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經絡感應(1 / 2)

黃帝內經陸青書是知道的,上古時期秦漢一族還叫做炎黃子孫,其中的黃便是指的黃帝,存在於三皇五帝時期,按照現在觀念的劃分,妥妥的神話時代人物。

黃帝內經,據傳就是黃帝和手下大臣岐伯以問答的方式編著的,本質上原屬於一本醫書,講的是陰陽調和,順時養生的道理和法門,但同時它也是最早論述經脈和穴道的古籍,而這正是陸青書現在所需。

陸青書並不清楚總共數十卷的黃帝內經究竟哪一部分是講經絡的,所以隻能一字不漏地從頭看起,直到後半夜讀到卷十五第五十七篇時猛然振奮,一段深奧而晦澀的字跡映入眼簾。

“黃帝問曰:夫絡脈之見也,其五色各異,青黃赤白黑各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對曰:經有常色,而絡無常變也。”

以陸青書的古文造詣,是能看懂這兩句話的,但為了保險起見,他還是看向後麵的注釋。

黃帝問:絡脈顯露在外麵,五色各不相同,有青、黃、赤、白、黑的不同,這是什麼緣故呢?

岐伯回答:經脈的顏色經常不變,而絡脈則沒有常色,常隨四時之氣變而變。

緊接著第二段……

“帝曰:經之常色何如?

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黃、腎黑,皆亦應其經脈之色也。”

黃帝問:經脈的常色是怎樣的呢?

岐伯:心主赤,肺主白,肝主青,脾主黃,腎主黑,這些都是與其所屬經脈的常色相應的。

看到這裏,陸青書漸漸陷入沉思,雖然隻是短短的兩段話,但包含的信息以及隱藏的奧秘卻極深。

按照他的理解,這幾句話證明經脈不但存在,而且貫通五髒六腑,每一條經脈都有各自的顏色,有不同的屬性和偏向,各司其職,維持五髒六腑的精氣運轉。

當然,這裏的色不一定是指真實的顏色,而是代指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先屬性,因為即便到現在,也有著心屬火,肺屬金,肝屬木,脾屬土,腎屬水的法,這五行的顏色又與赤、白、青、黃、黑一一對應,很難全都是巧合。

“由此可見,經絡與血管不同,血管單一而經絡複雜,所以不出意外,經絡內修煉出來的力量和血脈之力必定也有不的區別……”

陸青書邊沉思,邊迫不及待地看向後麵的內容。

隨後又是一段關於經脈的對答後,就轉到了第五十八氣穴論篇。

“黃帝問曰:餘聞氣穴三百六十五以應一歲,未知其所,願卒聞之。

………

岐伯再拜而起曰:臣請言之,髒俞五十穴,腑俞七十二穴,熱俞五十九穴,水俞五十七穴,頭上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穴。中兩傍各五,凡十穴。大椎上兩傍各一,凡二穴。目瞳子浮白二穴……水俞在諸分,熱俞在氣穴,寒熱俞在兩骸厭中二穴。大禁二十五在府下五寸。凡三百六十五穴,針之所由行也……”

這一篇氣穴論遠比經絡論長,可見穴道是經絡的精髓所在。

陸青書全神貫注,暫且拋開與醫術養生有關的內容,他最感興趣的是關於那段關於周身三百六十五個大穴具體位置的論述。

這些自然也全都有注釋,陸青書按著注釋在自己身上一一對應地尋找相應的穴位,讓他苦惱的是即便注釋也得很籠統,他即便點出了穴位,也不敢確定就是對的。

而且有的地方就是他也看不大懂,實在無法在身體上找出對應的位置。

不過他上一世一生蹉跎,早就煉成了堪比金石的意誌,這些許困難根本觸動不了他的心神,因此絲毫不為所動,繼續不厭其煩地尋找嚐試。

人常隻有百折不撓,方能百煉呈臻,在陸青書這裏,隻要能打破修行樊籠,別百折,就是千折,萬折,他都甘之如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