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就怕紈絝有文化(2 / 2)

不過老貨中也不是沒人質疑,長孫無忌在聽李昊完之後,皺眉問道:“據老夫所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解釋是隻有喝的酩酊大醉才能忘卻煩惱的意思吧?”

李昊一笑:“非也,長孫伯伯,所謂無風不起浪,空穴不來風,喝的酩酊大醉才能忘卻煩惱隻是後人的一種解釋,但我認為,當年曹操以盜掘古墓養軍,不定真的弄出過杜康酒也不準,畢竟遠古之時有以酒陪葬的習慣,您是吧?”

長孫無忌撚著頜下胡須:“嘶……你這麼解釋,倒也有些道理,不過老夫覺得你如此費盡心思去找一種酒,未免有些得不償失,因失大。”

長孫無忌這話等於是變相認可了李昊,相較於紈絝苦心鑽研獨自研究出一種所有人都沒見過的酒,老家夥更願意相信他是從某些地方抄來的。

李昊也沒想到自己為了抬高酒的價值的胡八道竟然真有人信,不過事已至此,他自然不會自曝其短,索性道:“不瞞長孫伯伯,其實侄自就喜歡咱們華夏的酒文化,一直醉心於此道,至於因失大……,陛下命侄以酒為題作詩,不如侄就以自己為例作上一首吧。”

言罷,在眾人錯愕的目光中,抄起程咬金麵前的酒盞一飲而盡,哈出一口酒氣悵然道:

若不愛酒,酒星不在。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地既愛酒,愛酒不愧。

已聞清比聖,複道濁如賢。

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李太白的詩自然是極好的,詩成滿殿皆驚,顧不得聲討李昊在皇帝陛下沒有先飲之前便喝了一杯的失禮之舉,全都把目光集中到了李二的身上。

是的,所有人都在看李二。

早已經意識到皇帝陛下與李昊之間有黑幕的眾人誰都不相信一個紈絝子弟有如此才華,竟然做出這等千古名句。

隻是,陛下這也太拚了吧,捧一個紈絝用得著如此大氣磅礴的詩麼。

這種詩拿出來別李昊這樣的紈絝子弟,就算是杜如晦、房玄齡、魏征、孔穎達之流短時間內也未必做得出來。

朝中老貨們都以為詩是李二找人代寫然後交於李昊,可李二自己知道,逼著李昊做詩不過是臨時起意罷了。

本想著如果李昊的文學功底還過得去,就讓這子去給太子當個侍讀啥的。

畢竟人家給他送了五千貫,將來不定還有幾十萬貫,總得給人家一點回報。

可沒想到,一試之下竟然深不見底。

這可咋整?

李二很糾結,剛剛他可是答應過一首詩官升一級的。

看李昊滿臉壞笑,胸有成竹的樣子,大唐第一老帥哥有種大事不好的感覺。

李昊不要臉,可是他要臉啊,當著滿朝文武,各國使節的麵,如果那臭子再弄出四、五首這樣的詩,策將軍的位置難道還真給不成。

還真是應了那句話,紈絝不可怕,就怕紈絝有文化。

就在李二萬分糾結的時候,安靜的大殿上程妖精那二貨般的聲音突兀的響起:“李家娃娃,繼續啊,再弄兩首出來,你的官職就比你爹高了。”

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