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亂世開篇(大結局)(1 / 3)

這幾日大唐皇帝李嗣一隻覺得有些心神不寧,甚至連夜裏睡覺都常常會被噩夢所驚醒。更讓皇帝如此難受的便是這北莽當下的局勢了。依靠捕風所帶來的情報,李嗣早就已經知曉了北莽正有南下的想法。可如今這朝堂的局勢卻是絕對不能允許北莽南下的。

李嗣苦心多年為的便是同北莽能夠和平相處。這也是他執掌大唐皇位這麼多年來唯一能夠被後世所歌頌的功績了。若是此時北莽真的同大唐開戰,他李嗣必然會成為百年後世人的笑柄。

在同劉榮祥和陳溪平這兩位親信長談了好幾次後,這大唐皇帝便是做了兩個打算。

第一,以長安大祭為借口,將眾藩王的世子召來長安,一防亂局之下禍起蕭牆。

第二,便是暗中派遣使者中北莽的完顏洪接觸。進而看看能不能從中尋找到一絲轉機。

隨著長安大祭召開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李嗣心中便也是越發的忐忑了起來。這朝堂之中尚有死敵李釗正對著自己虎視眈眈,而外麵卻還有近七十萬的大軍即將壓境南下。

終於,出訪數日之後使者終歸回歸。並帶回了完顏洪的消息。

根據使者所說,完顏洪確實也希望和親。並且提出了讓大唐割地的要求,便是要求大唐將定遠城以北包括定遠城在內的北境土地並入北莽治下。

於是李嗣隨即便再次召來了陳溪平和劉榮祥兩人,借此對完顏洪的要求進行商討。

陳溪平覺得北莽狼子野心,如果真的同意割地和親,便隻能是保住北境幾十年的和平。日後待北莽再次壯大,隻怕野心再漲當時候可就不止是割地如此簡單了。

因此兩位臣子便是建議李嗣不如真就趁此機會讓北莽南下開戰,反正對方雖說七十萬大軍南下,但以大唐的國力,定然是穩操勝券。隻要北莽一旦戰敗,便能借機北上一絕後患。

陳溪平和劉榮祥所想的,乃是如何保住大唐的基業。而李嗣所想卻是在於自己這一國之君百年後的功績。

所以斟酌再三後,李嗣便是不顧兩人的反對,同意了完顏洪的和親的想法,割地和親。

隻是當下和親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如果再添加上一條割地的條款。似乎大唐再如何看上去都顯得有一種求著北莽和親的味道。這種條約提出來,定然會遭到群臣的反對。因此如果想要該計劃順利的完成下去,那必須得要讓北莽同大唐發生摩擦。

並且此次的摩擦還需要讓大唐理虧才行。

李嗣千思萬想之後,最終便是選擇讓那護送公主前往北莽的五千龍詔軍來背負這個罪名。於是便一紙書文寫下,讓使者帶著書文前往了北莽。

而完顏洪在接到書文後,當即便發兵三萬,以迎親為由進入大唐境內。並且將龍詔軍的五千人給圍堵在了峽穀之中。

可憐韓衝這般忠心耿耿,替皇帝守著自己的女兒。卻不曾想自己和那五千袍澤就如同那洛陽公主一般,早就成了李嗣政治的犧牲品。

完顏洪如今所要做的,無非就是挑起一個進攻龍詔軍的理由。然後將這三萬人送到龍詔軍的口中。死傷無論,但勢必需要將公主搶到手裏。到那個時候,李嗣便會以大唐士兵同北莽發生了衝突為由,進而提出割地再和親的條約。

這樣一來完顏洪便是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而李嗣的皇位自然也就更加的穩固了。

隨著時間一天天的流逝,萬眾期待的長安大祭終於要在明日一早便開始舉行。而皇帝本人也帶著一眾皇子在提前三日便也從皇宮來到了岩山寺內,沐浴吃齋。

當晚,身為朝廷重點通緝對象的西蜀餘孽,葉羨極為罕見的穿上了一身華服,簌好了一頭白發來到了李釗書房之中。

“主公今日便該動身了。”葉羨雙目含笑的衝著李釗微微點了點頭。

“是啊,等了這麼多年,終於是要動手了。”後者同樣點了點頭,難掩眼中的興奮之情。

隨即一隻傳信的烏隱從衛明王府飛出,接信者正是當下龍詔軍的統領龐毅。

是夜子時,負責鎮守岩山寺正門的龍詔軍忽然接到命令,全軍撤守。整座岩山寺除了那高平捕風所設置的暗哨之外,便再無任何其他守衛。

隨後一輛載有葉羨和李釗的馬車大搖大擺的停在了岩山寺的正門之處。

兩人從馬車上下來,隨即岩山寺中六十八處暗哨皆被西蜀死士潛入清除。

李釗推開岩山寺的大門,同葉羨兩人徑直走向了李嗣拜佛的佛堂。

佛堂之中除了李嗣外,便還有餘下的幾個皇子。其中便包括著九皇子李恪,以及大皇子李琦,二皇子李封。

“李釗!”李嗣見著那來者,眼神之中滿是不解和詫異。

籌謀多年的李釗便是一臉得意的衝著李嗣微微笑道:“弟弟別來無恙。”

“你將此人帶來做什麼?”李嗣此時便是看見了李釗身後的葉羨。當年葉羨在皇宮一子屠三龍時,李嗣便也在場,因此也是認得這個當今最想讓他去死的西蜀餘孽的樣子。

李嗣說罷,心中便也已經暗感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