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解約風波(1 / 2)

時間回到1979年的四月初,地點是香江。

沈青雲正乘坐一輛黑色奔馳車,從奇力島入口駛進了紅磡海底隧道,這是香江第一條跨海行車隧洞,穿過著名的維多利亞港,直通北麵的九龍半島。

沈青雲今天要去拜訪一位香江演藝圈的名流,她住在新界沙田區的百樂別墅,約定的時間是中午十二點,可以趕上吃午餐。

現在隻有十點一刻,沈青雲的時間很充足,他難得從醫院出來一趟,等轎車過了海,從收費站出來,他招呼司機莊越繞了路,拐進了西邊的彌頓道,他要領略一下香江的市井風貌。

作為一個鳩占鵲巢的穿越人士,沈青雲的靈魂不屬於這個年代,或許也不屬於這個時空,他來自四十年後的神州大陸,大學讀的是影視管理專業,常年任職於一家跨國影業公司,一路爬到了首席執行官的位置,多次出差過香江,其實他對這裏並不陌生。

不過現在是八十年代,城市環境與21世紀差別很大。

“越哥,把車速放慢一點!”

沈青雲對司機說著話,目光已經透過車窗,望向了街道兩旁的景致,感覺真是恍若一夢。

彌頓道是九龍主幹道,途徑尖沙咀、佐敦、油麻地、旺角這些港片常見的取景點,轎車首先經過了擁有‘香江心髒’之稱的尖沙咀商圈,這裏的商業大廈比較密集,卻不見摩天大樓,沿街的商鋪五花八門,有些是中式風格,保持著本土特色,有些是西洋名牌店,引進了外來的華麗裝飾效果。

在沈青雲看來,目前的香江,東西方文化的交融還不徹底,整體城建規劃有點不太協調。

街邊的行人裝扮也顯得違和,上了歲數的老年人一般穿唐裝,青年要麼西裝革履,要麼是牛仔t恤,不少婦女穿著旗袍,披著大圍巾,當然也能看見絲襪高跟鞋的摩登女郎,懷舊與複古,潮流與時尚,交錯凝聚在港人身上。

寬敞的街道裏車如流水,市民們現在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是巴士車,私家轎車也有不少,但是本港的大半家庭都不具備購買力。

沈青雲能開上進口轎車,絕對屬於富裕階級。

他附身的年輕人是一個富商子弟,家境相當不俗。

父親沈家棟出身江南名門,四十年代末為了躲避戰亂,跟隨家人前來香江定居,早期經營戲院,後來進軍娛樂圈,1973年創辦了永樂唱片公司,與風行,文誌,娛樂三家香江本土唱片公司齊名。

永樂唱片創建之初,就展現出強勁的競爭力,首先簽下香江殿堂級歌後徐曉鳳,又先後招攬了白金級歌手葉德閑,熏尼,馮偉堂,張德藍,假如曆史沒有改變,這家唱片公司會持續繁榮,一直經營到21世紀,可惜一場車禍扭轉了曆史軌跡。

兩個月前,大年除夕那一天,沈家棟夫婦駕車趕往啟德機場,前去迎接從英國留學回來的獨子,歸家途中撞上一輛失控卡車,前排的沈家棟夫婦當場死亡,後座的獨子幸免於難,嚴格來講這位獨子也死了,隻是被沈青雲奪了軀體,以另一種方式活了下來。

重生後的沈青雲繼承了沈家棟夫婦的遺產,成為永樂唱片的老板,但他受了重傷,一直呆在醫院裏修養,這期間永樂唱片開始進入震蕩期。

2月18日,元宵節剛剛過去一周,永樂旗下第二號大咖熏尼宣布解約,寶麗金充當了挖角先鋒,兩天後馮偉堂轉投文誌,張德藍則簽入娛樂唱片。

這三位重量級藝人的解約直接造成了連鎖反應,三月份的一個月間,永樂唱片公司的簽約歌手紛紛跳槽,十去其九,除了簽約歌手外,永樂的職工也走了一大半,導致這家公司變成了空殼子,無法繼續經營,整日都在負債,現今已經到了結業的邊緣。

至於關門的時間,媒體也給出了一個準確推測,一旦永樂唱片的頭牌徐曉鳳宣布解約,那麼這家成立六年的本土唱片公司會立刻消失在香江娛樂圈,所有關注永樂的人都認同這一點,甚至包括沈家棟的親戚們。

而唯一保持不同意見的隻有沈青雲。

永樂唱片絕對不能倒閉,這是他執著堅定的念頭。

他今天拖著尚未複原的病軀去見徐曉鳳,正是為了勸說徐曉鳳繼續留在永樂,昨天報紙上捅出了一個新聞,新力唱片準備挖角徐曉鳳,他不能坐視不理。

想著心事,轎車途徑了剛剛建成的尖沙咀地鐵站。

司機莊越才從大陸過來五年,對香江的繁榮比較仰慕,隨口問了一句:“報紙上說,今年十月份,香江會運營開通第一條地鐵線,從尖沙咀可以直通新界的荃灣,阿雲,是不是建了地鐵,就代表香江要進入發達社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