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個創新的世紀,“創新思維”一詞不僅成為近年來使用率最高的詞彙之一,在不遠的將來以及更遠的將來必定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所廣泛地應用。

創新思維一般是指以新穎、獨特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這種思維,不僅能揭露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內部聯係,而且在此基礎上產生了新穎、獨創、具有明顯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

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曆史就是不斷創新的曆史。人類學會了駕馭馬匹代替步行,當他們覺得馬車仍不夠快時,他們就幻想著能夠像鳥一樣自由地飛,於是就有了汽車,有了飛機。人類就是在不斷創新中得到飛速的發展。

人們從科學技術日益迅猛的發展進步中,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和認識到創新的重要和可貴。

有識之士提出了響亮的口號:“創新是21世紀的通行證。”

縱觀我們的身邊,許多成功人士的發展之路也是他們的創新之路,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與問題,創新思維總能適時地為他們排憂解難。

不過,創新的前提是打破思維定勢。

曾經有一位專家設計過這樣一個遊戲:

十幾個學員平均分為兩隊,要把放在地上的兩串鑰匙撿起來,從隊首傳到隊尾。規則是必須按照順序,並使鑰匙接觸到每個人的手。

比賽開始並計時。兩隊的第一反應都是按專家做過的示範:撿起一串,傳遞完畢,再傳另一串,結果都用了15秒左右。

專家提示道:“再想想,時間還可以再縮短。”

其中一隊似乎“悟”到了,把兩串鑰匙拴在一起同時傳,這次隻用了5秒。

專家說:“時間還可以再減半,你們再好好想想!”

“怎麼可能?!”學員們麵麵相覷,左右四顧,不太相信。

這時,場外突然有一個聲音提醒道:“隻是要求按順序從手上經過,不一定非得傳啊!”

另一隊恍然大悟,他們完全拋開了傳遞方式,每個人都伸出一隻手扣成圓桶狀,摞在一起,形成一個通道,讓鑰匙像自由落體一樣從上落下來,既按照了順序,同時也接觸了每個人的手,所花的時間僅僅是0.5秒。

美國心理學家鄧克爾通過研究發現,人們的心理活動常常會受到一種所謂“心理固著效果”的束縛,即我們的頭腦在篩選信息、分析問題、做出決策的時候,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沿著以前所熟悉的方向和路徑進行思考,而不善於另辟新路。這種熟悉的方向和路徑就是 “思維的定式”。

人一旦陷入思維的定式,其潛能便被抹殺了,離創新之路也就越來越遠了。

對於創新思維的培養來說,思維的定式是比較可怕的,創新思維的缺乏也往往是由於自我設限造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親身經曆的各種現象和事件,一個個都進入我們的頭腦中而構成了思維模式。

這種模式一方麵指引我們快速而有效地應對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小問題,然而另一方麵,它卻無法擺脫時間和空間所造成的局限性,讓人難以走出那無形的邊框,而始終在這個模式的範圍內打轉轉。

要想培養創新思維,必先打破這種“心理固著效果”,勇敢地衝破傳統的看事物、想問題的模式,從全新的思路來考察和分析麵對的問題,進而才有可能產生大的突破。

創新思維是每一個人都擁有的,卻不是每一個人都善於運用的。這正是本書所關心的問題,這本《圖解創新思維》打破了傳統的線性思維模式,把思維對象的相關要素在平麵上鋪開,展現出問題的全景圖,把各個對象之間的關係一目了然地呈現出來,有助於將複雜問題簡單化,將抽象問題具體化,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本書首先從思維與大腦的關係入手,認識我們的大腦、了解我們的思維,清楚它們與創新的關係,然後引入生活實際,加以運用,以新鮮多元的圖解方式幫助你領悟圖解創新思維的真諦,讓你在工作和生活中及時、合理地運用圖解創新思維法,並教你如何使圖解更加清晰、全麵、美觀,更好地表達你的思維。

使用本書,並不能一勞永逸。為了開啟並強化我們的創新思維,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創新思維的訓練,並能夠將其主動地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這樣,我們便可以把握住每一個創新的機會,讓創新思維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增添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