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識人篇(1)(1 / 3)

事之至難,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誠能知人,則天下無餘事矣。

———陸九淵

商湯辨味識伊尹

夏朝末年的夏桀是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荒淫無度,窮奢極欲,昏庸殘暴,惹得天怒人怨、眾叛親離。當時,商湯是夏朝的屬國商國的國君,他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領導者。商湯看到夏桀已失民心,決心推翻夏桀的統治,並為此做了大量準備。事俱備,隻欠東風:他手下雖然有不少能征善戰的大將,但還缺少一位足智多謀、運籌帷幄的棟梁之材輔佐。為此,商湯想盡辦法來搜集人才,結果成效甚微,使得他心急如焚。

正在此時,他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他近來吃的飯菜不是淡而無味,就是鹹得發苦,於是就派人詢問,結果是商湯的妻子有一個陪嫁的奴隸伊尹,擔任廚師之職,雖然平時也算盡職,但這些天伊尹做的飯都是忽鹹忽淡的。商湯十分惱火,便派人把伊尹找來大加訓斥。

伊尹卻不慌不忙地說:“我當然知道做飯不能太淡,也不能太鹹,隻有鹹淡適宜、五味調和,吃起來才有味道。這幾天我做的菜時淡時鹹,其實是有意借此提醒大王,治國與做菜的道理是一樣的,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放鬆懈怠。隻有不溫不火,恰到好處,方能如願以償。”

商湯聽了大吃一驚,他萬萬沒有想到,一個做飯的奴隸竟能說出這番道理深刻的話,而且還深諳治國之道。商湯略加思考,愈發覺得此人肯定很有來曆,於是派人暗中了解伊尹的身世。他很快便驚喜地發現,伊尹原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大學士,還曾做過莘國國君女兒的宮廷教師,隻是由於莘國滅亡,伊尹才輾轉做了商湯妻子的陪嫁奴隸。毫無疑問,這是一位胸懷大誌、精通韜略的奇人。要實現推翻夏桀、建立新政權的宏偉藍圖,伊尹正是難得的棟梁之材。商湯大喜過望,當即解除了伊尹的奴隸身份,任命他為右相。

從此以後,商湯根據伊尹的建議,先是廣造輿論,曆數夏桀驕奢淫逸、倒行逆施的種種罪行,號召那些被夏朝統治的部族部落反叛夏朝,歸順商國;對不聽規勸的葛伯族出兵討伐,予以消滅;對夏朝的羽翼,如韋、顧、昆吾等等,則各個擊破,使夏朝孤掌難鳴。同時,商湯也采納了伊尹的統戰策略,對部族中的某些人網開一麵,促使他們改邪歸正。這樣—來,商湯美名遠播,成為眾望所歸的領袖,得到了廣大百姓的擁戴。於是,商湯在伊尹的輔佐下發表宣言,揮師伐夏,終於推翻了夏桀,建立了商王朝。

今天看來,商湯獲得伊尹幫助而成就大業的事件是有一些偶然性,但其中也有必然性,這就是商湯一心求賢。假如商湯不是求賢若渴,朝思暮想,像伊尹這樣身份低賤的奴隸是不會進入他的視線的。正是由於商湯處處留意,誠心求賢,不拘一格,禮賢下士,才成就了這段佳話。

周文王打獵求子牙

薑子牙姓薑,名尚,字子牙,因為他後來被周文王號為太公望,又叫薑太公,薑望。千百年來,薑子牙的名字一直是家喻戶曉,曆代傳誦。薑子牙幫助周文王平定天下的故事也一直膾炙人口。在曆史的長河中,薑子牙已經被大家神化了,儼然是個能呼風喚雨、法力無邊的神仙。

薑子牙生活在距今三千多年的商周之際,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然而在發跡之前,薑子牙僅僅是個靠在商朝國都朝歌以宰牛為生的人,過著窮困潦倒、顛沛流離的生活,懷才不遇,默默無聞。真正提供條件使他得以一展身手的,就是那位求賢若渴、欲攬天下英才為己所用的一代明主周文王。

盤庚死後又傳了十一個王,最後一個王叫做紂。紂原來是一個相當聰敏,又有勇力的人。他早年曾經親自帶兵和東夷進行一場長期的戰爭。他很有軍事才能,在作戰中百戰百勝,最後平定了東夷,把商朝的文化傳播到淮水和長江流域一帶。在這件事上,商紂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但是在長期戰爭中,消耗也大,加重了商朝人民的負擔,人民的痛苦越來越深了。

紂和夏桀一樣,隻知道自己享樂,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他沒完沒了地建造宮殿,他在他的別都朝歌造了一個富麗堂皇的“鹿台”,把搜刮來的金銀珍寶都貯藏在裏麵;他又造了一個極大的倉庫,叫做“钜橋”,把剝削來的糧食堆積起來。他把酒倒在池裏,把肉掛得像樹林一樣。他和寵姬妲己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他還用各種殘酷的刑罰來鎮壓人民。凡是諸侯背叛他或者百姓反對他,他就把人捉起來放在燒紅的銅柱上烤死。這叫做“炮烙”的刑罰。

紂的殘暴行為,加速了商朝的滅亡。這時候,在西部的一個部落卻正在一天天興盛起來,這就是周。

周本是一個古老的部落。夏朝末年,這個部落在現在陝西、甘肅一帶活動。後來,因為遭到戎、狄等遊牧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古公父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來,到了古公父的孫子姬昌也就是後來的周文王繼位的時候,周部落已經很強大了。周文王是一個能幹的政治家。他的生活跟紂王正相反。紂王喜歡喝酒、打獵,對人民濫施刑罰。周文王禁止喝酒,不準貴族打獵,糟蹋莊稼。他鼓勵人民多養牛羊,多種糧食。他還虛心接待一些有才能的人,因此,一些有才能的人都來投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