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問題來了,既然影片中主要是群眾演員,專業演員就不能太跳脫,不能有表演痕跡,不然就合影片的風格不一致,就會破壞影片的流暢。於楠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出色,所以得到多項國際大獎也是名至實歸。
了解了這些,李明揚決定先不說破自己的真實身份,以一個牧民的身份去見王全部,讓王全部對自己先了一個客觀的評價。否則他是絕對不會放心一個專業演員來演這部電影的。
當當敲門,開門的正是導演王全部,光頭圓臉,一撮小黑胡,一個非常精壯的漢子。此時的王全部正好三十歲,正是最有創作精力的年齡。
王全部打開門,見門前站著一個三十多歲的牧民,身著略顯破舊,表明家境不是很好,滿臉塵土色,身體稍有些羅鍋,見王全部出來,臉上帶著拘謹而僵硬地笑。
“你是?”王全部問。
“請問你是導演嗎?我是來參加電影的。”李明揚用蒙古普通話回答。
“你是礎魯介紹來的嗎?進來吧。”礎魯是阿盟歌舞團的演員,負責幫著尋找當地的演員。這幾天經常有礎魯介紹演員過來,王全部也沒有感到意外。
李明揚心裏高興,至少第一麵王全部沒有看出自己是假冒的。
進了房間,見床上坐著一個女人,也是牧民打扮,黑黝黝的皮膚,厚厚的嘴唇。是於楠,李明揚立刻認了出來。
於楠和王全部的關係既簡單又複雜。王安全認識於楠的時候,於楠才二十二歲,是燕京電影學院大三的學生。當時王全部要拍攝電影《月半》,到電影學院去挑演員。他看到答於楠的時候,於楠正在和老師吵架。老師很強勢,別的學生已經對老師表現出臣服,隻有於楠還在那兒堅持。恰恰是於楠的倔強引起了王全部的注意。王全部推開門跟老師耳語幾句,說你出來吧,於是有了兩人合作的第一部影片《月半》。
一部影片,成就了兩人的事業,也成全了兩人的關係。此後兩人在一起十年,也合作了十年,先後拍攝了《月半》、《節氣》、《蒙古的婚事》等影片,王全部成了著名導演,於楠則成了蜚聲世界影壇的國際巨星。
2007年柏林電影節上,於楠和王全部以合作者也是以情侶的身份一起在台上,高高地舉起了金熊獎杯,一年之後,卻傳出了他們分手的消息。時間到了2010年,王全部憑借電影《聚會》拿到了柏林電影節的銀熊獎,而這一次,於楠的身份是評委。於楠在台上把銀熊交到了王全部的手上,還用中文說了一段特別深情的話,她說這個世界真的很小,我們會在同一個地方離開,也會在同一個地方相遇。一段感情長達十年,最終以分手收場,
後來於楠總結這段時間曾說:我的成長就跟他在一起,他的電影也是跟我在一起,就真的是所有東西都交彙在一起,我想要的,是他能給我的,他想要的是我能給他的,不管是關於電影,關於生活,關於各種審美,關於各種事情,完完整整的10年,一點兒縫隙都沒有。
王全部也表示:跟她在一起的10年,過得比較簡單,也需要這種簡單。我們共同營造了一個相對單純的拍電影和生活的環境,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有點兒自給自足的意思。那種氛圍挺棒的。但當事情發展到了一定階段,無論是電影還是生活都需要拓展。我可以給她電影和經驗,但屬於她自己的人生和閱曆,我沒法兒給。所以分開是很自然的事情,沒有不得已,我倆都很清醒。我們把人生中最好的時光都給了對方,問心無愧。
此時正是倆人合作的蜜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