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大結局(1 / 3)

到京城後,秦延宸沒有給唐雙雙安排地方,常禪負責唐雙雙的生活起居。唐雙雙整理唐氏(宋寡婦)的遺物,發現發釵裏藏了一張紙,紙上寫著“勿念。唯生。”唐雙雙不了解紙上的意思。

唐雙雙發現有人跟蹤她,每次都巧妙地躲過她的試探。唐雙雙心裏的危機感加重,她懷疑是常禪做的,決定出去走走,卻碰到一身大秦人打扮的顧長歌。顧長歌正在調解一場命案現場,處理得很井井有條。唐雙雙對顧長歌的印象很好,兩人相識。顧長歌借了幾本珍藏的醫書給唐雙雙,唐雙雙如獲至寶。在回家的路上被個騎馬的少年(曾末)搶了,兩人發生爭執。曾末看清唐雙雙的臉時,忘了反抗,任唐雙雙拿回醫書。

秦延宸讓唐雙雙換裝跟他去參加宮宴。唐雙雙不解看秦延宸沒有解釋的意思,換裝跟秦延宸進宮。進宮後與秦延宸分開,秦延宸去見了皇帝,唐雙雙被惠妃召見。惠妃是曾末、曾願的姑姑,刻意為難唐雙雙。唐雙雙不了解宮內情況被惠妃罰跪,不敢輕舉妄動,因此延誤了宮宴惹來皇帝的震怒。

秦延宸為唐雙雙說情,皇帝更加震怒。皇帝本不喜唐雙雙的晦氣,見秦延宸維護唐雙雙就愈發為難她。參加宮宴的大臣、妃子見皇帝如此,沒人為唐雙雙說情。皇帝要賜罪時,風諍巧妙地幫唐雙雙解了圍。風諍是風將軍的長子,文武雙全,風將軍為大秦立下過很多功勞卻不顯山露水,風諍也一向低調。風諍求情,給皇帝一個漂亮的台階下。

唐雙雙險險過了這一關,由風諍送她出宮。唐雙雙與風諍在一起遭到了參加宮宴貴女的嫉妒,其中就包括曾末的姐姐曾願。曾願喜歡風諍,曾當眾表示非風諍不嫁,卻沒有得到風諍的回應。風諍與誰都保持適當的關係,卻主動為初到京城的唐雙雙求情。

唐雙雙麵對宋家姐弟的不時騷擾不勝其煩,給曾末使了好幾個絆子,讓曾末吃了好幾次虧。曾末卻越挫越勇,天天來煩唐雙雙。唐雙雙被他煩得受不了,提出跟他比試,要是輸了就滾回書院讀書,別來煩她。曾末自詡輕功過人,跟唐雙雙比試。顧長歌給兩人做裁判,結果曾末輸了……

秦延宸早已過了封王、立府的年紀,之前一直被皇帝留在宮裏。皇帝突然封他為秦王,也給他選了一座府邸,是前朝重臣的老宅。入住前需要重新修葺,在動工當天地麵大麵積塌陷露出幾十具白骨,驚動全城。

案子卻沒有直接轉交刑部,皇帝唐雙雙去查。白天查案受到的幹擾很多,唐雙雙沒有深查。夜裏跟著秦延宸進案發地繼續查,唐雙雙連夜拚接、查驗那幾十具白骨,發現白骨都是女性,但身份無法確定。唐雙雙用蒸骨的方法確定了白骨的致命傷——均被倒吊而死。

查驗過後發現跟皇帝第二子寧國公有關,此事事關重大,皇帝決定嚴懲。寧國公選擇自盡保全寧國公府和自己的子女。

之後,皇帝讓秦延宸開始到六部曆練,首當其衝便是刑部。刑部裏平國公、安國公、六皇子的人見秦延宸癡傻,便將沉寂了二十年的朱氏滅門案交給秦延宸。朱氏滅門案跟當年前太子的‘烏台案’發生時間很親近,兩起案子有很多相似點。平國公、安國公、六皇子等人意圖讓皇帝的注意力更加轉移到秦延宸身上,讓皇帝知道秦延宸居心叵測,並非表麵那般癡傻,時刻記著前太子和太子妃的死的。

此舉正中秦延宸下懷,他白天裝傻充楞,晚上跟唐雙雙查案,卻始終沒有眉目。顧長歌讓唐雙雙不要再查這個案子,以免被牽扯進去。唐雙雙婉拒了顧長歌的建議,她在查案的時候發現在這個案子很可能跟她爹娘的死有關,而這個案子間接推動了前太子的‘烏台案’,無論事關自己還是秦延宸,這個案子她都非查不可……

在案子沒有任何進展時,曾末被刑部收押了,原因是在書院殺害同窗(李子安)。李子安與曾末同個寢室,死的前一天有書院同窗看到兩人爭執,曾末揚言要殺李子安。當天夜裏李子安便死了,旁邊隻有一身酒氣的曾末。

曾末是曾潭遂的庶出兒子,李子安是李太傅最小的兒子,李太傅是當今皇帝的老師,與皇帝同歲,深受皇帝敬重。宋家不想因為曾末得罪李家,對曾末不管不問。秦延宸把曾末的案子告訴唐雙雙,讓唐雙雙私下查。

唐雙雙跟曾末相處的這段時間,很喜歡這個大男孩,對他有種特別親近的感覺。去刑部大牢見了曾末幾次,曾末沒想到唐雙雙會想為他翻案,很是感動,也再三說明他是無辜的。

唐雙雙決定去案發現場看看,卻沒有適當的機會。

在唐雙雙為難之際,秦延宸邀請風諍進書院為今年科考的學子講課,唐雙雙裝成婢女跟隨。在風諍講課時,秦延宸為她爭取機會,順利進入案發現場,無奈案發現場已經被人破壞,僅能確定李子安的致命傷是燭台,案發後燭台被曾末握在手裏。所有的證據都指向曾末,僅有曾末堅持自己沒殺人,形勢對曾末非常不利。

李太傅給秦延宸施壓讓秦延宸趕緊判罪,均被秦延宸以各種不靠譜的理由給打發了。李太傅氣極,把事情捅到皇帝麵前。秦延宸受到皇帝的責罰,案子交由平國公負責,曾末處境危急。

秦延宸因此而被皇帝禁足一個月。唐雙雙麵臨抉擇,理智上她應該放棄救曾末,不趟京城的渾水;感情和她的職業操守讓她無法眼睜睜看曾末受不白之冤。在曾末案子開堂審理的前一夜,她決定去看李子安的屍身。出門便遇到一身夜行衣的秦延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