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一個普通的四合院內,一名健壯的軍官正在樹下教孩子讀書,樹葉飄落在地上,又被風吹起,輕輕地落在孩子身邊,孩子坐在一張小書桌前跟父親一起讀書,看著孩子抑揚頓挫的大聲朗讀,這名軍官臉色顯得十分祥和,也許隻有在孩子的身邊,他才能夠讓自己這樣心情平和,才能夠擺脫殺戮帶給自己的折磨,這樣的情景持續了好幾年,不同的是陪伴孩子讀書的人換成了孩子的母親。
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一名軍官帶領士兵奮勇衝殺,冒著敵人的猛烈炮火前進,前麵陣地上的士兵紛紛敗逃,很快,他們就奪取了敵人的陣地,在稍事休整後,這名軍官繼續帶領部隊前進,翻越護城河,把雲梯架在了敵人的城牆上,親自扶梯而上,直至把軍旗插到了城樓之上。戰後,馮玉祥親自下令晉升王平為少校營長。這一年,少年王輝才12歲。
又一年,閻錫山,馮玉祥發動聯合反蔣戰爭,史稱“中原大戰”,硝煙彌漫的戰場上近百萬各方士兵在一起廝殺,炮火連天,百姓苦不堪言,因為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指揮軍隊入關,馮玉祥兵敗退走海外,閻錫山也逃回了老家太原。因此馮玉祥部全部被蔣介石收編,驍勇善戰的王平非但沒有失官,反而由陳誠特點被提升為中校團長,搖身一變成了中央軍!這一年,少年王輝才16歲。
一年後,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件,中央軍各部紛紛向中央發電請求參戰收複河山,王平團的官兵也紛紛向團長請戰。蔣介石一律不予批準,令中國軍隊士氣大受打擊。這一年,青年王輝才17歲。
國軍中校王平因為妻子去世,請假回家奔喪,這一年青年王輝18歲,因為在古城也沒有什麼親戚了,也為了防止王輝和其他一些進步青年來往,王平在返回部隊的時候,把王輝一起帶到了軍隊。
又過了一年。中華大好河山又有大片土地變了顏色,而受苦的還是那些普通老百姓。
“好槍法”副官趙飛拍手叫好,隻見王輝抬手一槍,20米外的靠在木台上的一個酒瓶應聲而碎,“嗬嗬,別誇我了,我這些還不是都跟你學的。”王輝爽朗的笑了,“報告連長,團長到了”一個護兵跑步進來報告。“罷了,罷了”王平帶領幾個護兵大踏步的走了進來,趙飛和王輝立刻立正敬禮,“團長好”,王平麵帶微笑的看著愛將和愛子,不住地點頭。王平看著已經長得高大威猛的兒子,心中有說不出的歡喜,他一把抓住兒子的肩膀:“來,給我看看你的槍法”
王輝也樂得在父親麵前賣弄一下自己的槍法,拿起毛瑟手槍,一甩手,槍響瓶碎,幾個護兵一起喝彩,而後王輝又連開5槍,將院子角落掛的一個西瓜打得粉碎。“好好”王平也覺得兒子的槍法進步神速,“不過不能光刀槍嫻熟,兵法也要知曉才好呀!”“是,謹遵父親教誨”,王輝規規矩矩的回答。王平這次來是來視察2營的訓練情況,國家動蕩,時局微妙,手中有兵就有權力,沒有軍隊的支持,辦任何事情都是空話。王平所在的師是乙等師,換句話說就是小媽生的,在人員,裝備上和甲等師是沒法比的。就拿步槍來說,甲等師裝備了大量的德國產毛瑟步槍。而王平的部隊裝備的步槍僅有一半是中正式,另一半居然是中原大戰時遺留的老式步槍,王平著實在師長季名章的麵前罵了老蔣的娘一頓。季名章雖然是黃埔4期的,但官運也不亨通,隻混了個乙等師師長,心中也十分不滿。
王平大力的拍了拍兒子的肩膀,表示對愛子的讚許:“今晚咱們父子不醉不歸。”營長崔之元是黃埔8期的,從遠處酸溜溜的看著這對父子兵:“到底還是人家自己人親近亞。”參謀胡澤也讚同:“到底是血脈相連亞,人家短短一年就做了國軍連長。你一個黃埔8期生,才是營長,很快,你的營座我看也要拱手相讓了。”崔之元憤恨的向磚麵鋪就的小道啐了一口。一抬頭看見副營長高明堯瞅著他,心虛的急忙抬頭望天。高明堯是王平心腹,原來是內定的2營營長,結果被季名章派他的小師弟崔之元頂替了營長寶座,崔之元實際上還是軍統少校特工,有特別任務來監視王平的一舉一動的,而高明堯也是王平派來監視牽製崔之元的,雙方私底下劍拔弩張,互不相讓,但表麵上卻一團和氣。離著老遠,高明堯就抱拳施禮:“崔營長,胡參謀。”崔之元和胡澤緊忙麵帶笑容還禮:“這不是高營長嗎。”3個人圍在一起問寒問暖,長籲短歎,談古論今,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3個人真是好朋友呐!
王平老遠也看見了這3個人,眉頭一皺,他打心眼裏討厭這些自高自大的黃埔生,他們覺得自己是天子門生,總在別人麵前耀武揚威,就連他這個團長,崔之元也不放在眼中,處處給他下絆子,對著幹,而且還動不動就抬出自己是黃埔生,總裁門生的身份炫耀。但表麵上,王平也不能不給蔣總裁的得意門生幾分麵子,畢竟自己是雜牌出身,比不上人家這些嫡係少壯軍官。
崔之元和胡澤一起過來參見團長,今天崔之元顯得格外的親熱,一見麵就是一個軍禮:“團座大駕光臨,卑職有失遠迎,恕罪,恕罪。”王平擺了擺手:“都是一家人何必這麼客氣,都準備好了嗎?”崔之元回答:“弟兄們都準備完畢了,隨時恭候團座檢閱。”胡澤請王平和到操場視察部隊訓練情況,高明堯則親熱地拉著王輝和趙飛落後他們幾部並肩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