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強賽,分成兩大隊,兩大隊內又分成兩組,一組三個戰隊。
在全國小組賽裏獲得第一的,都會在分組內得到種子隊的便利。也就是說,小組賽第一的,都會保送八強。
而其他沒有得到小組賽第一的戰隊,隻能在抽簽後對決,得勝者進入八強,與種子隊對抗,決出四強。
如果不幸落敗,他們則隻能與其他同樣落敗的戰隊爭奪誰是五強六強,但是這種排名戰,觀眾少得可憐,和四強賽完全不同。
也就是說,同為小組賽第一的FH戰隊和月神青訓戰隊在四強賽之前,是不可能碰撞到一塊的。
而作為種子賽的月神青訓戰隊,保送八強,不用參與到十二強賽的爭奪,就意味這他們還多了一周的時間去磨合狀態。
和他們同出C組的QW戰隊被分到了同一個組裏,原本遇到C組,QW戰隊已經沒有衝擊四強的欲望了。
但是麵對勁敵,他們連八強都沒進,便差不多的結束了全國賽的旅程。在和其他同樣落敗的隊伍打完排位戰後,他們就可以收拾鋪蓋回老家了。
他們已經算是強隊了,但是在競爭激烈的十二強賽裏,變得越加平庸。擊敗QW戰隊的,是來自西北的一支戰隊——怒沙青訓戰隊。
在銀川引頭發展西北的電子競技產業之後,西北的電子競技俱樂部也如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其中就包括了怒沙電子競技俱樂部。
他們的主隊,在KPL賽場上,也和月神俱樂部一樣是一個十分難得全華班的戰隊。
但是隨著老隊員的退役,這匹黑馬去年跌落了穀底,簡單的打完保級賽後,今年買了不少轉會的選手,才重新有了複蘇的跡象。
這是一個有些複製月神模式的戰隊。
他們同樣是放棄了二三階梯的聯賽,重點培養青訓和第一階梯的戰隊。
要知道,月神模式是不容易複製的。
月神青訓戰隊有輝煌的曆史,這樣輝煌的曆史,是很多職業選手在挑選時都會給這個戰隊加分的。
要知道在剛剛進行月神模式的時候,年輕的青訓選手是不可能直接進入KPL職業聯賽的。沒有人有那個實力,也沒有那個經驗。
他們隻能投入到其他戰隊的二三階梯的聯賽裏,進行磨礪。
知道自身的本事過硬,這些青訓選手才能進入KPL聯賽裏。
這期間,是需要一段很漫長的路程的。
在隊內選手青黃不接的時候,月神靠什麼挺過來,還不是靠著輝煌的底蘊吸引過來的職業選手撐過來的?
也有人會說,青訓選手離隊加入到其他戰隊,豈不是給別人養兒子了?
的確是有那麼一些選手在離隊後不再回來的,但是大部分的選手在青訓賽事時,受到俱樂部的培養,是很感激的。憑著這份感激,他們登陸KPL賽場,都會首選培養自己的那個戰隊。
而電競協會明令限製了每個俱樂部隻能創建兩個不同階梯的戰隊,所以月神俱樂部是不能創建二三階梯的戰隊的。
但是漫長的積累下來,月神俱樂部已經累積了資本,一個和他們關係莫逆,卻對外宣稱隻是合作關係的俱樂部出現在聯賽的視野中。他們沒有青訓隊,也沒有KPL戰隊,他們專注於第二、三階梯的聯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