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從來都不曾深刻地明白什麼是喜歡,也不曾明白這個世界為什麼就是這麼地空寂荒涼。就連她的名字,也是她為自己而取的。
她從來就是為自己而活,而不是為這個世界。
她親眼見證自己從小到大的過程,從自己出生在孤兒院的起頭,便開始了她無止盡的孤寂和被迫麵臨現實中的殘酷。
她從小就看見了這個裝著人們的世界是多麼地讓人膽顫、多麼地薄涼。
孤兒院院長的挑釁和虐待,孤兒們的冷漠和欺淩,忍耐著每日的饑腸轆轆和折磨,伴隨著皮膚上顯眼可見的紅痕,她正以扭曲的心態緩緩地長大成人。
可是啊,就是這麼個令人心寒的長大過程,讓她得以早熟,讓她得以知道自己該用什麼姿勢,去麵對這寒冷空寂的世界。
世界很大很大,她明白,就像她隻是在一個城市內,卻已看透所有的世界。
不是說她不相信人間盡有人情,隻是她沒有遇到那麼一個罷了。
在孤兒院的日子,可以說是每日如地獄,不止要聽於院長的命令忙碌奔波,被當於下人看待般,還要麵臨著孤兒們的挑唆和欺淩。
每天看見自己皮膚上被欺淩過的紅痕,她會想,為什麼那些孤兒要這麼欺負她啊?然後在後來啊,她就明白,他們正以扭曲的心態去掩飾自己心中藏有的孤寂和悲痛。他們借此抒發這個莫須有的情緒,借此掩飾孱弱的心靈。
她無法錯怪他們,因為她也正是如此,偶爾也會欺淩剛進來孤兒院的孩子們,來掩飾心中脆弱的心靈。這個世界上每個孩子都有倔強的心靈,不易動搖,年幼的孩子更是自認為自己是個小大人,絕對不會讓人輕易看穿自身的脆弱,像那些孤兒,也像她。
就這樣,時光的頁麵以這種冷寂的姿勢快速地翻轉開來,她也滿滿地長大成人,年幼稚嫩的臉已然脫開成秀美清麗的臉蛋。
人人都說,隻要進了這個孤兒院,年幼的孩子在長大成人必然會走上歧途,因為那裏的院長是如此地看重自己的私欲,從不曾關心過正需要關懷的孩子們。可她不一樣,她從出生起就有一副可包容任何事物的心態,有時候她在想,自己前世是否是天使轉世而來的。
所以,她不曾埋怨過誰,她隻能說,這就是她的命,屬於她的命。不是說她沒埋怨過,隻是都成了曾經。
可是每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她也會想念自己從來不知道是否還在人世的父母,會輕歎於心中那莫名的孤寂。她渴望家庭,一個溫暖人心的家庭,可這隻是個奢想,因為從來不曾有人敢收留存在於這個孤兒院的孩子們,原因可想而知。
直到十一歲的那年,她終於被一個好心的家人收留回家,而那時她為自己取了一個名字,林衾玦。乍看優美之下,其實這就是她想展現給那家人的姿態,她不想以醜陋的姿勢去迎接他們,想用美好的自己去讓他們接受她。渺小如沙子的她。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她才明白,這個冷寂的世界上還是有人會關注到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