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宮裏的探子來報,說六皇子得知他母妃李昭儀,冒雨跪在鳳儀宮外告罪。
竟連夜尋到了上官婕妤宮中求見皇上,想要為他母妃求情。
依照宮規,皇子若未得皇上應允或傳召,是不得擅入後妃寢宮的。
雖然六皇子隻是個尚不滿八歲的小孩子。
但宮規不可違,並不在於年紀大小。
而皇上無疑對六皇子如此莽撞無知的行為很不滿。
可念在六皇子年紀尚幼,又是愛母心切,孝心可嘉,便見了六皇子。
誰知,六皇子也不知與皇上說了什麼,惹得皇上勃然大怒。
竟罰了六皇子關禁閉。
寧安公主說,皇上雖然平日裏不苟言笑,卻是個實實在在的慈父。
盡管對他們這些兒女,偶有斥責,卻從未真正罰過他們什麼。
而這回,皇上著實是生了大氣。
否則,怎麼會罰還不滿八歲的六皇子關禁閉呢。
照理來說,皇上九五之尊,一國之君,本不該與一個黃口小兒置氣。
到底不知道,六皇子究竟與皇上說了什麼,竟惹得皇上如此暴怒。
試想,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子,能懂什麼。
童言無忌,想必也說不出什麼太大逆不道的話。
倘若六皇子真的是口出狂言,那一定是經旁人教唆的。
如此,這整件事就充斥著濃濃的陰謀意味了。
傅遙越想越覺得此事與繼後脫不了幹係,或者,此事並無關繼後和李昭儀,而是另有他人在背後推波助瀾。
一切都有可能。
畢竟這皇宮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
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
因為衙門尚有不少差事脫不開身,所以傅遠今日便不能去溫王府,喝兩位小千金的滿月酒了。
既然隻有傅遙和寧安公主兩個人去,兩人在商議之後,便決定要早點兒過去。
如此,趁著府上人少,說話方便,還能與溫王妃潘氏多說幾句話。
待傅遙和寧安公主到時,溫王府門前還是冷冷清清的,可見今日前來赴宴的賓客們都還沒到。
見寧安公主來了,門房的人趕忙進去通報。
未等傅遙和寧安公主走到垂花門,溫王就親自迎了出來。
這算是傅遙與溫王第二回打照麵。
傅遙清楚的記得,她與溫王第一回打照麵是在水月庵的居士寮房中。
那次她為了蘇芩,可把溫王給罵慘了。
傅遙原以為溫王會因此記她的仇,誰知溫王卻像怕她似的,對她客氣有加。
不隻如此,溫王與她說話時,竟然還不敢看她的眼。
由此可見,溫王也不算是個惡人。
在傅遙看來,真正的惡人在作惡之後並不會覺得自己錯,反而還很理直氣壯。
而溫王,大概是因為心虛,所以才會有些怕她。
一個人做錯了事,還知道羞恥,就說明此人還有最起碼的是非觀。
那麼這個人就算身上有些缺點,也不算是個惡人。
回想那天她聲討溫王時的情形,傅遙不得不承認,她極像一個性情暴躁的潑婦。
但她卻不後悔那樣做。
因為那天,她與溫王說的每一句話都占理,所以再見溫王,她並不覺得尷尬。
反而能大大方方的與溫王寒暄說笑。
溫王一路將傅遙和寧安公主帶到一處花廳說話。