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清軍節節勝利,康熙仍然想招降王輔臣。康熙十四年七月,他又給王輔臣發去一道招降敕諭說:“平逆將軍又取延安,蘭州、鞏昌依次平定。大兵雲集,平涼滅在旦夕。”大兵交戰之時,百姓多遭殺戮,“以爾之故,而驅百姓於鋒鏑,朕甚不忍。今複敕爾自新。若果輸誠而來,豈唯踴滌前非,兼可勉圖後效。”將其罪行概加赦免。
王輔臣回奏康熙說:“皇上念及兵民,概從赦宥,但如柯安撫,天語未及。在事兵將,未免瞻顧。”表明很想回心轉意,但又擔心朝廷將來變卦,心存疑懼,不敢貿然歸降。
康熙十五年二月,康熙派圖海負責西北戰局,他堅持執行康熙用恩招撫的策略,圍而不攻,圍而不戰,攻心為上,勸誘其降。
六月六日,圖海命周培公攜帶康熙的赦詔,再進城撫慰。在康熙真心的感召下,,王輔臣終於宣布投降。
康熙用恩收服王輔臣,不僅解除了對京師的巨大威脅,而且翦除了吳三桂在西北的羽翼,使吳三桂失去了一個有力的臂膀,頓時扭轉了整個西北戰局。用人點撥嚴格的管理在現代管理中是必要的,也是現代管理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嚴格的規章製度、健全的選拔和考核機製,確實能夠調動廣大下屬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
但是,領導者若想培養下屬的忠誠之心,讓下屬努力為部門效力,光用嚴格的管理是遠遠不夠的,很多時候用嚴格的管理倒不如對下屬施以恩情。
拾還狀元一張牌
胤禎雖然當了皇帝,但他的皇兄皇弟始終不服氣,連民間也有不少風言風語,說他這個皇帝當得不清不白。為了鎮壓反對派,防備意外之患,胤禎建立了一個龐大的特務組織,到處刺探偵查,甚至連民間發生的一些瑣事,也都要一一彙報。
胤禎即位之初,曾連下十一道諭旨,文武百官,決不可胡作非為,“若有不法行為,必難逃朕之明察”。狀元王錦元在家中和親友玩牌,丟了一張。第二天上朝,胤禎忽然問他昨晚玩些什麼?皇上如此關心,王錦元能不如實相告?胤禎聽了,笑道:“不欺暗室,真是一個狀元郎?朕賞你一物。”說著,從袖中取出一張牌。王錦元接過一看,正是昨晚丟失的那張。
還有一例,王士俊離京出任總管時,張廷玉向他推薦了一個仆人。此人身體健壯,辦事勤快,十分能幹。後來王士俊奉命入朝,那仆人提前辭行。王士俊感到十分奇怪,仆人解釋道:“你這幾年沒什麼大錯,我要入京向皇上彙報,替你先打個招呼。”王士俊恍然大悟,原來這個仆人,竟是皇上特地派來監視他的心腹侍衛。麵對這樣一個如日中天、無幽不照、明察秋毫的皇上,臣下豈敢再自作聰明。用人點撥安置耳目,派遣特務,打探下屬的舉止言行,了解部下的所作所為,已為今天的法律所不允許,當然不是當今領導者所大力提倡和效仿的。
但是,作為管理者應該時刻了解下屬的意圖與想法,知曉他們的需求與願望,並適時地予以滿足與照顧,則是必要的。
人才要重用,但更要駕馭
乾隆在鏟除鄂爾泰、張廷玉兩大政治集團的同時,擢用新進,以取代雍正朝遺留下來的老臣。最先受乾隆重用的是訥親。訥親早在雍正時就進入軍機處,但年輕職微。乾隆對他頗為賞識,稱“訥親向蒙皇考嘉獎,以為少年大臣中可以望其有成者。”乾隆二年恢複軍機處時,就特意提拔訥親,使其位居鄂爾泰、張廷玉之後到第三,並將鄂、張二人的職權逐漸削減,交由訥親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