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有各種各樣的人,也存在著各式各樣的行業,有這麼一種行業則顯得格外神秘,從事這行的人大多都夜間行事,白天從不工作,行業本身極具危險性,可以說是九死一生,並且常遭世人所唾棄,恨之入骨,就是這樣一種行業,幾千年來入行的人不計其數,它就是盜墓。
盜墓不是新生詞,從曆史上人們實行土葬修建陵墓開始,便衍生了這一行業,說這行危險是因為古墓是埋在地下,形成封閉的環境,外邊的空氣進不去,裏邊的空氣出不來,屍體在腐爛分解後,那些有毒的屍氣,細菌就留在了墓中,人們一但不注意進到裏麵就會缺氧而死或是中毒而亡。
凡是大型墓葬,墓中都會裝有各種機簧暗器,弩箭毒煙,來防止盜墓賊的光顧,不過凡事都有它解決的辦法,幾千年下來能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墓也屈指可數了。
古人認為死亡並非是終結,而是新的開始,活著很重要,死後的安居之所同樣重要,所以曆朝曆代的統治者及王侯將相無不對自己死後的安居之所格外重視,在選擇墓地的位置時更是花費很大的心思,墓地所在的位置按風水學上來說,一定要是比較好的龍脈,順風順水,龍脈到明清時期又被叫做萬年吉地,古代帝王生前所享的榮華富貴,死後都要帶進陵墓中,墓中的奇珍異寶數不勝數,這就是視死如奉生一詞的由來。
也正是墓中那些琳琅滿目的奇寶,才會引得人們眼紅,從而打上了盜墓的主意,幹這行倘若運氣好,從墓中取得那麼一兩件寶貝,那一輩子的生活都不用愁了。
盜墓一行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到東漢末年逐漸成型,東漢末年曹操為籌軍餉,組織手底下的軍隊,對其管轄範圍內的梁孝王劉武的墓進行了盜掘,從墓中盜的寶貝換成軍餉招兵買馬。
曹操為盜墓專門設立了一隻軍隊,並賜予官職,發丘中郎尉和摸金校尉,兩個官職有著明確的分工,發丘中郎尉負責具體方案的策劃,是盜墓軍隊的總指揮,而摸金校尉則負責進墓摸金盜寶。
這是曆史上第一個有組織有官職的盜墓軍隊,此後的幾千年裏出現過無數次的軍隊盜墓,但是曆史上盜墓的軍隊真正設立官職的也隻有曹操手下的發丘摸金和劉豫的淘沙官了。
其外民間還散落著各種散盜,有的身懷異術,有的則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這些人也就隻能盜掘一些小型的墓葬,對於大型墓葬他們是絕對不敢觸碰的,當然也沒有那個技術,這些人大多被人稱為土夫子。
魏國被西晉滅國後,世上便再無摸金與發丘二職,那些盜墓的手藝人都散落民間,有的繼續幹著這一行,有的則金盆洗手過上了安穩的日子。
我就出生於一個盜墓家族,不過盜墓的手藝到了我爺爺這輩就沒再傳下去,一來我父親對這一行不感興趣,甚至還有些許的厭惡,二來我爺爺就我爸一個兒子,他怎麼會舍得讓自己孩子去遭這份罪,所以盜墓的手藝再也沒傳下去。
我爺爺曾跟我說過,他盜墓的手藝是跟一位清末民初的倒鬥高手劉二爺學的,劉二爺在民國時期叱吒風雲,盜了無數的大墓,總結了很多的盜墓經驗,並給自己這一脈起了一個名號—走陰人,而且還將自己這一身的本事寫成了一本《走陰術》傳給了自己的徒弟們,而我家中就有這麼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