隻看十年以前的電影,未超過十年的新電影堅決不看,因為這些電影沒有經過時間的檢驗。

也正因如此,今天來的這些導演和演員雖然大多聽說過李明揚的名字,但真正看過李明揚電影的也隻有陳可辛、陸川兩位導演和孫紅雷一人。

當電影結束後,他們已經完全被李明揚的表演所征服,都是行家,更能懂得李明揚表演的真正高度和精妙之處。

同樣,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給予了《發狂的石頭》以高度的讚賞。陸川導演的一句“寧號,你再這樣堅持下去,小剛該急了”更是語驚四座。

陳可辛:好看,很有活力!即使我聽不懂四川話,但是通過字幕,我一樣可以和觀眾開心地笑起來。還有,現在我更想與李明揚合作了。

黃立新:沒有想到,華夏電影的類型拓展,場景轉換、音樂與電影的關係,讓不到30歲的年輕導演運用得這麼自如和恰當。《發狂的石頭》是一部聰明導演拍出來的一部很好看的電影。我覺得這根本不像一個不到30歲的年輕導演做出的影片,更像是一個成熟導演的佳作,讓人歎服之餘,也讓我們望塵莫及。

王大帥:寧號的影片非常準確地把華夏類型的商業片陣地給占領了,許多電影人,包括我自己都做不了。

寧號心裏非常高興,得到這些導演的認同,才說明自己的導演水平得到了認可,才說明自己真正被這個圈子所接納,這對寧號的意義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